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心态膨胀了吗?(1/2)
楼令确实比较怀疑楚军会再一次不战而退。</p>
毕竟,晋国再一次四个满编军团齐出,并且不算宋军的话,拥有将近七万的盟军部队。</p>
这样子算起来,晋国这一边能够动用在与楚军交战的部队接近二十二万,其中的十五万还是极其能征善战的晋军,有三万七千五百战力不弱的齐军。</p>
“君上,或许可以让下军与新军先行驰援宋国,等爆发实际交战之后,中军、上军与诸侯的部队再开抵战场。”楼令给出建议。</p>
晋君周迟疑问道:“可行吗?”</p>
涉及到战争,哪有百分百确认的事情呢?</p>
楼令只能说道:“若是楚军面对下军和新军还是不战而退,楚国便是真的衰弱了。”</p>
“寡人的意思是,楚国与吴国暂时未分胜负,他们肯跟我们交战?”晋君周进行猜测。</p>
楼令一时间不太好说什么。</p>
以前的楚国可以一边跟晋国交战,另一边开启其它的战场。这是超级强国的底气,也是一种超级强国该有的自信。</p>
现在?楚国很明显在面对晋国的时候,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肯定更倾向于拼尽全力来应付以晋军为首的联军。</p>
晋国也有过面对楚国显得底气不足的时候,一样需要拼尽全力来应对以楚国为首的联军,丝毫不敢有所轻忽大意。</p>
相同的地方在于,无论是多么底气不足,晋国或楚国仍旧很难将对方之外的诸侯部队看在眼里。这一点是属于超级强国的骄傲。</p>
最终,楼令说道:“四个军团再加上盟友一起出现,可能吓得楚军立刻撤退,先尝试用两个军团诱使楚军交战吧。”</p>
在战略这种高度,晋君周不敢拿主意,说道:“下军将与其余卿大夫商议。若是卿大夫们没有异议,寡人自然赞同。”</p>
晋君周不希望卿位家族继续膨胀,并不等于乐意看到卿位家族损失惨重,或是在这种重要的战役落败。</p>
其实,作为君主的话,脑子坏了才会想用国战失利来剪除内部之敌?</p>
君主本身就坐在有利的位置,再是没有实际的权柄,有的是比设计国战失利剪除内部隐患的办法。</p>
故意导致国战失利,损害最大的还是君主的威严,也会导致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p>
到现代,网络上存在一种声音,说杨广是为了削弱门阀世家,才在征讨高句丽的战事故意瞎指挥。</p>
如果杨广真的是抱着那样的心思在做事,只能说得到“炀”这个谥号再正确不过了。</p>
晋君周知道自己的威望有限,无法对晋国的军事力量如臂指使。他也忌惮卿位家族的强大,只是没有脑子坏掉,试图在国战上故意折损卿位家族的私军。</p>
楼令应了声“是”,随后跟晋君周又聊了一会才告辞。</p>
回到驻地的楼令喊来楼小白,吩咐道:“你准备一下,前往谒见中军将与中军佐,征求先由下军和新军开拔前往宋国增援的意见。”</p>
楼小白先应下来,一边看着楼令动笔书写,另一边问道:“宋国都城有陷落的危险?”</p>
什么?宋国都城“商丘”面临着这样的危险吗?</p>
根据楼令所知,二十五万楚军将“商丘”围了一圈又一圈,两个月来攻打了一次又一次。</p>
最为危险的时候,宋军失去了一面城墙段的三分之一,玩了命才夺回城墙段的控制权。</p>
“宋人过来,尽管哭得很惨,没有警告城池有陷落的风险。”楼令写好了给郤锜和中行偃的信,装进一个盒子,倒上蜂蜡再盖上印章。</p>
要知道“商丘”城内城外的守军合起来超过五万,只要城外的宋军没有被消灭干净,守城的宋军就意味着没有陷入绝境。</p>
事实也是那样,只要防御一方在城池外还有部队,城池就不算是孤军守城,内外配合起来会让攻城一方想拿下城池的难度成几倍增加。</p>
其实,不是没有能力,守将会千方百计在城外留下一支部队,哪怕只有数百上千人,只要能够对攻城一方造成困扰,便是有极大的存在价值。</p>
对于打城池攻防战,宋国并不感到陌生。</p>
或者应该说,宋国面对楚国是弱势的一方,经常被楚军逼得打城池攻防战,有着远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守城经验。</p>
其中一次“商丘”保卫战,打到极度缺乏粮食,到易子相食的程度都没有投降,逼得攻城一方的楚军主动撤退。</p>
现在固然有二十五万楚军围着“商丘”实施攻打,可是宋国知道晋国有四个军团在郑国境内,另有近七万他国的大军。</p>
知晓那些信息的宋国君臣,他们心里更加有底气进行坚守,一再派人哭惨求援,只是想要避免出现更多的损失而已。</p>
楼小白带上楼令亲笔书写的信出发了。</p>
两天之后,楼小白见到了郤锜、中行偃和智罃、郤至。</p>
“你怎么过来了?”郤锜问道。</p>
晋国中军和上军对郑国进行攻略,进度方面比下军和新军慢了不少。</p>
主要是郑国北部的公族封君数量多,再来就是郑国中枢对贵族有了提防,没有出现郑国西部投降的连串效应。</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需要一座座城池去攻打,哪怕城内的守军数量不多,晋军可以进行攻克,一座城池还是要打上几天,进度可不就比较慢了吗?</p>
楼小白先一一见礼,再拿出楼令写好的书信。</p>
“宋君一再派使者求援,君上以及几位卿大夫认为应该做出回应。下军将派小白过来,主要征求几位叔伯的意见。”楼小白说道。</p>
郤锜先看完楼令的信,再递给中行偃,一个个传阅下去。</p>
书信里面的内容不复杂,楼令主要提到想动用两个军团诱使楚军交战,等下军和新军将楚军咬住,中军、上军再带其余的联军南下。</p>
没有催促中军和上军加快攻略郑国北部的速度,事实上却是在进行催促。</p>
毕竟,中军和上军要是再不加快速度,他们咋么南下与下军、新军会合呢?</p>
书信的内容还提到楚国与吴国的战事,楼令认为两国的战役很快会出现结果,笃定楚国会取得对吴国的胜利,认为继续拖下去明显对楚国有利,应该尽早与楚军交战,并且逼楚军进行决战。</p>
当然不能只有建议,多少要有一些危言耸听。</p>
其中,包括一旦楚军退往“方城”附近的话,追过去交战对晋国更为不利。</p>
几位卿大夫先后看完楼令所写的书信,进行了短暂的交流。</p>
楼小白没有被挥退。</p>
换作是其他人,卿大夫进行商议会挥退。</p>
可是,谁让楼小白既是楼令的儿子,还是郤锜的女婿呢?自然能留在现场听几位卿大夫进行商讨了。</p>
“如果无法全境攻克,可以等跟楚军交锋出现结果,回师再行攻打?”中行偃认为跟楚国的交锋最为重要。</p>
郤锜和郤至对视了一眼,有鉴于提出相关方案的人是楼令,郤氏与楼氏的关系摆在那里,同意了中行偃的建议。</p>
“你回去告诉下军将,一有消息前来,我们马上开拔南下。”郤锜给出最终答复。</p>
在楼小白出发之后,楼令就吩咐下军和新军开始做开拔的准备。</p>
楼令对于郤锜答应下军和新军先开拔前往宋国非常有信心,一切只因为那是当前最为合适的应对方式。</p>
四天之后,楼小白带回了郤锜的答复,如楼令所料那般,果然是郤锜允许楼令的计划。</p>
“你是留在‘虎牢’,还是一同前往宋国?”楼令问道。</p>
楼小白想都没想,说道:“自然是跟随父亲前往宋国。”</p>
到了一定的年纪,只要不是一条咸鱼,有哪个权贵二代不想建功立业?</p>
刚刚成家的楼小白正是有着极强建功立业心态的小伙子,怎么可能愿意错过会在宋国境内爆发的大战。</p>
楼令颔首道:“我将你的一众弟弟划到你的指挥之下。”</p>
楼小白一听有点傻眼,心想:“责任重大啊!”</p>
这一次随同楼令出征的子嗣可不止楼小白,还有楼武、楼朔、楼成、楼司这五人。</p>
他们年纪最大的便是楼小白,今年二十四岁;最小的是楼小白的同胞弟弟楼司,他今年十七岁。</p>
带上子嗣出征这种事情,冷兵器时代属于常态。</p>
对于晋国贵族来讲,只要是有条件的话,提前让子嗣适应征战,提早熟悉军中的一切,没有家长会愿意错过。</p>
较早之前,提前让子嗣进入军队适应,多少算是穷人孩子早当家的一种理念。</p>
轮到一众公族封君普遍成为废物,给几个卿位家族敲响了警钟,外出征战也开始带子嗣随行了。</p>
楼令、士鲂与士匄、祁午拜别晋君周,带着大军从“虎牢”离开,走沿着濮水的路线向东,先进入卫国境内借道,再拐向南边进入宋国。</p>
等他们靠近“商丘”百里左右,总共耗费了八天的时间。</p>
为什么楼令不选走郑国去楚军南边的路线?他担忧一旦出现在楚军后方,会吓得楚军慌忙逃窜。</p>
那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原因是楚国吃过了两次那样的亏。</p>
“军将,楚军已经在撤围,一部分楚军撤到了‘杨梁’附近。”狐雍一脸的揶揄。</p>
楼令知道楚军洒出了斥候或是细作,并且是洒到了百里之远,可见楚国君臣是真的长教训了。</p>
前几次,楚军统帅都是在后知后觉的状态才得知晋军足够靠近,并且还发生后路被断的事情。</p>
连续吃到那种教训的楚军,他们确确实实需要做出改变,尤其是加强外围警戒。</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