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新房(1/1)
有了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信心,后面就是慢慢的改良过程了。 从夏天到秋天,几十天的时间,曾凡一点点的改进陶土配料,建造更大的窑口,更大的陶坯器型。 一窑一窑的烧制过程中,曾凡也摸索出了规律,对火候和各种石粉的烧制更加得心应手,基本上每次都能有所进步。 用陶器烧制的砂锅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的话锅壁就必须加厚,太厚的话做饭的时候就很费火,搬起来也太费力气,反而不如多几个小锅更方便。 几次开窑后,族里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碗和勺子,做饭也不用再分几次了,锅具多了起来,可以一次做好全族五十多口人的饭食。 曾凡又改进了原始的火坑,用烧制出来的砖块建造了更省柴的火灶,做起饭来更省时间。 原先他们的主要食物就是野菜煮鱼汤,后来是野菜煮肉汤,他们附近不临海,也没有盐矿,天天吃没味道的汤,曾凡感觉口味淡的很,开始琢磨去哪里搞点盐或者其他的调味料,可惜一直没有收获。 随着烧窑的技术日渐娴熟,窑温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更多的采用木炭后,在不断的实验中,一些器具表面已经有了光滑细腻的瓷器特征。 烧制瓷器除了温度要达到一千两百度以上,最关键是表面的釉料,他根本不懂配方,只知道最好的原料是高岭土,可是高岭土什么模样,他根本没概念。 从多次实验的结果来看,这里的黏土也可以烧瓷,只是质地不够细腻,釉料配方他还要慢慢的摸索。 天气日渐凉爽,时间进入晚秋。 女人们开始去地里采摘那些成熟的半野生粟黍,纯手工的采摘,用手一朵朵的去摘上面的穗子,然后收集到一起,再用一种简陋的小型石碾,慢慢的手工脱粒,效率非常低下。 曾凡倒是见过小时候农村常见的石碾子,比这种效率高多了,可是没有金属器具,要靠纯手工打磨制作,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粮食问题他暂时帮不上大忙,秋天到了,冬天也即将来临,曾凡想的是如何烧制更多的砖块出来。 他准备建造几座更结实的房屋,把火炕建到里面,那样冬天大家过的舒服一点,更主要的是不至于冻死人。 想要建造大屋,最难的还不是烧砖,而是梁柱,现在的器具没办法砍伐分解太大的树木,没有大的房梁,房屋也不可能建造太大,只能建他们现在住的这样圆形的小茅草屋。 要砍伐树木,必须有金属器具才行,要冶炼金属,光靠烧木头太难,最好是有煤炭。 曾凡带着人把附近的山里转悠个遍,也没有找到金属矿石和煤炭,在这个蛮荒世界,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实在太难了。 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曾凡已经忘了自己在梦里,也不再想着什么时候会醒过来,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让部族怎么样更好的发展起来。 光能烧陶烧砖显然不够,必须想办法砍伐大树,建造大屋才行! 弄不到金属器具,只好在烧制器具上面下功夫,延长烧制时间,在黏土中添加不同的石粉材料,曾凡已经可以烧制出类似瓷器的高硬度器具,他不知道算不算瓷器,至少表面的光滑度感觉差不多了。 陶器刀具斧头可以直接烧制成型,稍加磨制就能使用,添加入特殊石粉配方后硬度也可以,只是质地太脆,砍小树枝,用来切削不太硬的小件东西还可以,砍伐大树仍然太困难,刃口很容易断裂 。 冥思苦想之下,曾凡设计出一种陶瓷锯,然后烧制出来进行实验,陶器毕竟没有金属的韧性和延展能力,太薄了会断裂,太厚了也锯不动木头。 不断研究之下,他设计出一种并列三排锯齿的模块,有手掌宽度和厚度,两侧类似榫卯的卡扣结构,可以多块拼接到一起,最外侧可以加上安装木柄的模块,一把两人拉动的大锯就组成了。 这种锯子当然和后世的钢锯不能比,不仅容易损毁,效率还特别慢,但是至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让他们也能将大树伐倒了。 经过他改良的陶瓷斧头尽管也能砍树,可是太粗的树木就困难了,往往一棵树砍废十几把陶斧都砍不断,既费时又费力。 有了这种锯子,那效率提升太多了,两个人一天可以伐倒几棵腰粗的大树,锯子模块化可以拼接,不用担心坏一点全报废,也节省许多材料。 受到这次实验成功的启发,曾凡又将粗糙的石英颗粒与黏土混合烧制,制造出同样造型的挫锯,与那种手工雕刻出来的锯齿相比,天然的石英颗粒更坚硬,固定在陶器表面就是无数个微型锯齿,像挫子一样,伐起树来更加省力气。 可以砍伐大树后,在他们齐心协力之下,用时上百天时间,曾凡设计并带领族人建造了一组大屋,全族人都可以从昏暗又漏风的茅草屋中搬出来了。 他们搬进茅草屋次日,就开始下雪,大雪连续下了三天,他们原先的茅草屋被压塌了一半。 到燕京打工之前,曾凡在老家的建筑队干过一年多小工,对农村建房的流程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和经验,这组大屋就是根据那时候的的经验略加改动建出来的。 本来主体材料他想全部采用质地更加坚实的青砖,可是他设计房屋的用料太多,根本来不及慢慢烧制,只能尽量节省,房基和承重墙部分采用青砖,其他不重要的部分外部用红砖,内部用土坯,好在经过大家几十天的奋战,总算在下雪前建好搬了进来。 房屋的结构很简单,就和他小时候住的房子差不多,一明两暗的格局,中间进门是堂屋,有东西两个灶台,连接左右两个房间的火炕。 房间南北跨度四米左右,东西跨度五米左右,高度三米左右,这样的结构设计了并排的三组连在一起,内部全部连通,从三个南向的门口进入就是可以烧火炕的堂屋,六间带火炕的卧室,勉强住下他们五十多人。 曾凡内心不太满意,可是族里的其他人都格外满意,新房子实在太舒服了。 以前他们住的茅草屋冬天寒冷异常,只是比野外能遮挡一下风雪,住进带火炕的砖瓦房当然是巨大的进步,躺在暖烘烘的火炕上,简直不要太幸福。 不止人住的房屋,旁边篱笆院北侧,曾凡都领人建了一组十几米长的棚子,让那些养殖的动物也有个躲避风雪的地方过冬,几十头小羊和小鹿,还有那几十只野鸡,可是关系到他们部族的未来。 曾凡还没有来得及研究怎么样打造门窗,房间预留了窗户的位置,但是冬天为了保温全部用砖堵死抹上了泥巴,堂屋的三个门口不能堵死,只能用原先的办法,挂上覆盖动物皮毛的草帘子,再用柳条编成的简易大门挡住,密封效果很差,主要防止野生动物半夜里闯进来。 整个房间墙壁厚度和坚固程度远超以前的房子,火炕烧热后,土坯散热缓慢,可以暖和一整夜。 男人们住在最东边两个房间,女人们带着孩子们住在西边四个房间,有他们之前收集的大量粟黍、腊肉、鱼干,还有篱笆院养殖的几十头山羊梅花鹿,这个冬天大家都有信心活着熬过去。 从那次狩猎开始,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宰杀一头羊或者鹿,他们半年多积累了大量羊皮鹿皮,每个人都有了一套遮住全身的衣裳,睡觉的时候可以盖上羊皮拼接成的被子,和以前相比那是幸福太多了。 有了锯子后可以快速的砍伐,他们收集了大量木柴囤积在附近,就是为了过冬。 大雪停住后,齐腰深的积雪封住了道路,不能去远处狩猎,有取之不尽的黏土资源,男人们可以继续烧窑,女人们则是在屋内用茅草和芦苇编织各种草席草垫,还有全族人穿的草鞋。 各种日常用的器具他们已经烧制了许多,当前主要大批量烧制的就是砖块,还有就是曾凡各种奇思妙想的实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