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近视1(术)(1/1)

我自己也是近视。 在上大学时,我们班只有两个人不戴眼镜。 当一件事情成为常态的时候,我们就会习以为常。 我以前,一直接受的是大众的主流观点:近视,就是看书累的。 而且,我发现,不爱读书的顽皮孩子,确实近视的少。 所以,我从未对此观点有过质疑。 但当青牛师父说到他的母亲,点着油灯绣花的时候,我的观点开始动摇了。 因为我也用过蜡烛。 在我上小学时,有时家里偶尔也会停电。 停电后,我写作业就要点蜡烛。 火苗忽闪忽闪的,写一会儿,还得去找把剪刀,“共剪西窗烛”。 写不了太多一会儿,眼睛就会开始不舒服了。 更何况绣花儿,那么精细的活儿呢! 而且,为了多赚点儿钱,绣花儿的人,一般都会绣到大半夜,比我们写作业的时间,可长多了。 为什么她们近视的反而少,我们这一代,却这么普遍呢? 如果说,进入离9运,眼疾多,还可以理解,毕竟是天运所致。 但80后这一代,近视眼就开始越普遍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认真的在思考。 我们有什么共性呢? 78年开始改革开放,z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富起来之后,就是抓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普及。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父母那一代,虽然也念书,但是他们放学之后,还要打猪草,看弟弟妹妹等等,要帮家里干各种活儿。 我们是计划生育的一代。 独苗苗,小皇帝,除了学习,啥也不用干。 虽然说上学要看书,但是也有课间休息,再累也累不到哪儿去。 孔子当年读《易经》,都读到“韦编三绝”。 咱哪下过那种功夫啊! 何况他还负责,编辑整理了四书五经。 孔子一个负责写书的人,眼睛都没累坏。咱们读的人,总不至于因为读书,累“瞎”了。 很多事情,经不住推敲。 一推敲,就敲漏底儿了。 想了一大圈,虽然推翻了我原来的看法,但我还是没想明白,大面积的近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虚心的向青牛师父请教。 他很谦虚的回答道:“这也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咱就闲聊而已。你听听有没有道理。” 我扬起下巴,冲他眨眨眼,让他畅所欲言的说就行。 他问我:“你有没有发现,在路上能看到的欧美人和黑人,戴眼镜的人,比例很少?”(评论见图) 我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近视眼,欺负黄皮肤的人?”我问。 青牛师父哈哈大笑道:“近视眼,怎么会搞种族歧视呢? 只是生活习惯不一样。 欧美人和黑人,都喜欢户外活动。” 青牛师父这么一说,我倒是深有感触,便接口道:“还真是哈! 小印度(新加坡的地名,是印度人的聚集区)的草坪上,每天都坐满了人。 我还奇怪呢,他们都不怕蚂蚁咬屁股的吗? 那么喜欢坐在草坪上,吃喝玩乐的,一坐就是大半天。 晒得更黑了。 欧美人也很有趣,他们喜欢登山、冲浪、露营等各种户外活动。期望能晒出‘性感的小雀斑’。 华人呢,就喜欢猫在家里,或者跑到商场里去吹空调。 喜欢冰冰凉凉,干干净净的地方。 最好还能捂的白白的,就怕被晒黑了。” 青牛师父道:“80年之前,大家物质生活不丰富,所以经常要去地里,去山上,刨口饭吃。 80年之后的孩子,都窝在教室里读书。放学回家了,也不用去上山干活。 阴有余,而阳不足。 这是其一。” 我琢磨了一下。 我的大学同学,那两位不戴眼镜的,一位是家庭条件不太好,要帮助家里干很多农活儿的。 另一位是个顽皮捣蛋的,意外考进了我们学校。因为03年的高考,考的是心态。他意外进来之后,一直靠补考,勉强毕业。他除了成绩一般,人倒是鬼灵精怪的。 我又想了一下,那些没考上大学而且视力又很好的同学。 他们去游戏厅打游戏,去山上掏鸟窝,一天下来,他们用眼睛的时间,并不比我们少。 甚至他们紧盯着感兴趣的东西的时候,比我们更专注。 只是我们看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运动比我们多。包括肢体运动,包括眼球的运动。 因为,他们“眼珠子一转”,就又想出一个好玩儿的事儿。 (评论见图。 这个评论里,是美国科学家做出的一个结论:近视不是眼疲劳,而是眼睛缺少光照。 这个结论,我认可一半。 下一章算插的一章闲聊。 一个是聊聊这个理论,一个是聊聊本书的一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