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考察(2/2)
赵舒城说道:“这是我们必须走的道路,之前加工厂的机器来了之后,我们村的很多人都不懂怎么操作,还是很多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的娃娃,他们帮着运行起来的。可我们双水村不能只局限于现在的发展,未来还要扩大生产,甚至是修建饲料厂,这都需要工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扫盲班的开办势在必行。”
高总听到后问道:“小孙,你说你们村还要办饲料厂,说说你的想法!”
“好,农村想要富裕,除了种地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发展副业,比如养鸡养猪养牛,有句谚语叫做,‘养牛为种田,养鸡为花钱,养猪为过年’,虽然现在养猪不一定是为了过年,其他时候也能吃到肉,可老百姓对于养猪还是十分伤心的,好管理,而且利润也不错,所以想方设法的让猪宝宝可以快点长大。现在市场上的猪饲料很紧缺,我们村的养猪场更是因为规模大,饲料根本买不到,只能用自己的办法来喂养,可如果能建起一个饲料厂,未来我们村的发展会更快一步,就算是我们的饲料卖不出去,单单是解决我们养猪场的需要,也能让养猪场从现在的几百头猪,扩大到未来的几千头,甚至几万头猪,足矣满足整个黄原地区的需要。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猪肉,甚至每天都可以吃的到。”
“不过现在一切都还在计划之中,主要是现在饲料生产很不容易,需要用到玉米等粮食,我们村自己的粮食够吃,剩下的粮食可能还不够一个饲料厂一个月的产量,所以暂时没有将计划落实到建设阶段。”
高总叹了口气,说道:“是啊,现在全国刚刚解决吃饭的问题,粮食的库存状况还不是很乐观,不过我想很快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赵舒城点点头,说道:“我相信,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未来粮食出现富裕,甚至可以满足用来工业生产的时间并不会太长,我们也不着急,可以先修建厂房,购买设备,等待合适的时机。而且现在跟农科院的专家达成合作,可以先探讨饲料的配比问题,等工厂开工就可以直接开始生产了。”
赵舒城清楚的知道,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到时候粮票就会取消,到时候双水村的饲料厂就可以开始运转起来。
高总点点头,说道:“不错,不错,你这未雨绸缪,目光看的很长远嘛!”
乔伯年在一边感叹的说道:“这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可面积却占到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农村想要发展,需要注重产业科技,也需要修路,小孙,你能想到请农科院的专家来指导,甚至带着村民修路,这已经走在其他人前面了。”
忽然他想到什么,说到:“小孙啊,你不介意我们借用你们村的标语,用在全省范围内吧?”
赵舒城笑了,说道:“当然不介意,我们村只是先富裕起来了,可先富带动后富,只要对其他人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干。我们塑料大棚这边就是如此,所有愿意来学习的,我们都给他们学习资料,按图索骥就可以学会塑料大棚种植技术。”
“这点你们做的很好,没有敝竹自珍。”
当看到双水村的耕地种植情况,不由对着田福军说道:“小田,你们黄原地区的粮食产量今年应该不错吧?跟小孙这里是不是都一样的种植模式?都是你们的四法种植模式?”
田福军笑着说道:“高总,其实这个四法种植虽然一开始是农业局的姚旺林提出来的,但是也借鉴了双水村的种植模式。双水村在集体更重的时候,就开始搞垄沟种植,后来更是将哭咽河拦截水库平整土地搞水平种植,在种植小麦的基础上春天播种玉米,和大豆,合理利用养殖场的鸡粪猪粪进行生物肥田。这粮食亩产量一直都是原西县最高的,所以也省去了很多实验的阶段,后来我们在其他地方实验过,就算是因为施肥的量比不上双水村,但是产量也明显上升。”
“今年我们黄原的粮食产量有希望突破历史的最高纪录,达到十三亿斤左右,当然这是今年夏天没有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估计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左右。”
高总听到后扭头看着田福军,说道:“一定程度上来讲,还是靠天吃饭啊。”
田福军说道:“是,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个双水村已经做出表率,我们也准备从改变农业结构入手,从单一种植粮食改变为大规模农业经济,另外我们鼓励农民搞多种经营,种植花生、果树、泡桐。同时还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同时我们还准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砖瓦厂,小煤窑,长途贩运等等。”
听到田福军的话,高总总体上是满意的,毕竟不可能每个村子一下子成为双水村这样子,只要能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还能让农民有其他收入,这就是好的。
高总让自己的秘书把赵舒城跟田福军他们的谈话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发表出来,让其他地区的干部跟农民都可以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