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分歧留待日后看(1/1)

相比于战国时期泾渭分明的儒家与法家,乔松更加崇尚后世礼法不分家的理念。 法律与道德就好像是社会的两条线,法律为下限,道德为上限。法律乃是禁人为恶,告诉人什么不能做;而道德则是在导人向善,告诉人们要做什么。 就好像载满重物的蒸汽火车上坡时同时工作的前后两个车头,一个推,一个拉,才能拉得动重物。 二者取其一,不智也,唯二者并举,双管齐下,方为治国之道。 吕不韦沉默了很久,向乔松拱手一礼:“老朽受教了。” 正如乔松所说,掩日在新郑城外的确手下留情了。否则,当日从两侧山丘上滚落下来的,就不会是仅仅是用来阻路的人头大小的石头,而是磨盘大小,足以让车队人仰马翻,死伤惨重的巨石。 而这也是吕不韦特意交代的。 因为吕不韦想做的,是不让秦王回到秦国,而不是要了乔松的命。 当日在章台宫讨论农具一事,当听到乔松并不认为商君之法万世不移的时候,心里就活泛了起来,生出了一个罪恶的念头——他要继续将秦王掌控在手中。 于是,在挣扎了数日之后,得知嬴政离国前往韩国的时候,吕不韦做了一个决定:派遣杀手,刺杀嬴政! 只要嬴政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秦王没了,那么他以相国之身,就能够再立秦王,再度执掌朝政,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造秦国。 而这个秦王,便是眼前这个娃娃。在他长大之前,他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去打造一个符合他理念的秦王,将秦国带向“正轨”。 倘若最后刺杀失败,也无所谓。那证明了嬴政的手段足够成熟,是一个合格的王。罗网有向秦国阳奉阴违的趋势,借此机会斩掉罗网一臂,对未来的秦王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韩国之时,罗网杀手的目标从来都是嬴政,而不是乔松。甚至这也影响到了夜幕,哪怕姬无夜气的想要剁了乔松,他也只能忍着。因为,权倾朝野的吕不韦正手持秦剑,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乔松起初不理解,可自从在往韩国的路上读了吕氏春秋,读懂了这本煌煌之言,读懂了吕不韦的政治主张之后,他就明白了吕不韦种种举动的原因。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与吕不韦还真有点儿像:都认为秦法过于严苛,都主张以怀柔的手段对待黎民百姓,都认为治国应该博采众长,而不是单纯的用某一家的学说。 “公子一番讲解,老朽已然明白吕氏春秋之缺憾。那么,老朽有一问……” “文信侯请。” “倘若他日公子为王,会以哪家学说治国?荀夫子吗?” 乔松眉角一抽,这老东西这么胆大的吗? 你是真不怕隔墙有耳,然后我回去被我父王给砍了是吧! 吕不韦似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哈哈一笑,抚着胡须道:“公子放心,老夫可以发誓,今日之言,不传六耳。倘若有违此誓,天地不容!”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乔松又能如何? 别看历史上吕不韦自尽一了百了,给始皇帝腾开了位置。但吕不韦自尽其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大的,丝毫不亚于之前几任秦王继位之初干掉上一代秦王所养的大鱼。 尤其是这一次,六国还都盯上了吕不韦。一旦他死的不明不白,六国绝对会煽动舆论,对秦国指手画脚。 今天为了说服吕不韦,让他安心去巴蜀,乔松只能拼了! “商君书有言,治国不一道。故此,乔松以为,治国当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可拘泥于一家。而一统之后之天下,乔松以为当行外儒内法之策,并济之以道,百工百业,各安其道。”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百工百业,各安其道吗?”吕不韦面色复杂的看着这个二公子,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无奈。欣慰于有人认同他的想法,要对秦国治国之道动手,可无奈也是无奈于吕氏春秋终究不会被悉数采纳。 “公子既然亦不认同商君之法,又为何还要等待呢?” 乔松皱了皱眉,心道何必如此着急呢?可看到吕不韦那满头的白发,却突然释然了。 是啊,吕不韦不是乔松。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权相,已经垂垂老矣,再让他等下去,或许也看不到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的一天了。 想到这里,乔松叹息一声:“文信侯,当知变法之艰难。但凡变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坚持不懈方能见效。商君之法在大秦已有百余年,涉及方方面面。一旦变法,国朝必然动荡。 而此时正是七国乱战末尾,我大秦正当一鼓作气,混一宇内才是。 故此,此诚非变法之机。” 吕不韦摇了摇头:“公子此言差矣。当今秦国,并未做好统一天下之准备。不妨先变法,然后再一统天下,如此方才稳妥。” 这便是吕不韦和秦王嬴政的第二个分歧了,吕不韦认为此时统一天下为时尚早。而在他看来,嬴政这个年轻的君王却早已等待不及了。 然而,吕不韦只图制霸诸侯,只想着稳一些,再稳一些,却未敢想过如今就能再进一步。 “文信侯,时不我待啊。 我秦国历经数代先君之努力,方有今日之盛况。如今,我大秦兵锋已至东郡,将三晋分割使其不能首尾相顾。昔日之大魏,劲韩已成苟延残喘之势,旦夕可灭;燕国乃是边陲小国,破之易如反掌;可虑者唯有赵楚齐三国而已。 然凶悍如赵国,也被武安君于长平一战打断脊梁。乔松此次游学赵国,发现赵国军中年龄逐渐降低,可断定赵国虽可逞一时凶威,但已后继无力;楚国浩大,但楚王昏庸,人心不齐,乃是破楚之良机;齐国富甲天下,本可成为我大秦之劲敌,然当今齐王以侍秦为荣。 当此之时,天时已至,岂可辜负? 倘若六国再出不世出之大才,收拾山河以抗我秦国,我秦国恐怕悔之晚矣。” 这就好比一场决斗的最后关头,秦国这位剑客虽身患重伤,但已取得了巨大优势,六国这位剑客已剩下最后一口气,只需一剑,六国就完了。可这个时候,吕不韦非要让秦国停下来,先治一下伤。 用后世教员的看法来说便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公子,大秦国力有限,贸然对上六国,恐难以鲸吞天下啊。” 在这个问题上,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历史已经证明,大秦在始皇帝的领导下,确实混一宇内。所以,这对于乔松来说,就是开卷考试,答案已经摆在了眼前。 可吕不韦不同,当世任何一人都不同,他们没有乔松的挂,自然不知道。 因此,乔松只能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说服吕不韦。然吕不韦执掌秦国多年,对秦国的了解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在他看来,秦国的确没有做好准备。 二人谁也无法说服谁,弄得乔松没有一点儿办法,他总不能掏出一本史记啪的一下摔在吕不韦脸上,让这老家伙好好看看吧! 两人争着争着,竟不顾身份了,二人均是脸红脖子粗的模样,一个比一个声音高,仿佛在道理上压不倒对方,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一样。 别看乔松年纪小,可吕不韦也不是壮年啊,两人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等到吕不韦的家老进来,想要通知吕不韦外面有人求见的时候,两人竟同步的看了过来,那脸上的表情仿佛要吃人一样。 “何事?” “大胆!” 二人同时呵斥道。 家老跟了吕不韦半辈子了,何时见过这种模样,有些不知所措的左顾右盼着。 得亏二人似是反映了过来,脸上的表情麻利的转换成平常那样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嗯,本相和公子有要事相谈,不是吩咐了不许任何人打扰吗?何故如此无礼!”吕不韦故作威严的道,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自称有误。 “额,家主,蒙恬将军在外求见。” 蒙恬? 吕不韦愣了一下。 乔松先是一呆,旋即立刻反应了过来,询问道:“本公子进来有多长时间了?” “回公子,两个时辰过一刻。” 乔松忍不住一拍脑门儿,连忙摸索了一下自己浑身上下,摘下了腰间玉佩递给了家老:“劳烦将此物转交给蒙恬将军,告诉他我无恙,需和文信侯闲聊一二,让他安心待着便是。” 家老道了声是,便退出去了。 吕不韦用怪异的眼神打量了这小子一眼,好家伙,你这是防着老夫呢?怎么滴,怕老夫把你给扣下是吧! 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乔松虽然有信心吕不韦不会对他出手。但问题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安排了蒙恬在外等候。一旦他过了约定的时间没有出去,蒙恬就会强行闯进来。 乔松很自然的回头再度开口道:“文信侯,既然你我谁也无法说服谁,那么不如就交给时间来印证吧。” 不管怎么说,大秦在始皇帝一朝统一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只要事实摆在眼前,吕不韦不承认都不行。 吕不韦沉思了一会儿:“既然公子如此有信心,老夫不妨舍命陪君子。” “如此,便多谢文信侯了。”乔松向对方微微一礼,随即正色道:“那么,想必乔松来意,文信侯已然知晓。” 吕不韦微微颔首:“公子放心,老夫三日之内便会启程前往巴蜀。” “文信侯大义,乔松佩服。”乔松不禁松了一口气,父王交代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不过,看着吕不韦苍老的面容,乔松突然涌现出了一个想法,道:“乔松还有一件私事,欲请文信侯帮我。” “哦?何事,公子但说无妨。” “文信侯可还记得惊鲵?” 吕不韦抚须的动作一顿。 乔松继续道:“惊鲵有一女儿,乃是魏无忌的遗腹子。其资质颇为不凡,故此乔松想请文信侯带在身边教导一二。” “信陵君魏无忌的女儿?”吕不韦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并未马上答应,而是思索了一番然后询问道:“公子对于此女……” 乔松嘴角一勾,微微点头。 吕不韦道:“也罢,既然是公子相求,老夫定当尽力。” “如此,便多谢文信侯了。文信侯可遣人去询问一番,乔松还给文信侯留下了一个惊喜……” 惊喜? 吕不韦怔了一下,旋不禁莞尔,他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什么惊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