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风云再起(1/2)

前来轮换的列国部队陆陆续续抵达,在那之前楚军率先有了军事行动,并非是尝试夺回失去的第一道防线,而是主战场之外的两支楚军主动攻击晋军。</p>

位处主战场之外左右两翼的楚军,他们的动作搞得很大,第一轮攻势分别投入一万以上的部队。</p>

以当前的情况来判定,一万以上的部队发起攻势,真的是动作非常大!</p>

那是经过一轮冬天和开春的雨季,交战的敌我双方承受着非常大的损失,一系列产生的麻烦多到难以想象。</p>

面临那些麻烦与困境的楚军,他们却是展开万人规模以上的攻势,其他人怎么看待另外说,反正让楼令感到十足的警惕。</p>

在对峙的主战场,楚军也开始了频繁的小规模行动,看上去像是在搞尝试渗透。</p>

那些事情不用楼令下达什么命令才让联军进行应对,各局部的列国驻军会自行应付,存在的区别就是能不能应付得来。</p>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各条战线的稳定,争取轮换期间不出岔子。”楼令再一次来到主大营。</p>

需要楼令慎重其事讲这样的话,一定是出现了不少的岔子。</p>

没看到郤锜臭着一张脸在扫视列国代表吗?那些被郤锜扫视到的列国代表,要么是一脸惶恐,不然就是羞愧低下头。</p>

晋君周看到郤锜在给列国施加压力,说道:“诸位务必要协调好。”</p>

这不是在讲废话。</p>

某件事情由首脑去强调,哪怕这一名首脑没有太大实权,意义还是不一样的。</p>

部队进行轮换期间,确实是最容易出现岔子,一旦让敌军抓住机会,形势必然出现突变,再影响到整场战争的整体走向。</p>

很多场战役,决定胜负的那一瞬间,多数是发生在部队轮换的阶段。</p>

可以是某一方自行出现大疏漏,也能是某一方强制创造出机会,总之就是极短时间内让战役出现结果。</p>

因为楚军率先展开行动,所以也就证明楚国君臣的智商正常,以及楚军上下的神经极其坚韧。</p>

楚国君臣表现出足够的坚韧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同样的困境之下,也许晋国君臣都不一定可以比楚国君臣表现得更好。</p>

那是过了一个冬天,历经漫长的雨季,非战斗减员以及面临麻烦更多的楚军,他们竟然咬牙展开一系列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p>

当然,也能够说楚国君臣比较不在乎其余楚人的死活。</p>

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冬天加上漫长雨季,楚军的死亡人数应该是达到三万五千以上,并且有着极多的病号。</p>

到后面楚军的数量维持在二十八万到三十万之间,出现三万五千的非战斗减员,数量算多吗?讲实话在人类各场冬季战役里面,那样的非战斗损员并不算太多。</p>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三与苏联打那一场莫斯科战役,德军在冬季冻死冻伤的人数达到整个集团军群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共一百八十万德军,近乎有十万到十七万被冻死。(这个数据落差比较大)</p>

固然是发生在酷寒的莫斯科,德军事先的准备也不充分,可见在野外过冬的风险。</p>

宋国南部不算酷寒,只是要看“杨梁之战”是在什么年代进行。</p>

楚军可能有准备过冬的物资,他们的部队规模过于庞大,讲事实就是很难事先准备充分,后面遭遇困难想要弥补的难度也是超级大,出现三万五千人被冻死的情况,只能说是很正常。</p>

联军这一边,楼令手头倒是有比较详尽的数据。</p>

晋军被冻死的人数为六千四百余人,其余盟友合起来被冻死了一万四千余人。</p>

双方被冻死的人数,加起来比进行交战期间的战死人数更多,知道这个事实的人,他们见识到了大自然的残酷。</p>

相信有了“杨梁之战”的这一次例子,各国对于要不要在冬天开战,尤其是在野外对峙,一定会在事先进行更加详尽的考虑。</p>

楚军仅是冻死就多达三万五千以上,冻伤的情况一定是一种普遍状况,他们竟然还能够主动发起攻势,很是说明问题了。</p>

面对同样问题的联军,晋军固然受到了影响,很快晋军就对楚军采取了针对的行动;其余各国的军队,他们之中的许多国家却是瘫痪状态,只有齐军和宋军还有展开军事行动的能力。</p>

联军的全体军事会议上,各国君臣叫苦连天,晋国君臣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同意失去战斗力的盟友将部队撤向后方,只是本该得到轮换的晋军却是需要留在战线上了。</p>

“你们可以等到己方的后续部队抵达,再正式撤回国。”郤锜才不管一众盟友多惨,说过的话一定要实现。</p>

什么情况?就是各国的轮换不抵达,他们一样不能走。</p>

列国君臣早就见识了郤锜的强硬,出现那样的惨况,诉求仍旧得不到满足,表面上唯唯诺诺,内心里简直就是恨极了。</p>

“各部应该催一催,部队及早抵达战场,抓住机会击败樯弩之末的楚军,战争可以早一天结束。”楼令不是在进行缓和,只是告诉他们该有的道理。</p>

</p>

联军这一边伤患众多。</p>

楚军绝对比联军面临更严酷的窘境。</p>

结果是,楼令话音落下,又轮到一众盟友进行诉苦。</p>

那些国家的君臣,他们要是在意志上能够跟晋国或楚国的君臣比拼,轮得到晋国或楚国称霸吗?</p>

一个国家的民族真的优秀,该国家一定可以发展起来。</p>

要是一再宣扬自己优秀,结果悲惨了几千年,很容易让人纳闷到底优秀在哪里。</p>

“我的意见是,集中你们还能打的部队,尽量参与到接下来的战事,争取快点击败楚军。”楼令说道。</p>

有些国家的人露出诺有所思的表情,随后表示愿意配合。</p>

他们是真的受够了这一场战争,比谁都想赶紧结束。</p>

中行偃眯着眼睛注视楼令,心想:“这是一点精锐都不给列国留啊。”</p>

能够在这一次的冬天在野外幸存下来,尤其是保持着战斗力,家庭环境和身体素质毋庸置疑。</p>

很多国家的精锐也就那么多,损失完了就再也得不到补充,要是真的将精锐消耗光了,能够继续保存国祚纯粹就是侥幸。</p>

中行偃知道楼令想干什么,很怀疑这一次大战结束后,参战各国会是什么下场。</p>

站在身为晋国高层的角度,中行偃当然认为楼令那样做没有什么不对,只是不免觉得楼令实在是太阴狠了。</p>

是的,中行偃对楼令的印象,逐渐转为阴狠这个认知,很难免感到忌惮,并且加强提防意识。</p>

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楼令确实挺阴狠。</p>

可是,楼令是为了晋国的利益而去那样做,得利的将是整个晋国。</p>

因为楼令的阴狠而直接或间接获得好处的晋人,他们应该认为楼令乃是一名英雄,不该视为一个该下地狱的恶魔。</p>

如果因为某人的做事方法,不去分辨所处的立场,获利之后再敌视?这样的人,比奸细还可恨。</p>

“下军将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主动扩大交战的规模?”郤锜问道。</p>

楼令正色说道:“我们难熬,敌军比我们更惨,一定要给敌军施加更大的压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