第234章 糊涂推官潘文受刑(2/2)
潘文听完吕小伟的判罚,当场大惊失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断案不明,怎么会有一天会沾染上人命案子,虽说不至于砍头,但是让自己这个堂堂从六品官员,当三年最低贱的奴隶,那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就算死了,恐怕也进不了祖坟,只能变成孤魂野鬼。
为今之计,只能洗脱身上的杀人嫌疑,潘推官赶紧辩解道:“大人,下官一是没有使用什么手段伤害那个老王,第二并没有判处老王任何刑法,他就突发疾病死亡,最关键的是,下官根本没有杀那个老王的必要,怎么会背上杀人的罪名呢?求大人明察啊。”
吕小伟看着垂死挣扎的潘推官,冷笑着纠正:“不是杀人罪,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所谓过失,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你虽然没有没有杀害老王的念头,但是老王却因为你的糊涂断案而发病身亡,你还有什么可以狡辩的?来人,行刑。”
“大人,饶命啊,下官,哦不,小人除了赔付那个老王一家外,情愿付出剩下的一半家产给朝廷,只求大人免了小人的三年劳役啊。。。。。。”
潘推官的这种花钱赎罪的行为,也在吕小伟的预料之中,在这个脸面重于一切的年代,读书人更加看重的是死后的名声,假如这个潘推官真的服了劳役,那么他很有可能会被踢出族谱,这在如今的年代,比杀了他还严重。
可是,当吕小伟回想起差点以自杀结案的水渠女尸,那岂不是变相的纵容了凶手?还有被他在公堂之上,打出去的迁坟孝子,以及被冤枉而当场死亡的老王,这一桩桩冤假错案,可是毁了好几个家庭啊,这样的行为,怎么能让吕小伟轻易的放过他?
随着板子一下一下的落在潘文的屁股上,而他依旧不停的向吕小伟求饶,请求免去他的三年劳役,这时,旁边陪审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刘大明凑了上来:“吕大人,下官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吕小伟最烦这句话了,你都已经说了有个建议,还装模作样的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真的不想说的话,你直接别开口问啊。
不过,对于官场的这一套虚伪,吕小伟也早已习以为常:“刘大人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就是了,只要不违背律法就行。”
吕小伟的意思也很明确,如果是违反律法的话,或者是求情,你就别讲了,省的被我拒绝,你还下不了台。
刘大明笑着说道:“吕大人清正廉明,路人皆知,下官不会触这个霉头,刚才所说的建议,肯定符合律法规定。”
“哦?”吕小伟刚开始以为,这个刘大明想要给潘文求情,毕竟官官相护这个词,经常发生在朝廷之中,有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官员,谁知道人家是不是有同年、同窗等等乱七八糟的关系。
可是刘大明居然说,他的建议符合律法规定,这引起了吕小伟的兴趣,在这几年的办案过程中,吕小伟自认为,对于律法的熟悉,应该只有极少的人比自己强,这些人中间,肯定不包括武官出身的刘大宝。
眼看吕小伟对自己的建议有兴趣,刘大明也直接开门见山:“吕大人或许疏忽了一件事,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受了一百杖的潘文,落下残疾的可能性很大,让他再去劳役,根本干不了什么活,还要朝廷管饭,远远不如他拿出钱财,收归朝廷所用的作用大,就算那些钱财雇佣的人,所做的活肯定远远超过潘文这个文弱书生。”
刘大明的意思很明确,他刚才听见潘文愿意用赔付老王一家后,剩余的一半财产,向朝廷赎罪这句话后,认为那些钱财对于朝廷的作用,远远高于这个即将残废的书生,去给朝廷做三年劳役。
吕小伟看着堂下趴着正在受刑的潘文,略一思量之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刘大明说的很对,让堂下这个当了半辈子官的书生,去军中作劳役所发挥的作用,肯定没有让朝廷用他的那一半家产,雇佣一些农民做得好。
可是,真的让潘文用钱赎罪,不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完全违背了吕小伟的有罪必罚的原则,假如没有遇见自己的话,这个潘文所造的孽,那可真的是无法挽回了。
看见吕小伟正在心里纠结,刘大明慢慢退后,反正他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不管这位吕大人采纳不采纳自己的建议,想必以后的办案配合中,会看重一些自己,至于那个潘文是死是活,关自己什么事,和他很熟吗?
旁边同样是锦衣卫的张虎,也听见了刘大明的建议,眼看自家大人有些为难,凑过来提醒道:“大人,你可能忘了,朝廷可是有一项律法,刚好正适合当前的情况,只是咱们从来没用过。”
吕小伟略一回忆:“你说的是恤囚制度?”张虎点点头,知道自家大人从来不用这项制度的原因,是觉得有违公平原则。
所谓恤囚制度,就是体恤、怜悯囚犯的一种制度,说白了,就是和后来辫子王朝的议罪银制度一样,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通俗点讲,就是当官的可以花钱免罪。
只是吕小伟这些年罢免判处的官员,那些恶劣的罪行,让吕小伟自动忽视这一项制度。
张虎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吕小伟这个相当抵制这项制度的人,也有所意动。
只见张虎信心满满的说道:“大人,这些自称读书人的官员,我最了解不过,我有办法,既让他受到惩罚,消除那些被冤枉之人的怨气,还能让他心甘情愿的把家产献给朝廷,作为赎罪。”
“哦?还有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张虎,没看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