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哥咱不哭擦擦眼泪继续撸(1/1)

康熙跟太子也双双诧异了:这个,这个水是不是放的有点大? 一百二十遍大法下,康熙诸子里就没有世俗意义上的草包。但胤?那文采…… 就称不上什么文采。 能把文章写通顺,康熙都得念阿弥陀佛。 而三阿哥在仕林中也是有些名声的,否则的话,在十八心声所说的历史线上,康熙也不会派他带人编纂《律历渊源》跟《古今图书集成》。 小十八今儿这结论,绝对是他开蒙以来被羞辱得最惨的一次。 怪不得都几个孩子的阿玛了,还被生生气哭。 “呜呜呜,不止啊,汗阿玛!”三阿哥一脸愤恨:“儿子闷头改了六遍,足足六遍,午膳都没顾得上用。十八弟不是说太深奥了,就是说掉书袋。” “最后更让人拿着儿子的文章给那些个识字的老宫女、老太监们念。什么时候他们都毫无迟滞地听懂了,什么时候才给儿子合格。” “十弟说这有何难?当场刷刷点点写了一篇,结果被大肆褒扬。” 就很难让三阿哥不以为自己是被针对了! 但胤祄表示他不是,他没有,根本不存在这个情况。只是他想要的报纸内容得通俗易懂,像白居易诗一样。便是老弱妇孺也能过一遍耳朵,就能明白其中内容。 而三阿哥的文章…… 胤祄摇头:“也不能说不好,只是词藻过于华丽,用典也太生僻了些。不够通俗易懂,这方面十哥就做得很好。” 诸皇子:!!! 你还说,你还说,你没看他都被气哭了吗? 连被表扬的十阿哥都红了脸:“十八弟喜欢哥的文章,哥欢喜着。但跟三哥比起来,为兄真是差得远着。三哥自幼刻苦天分也卓然,文课上在所有兄弟里边都是前排。” 胤祄扶额:“我也没说三哥不好啊!可是……这报纸办出来是要流于市井的,得让百姓都能看懂、能理解透彻,才符合办报纸的初衷不是么?” “弟弟绝没有羞辱三哥之意,只想着宫女太监都不曾读书认字。若他们都能听懂,这报纸才更好流通。” [否则再怎么妙笔生花,旁人根本不懂,也是白搭好么?] [唉!] [清朝怕重复蒙元老路,怕被撵回关外放羊。愚民大棒挥得狠,文字狱的紧箍咒念得也勤。读书不一定三元及自然也一样,好坏取决于看文章的人。” “三弟固然文采斐然,但十八弟想要做大清人都能看懂、听懂的大清报。” 对对对。 胤祄小鸡啄米式点头:“还得是太子二哥!太子二哥说得对极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我可从头到尾都没说三哥文章不好,更没有任何侮辱之意。只是不适合,只是想改进,只要个更好、更合适的。” 说完,他还踮起脚尖,送上帕子:三哥咱不哭,擦擦眼泪继续撸! 三阿哥:…… 其实不想,但在皇父与太子二哥的双重压力下,他不想也得想。 还得努力扯动唇角说没关系,误会解除就好。 也是他脾气急云云。 总之众人拾柴……哦不,群策群力地哄着小家伙,让他保持十足干劲儿别撂挑子。 然后,所有人包括康熙都被安排了命题作文。 大家一起来,为第一版大清报献策出力。 把刚刚三阿哥的苦又都受了一遍。 当然十阿哥除外。 他行文简单直白着呢,天然去雕饰。宫里的老太监、老嬷嬷们都能轻松听懂无压力。 被胤祄强烈吹捧中,直接占了头版头条。 力压康熙。 让十阿哥瑟瑟发抖,生怕被秋后算账。 也让康熙跟诸皇子惴惴不安,怕这大清报刚出头一版就成绝响,再也没有下文了。 为了避免这悲剧,康熙还拐弯抹角搞起了促销。 比如接见某大臣,谈完了朝堂政务后拉家常时,就不免提及自家爱子们鼓捣的大清报。 官员能说什么呢? 只能夸小阿哥别出心裁,诸皇子兄友弟恭呗。并表示报纸面市后,必然早早购买一赏佳文。 这个时候,他浑然忘了自己也拗不过小儿子,提笔写了个首赞暖壶的打油诗。 太子倒是没忘,但太子爷没敢提醒啊! 于是,第一版五千份大清报售罄后,传播范围最广的不是十阿哥、不是三阿哥,而是康熙爷的诗才。 热气腾腾来,寒夜变暖春。 水瓶功不小,温情入梦乡。1 嗯,简单直白,通俗易懂,这才是百姓读得懂的好诗。顺便,皇上老爷子都这么夸的水瓶哪里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