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一个人可以用蠢来形容时就不要用坏来形容?(2/2)
大部分人容易片面归因有以下几个原因。</p>
一是认知资源有限。人们在日常忙碌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交场景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个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在拥挤的地铁上有人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对方太莽撞(归因为“蠢”)或者是故意的(归因为“坏”),因为你当下要赶地铁,没有时间去考虑他可能是被人群挤的。</p>
二是情绪的影响。当人们处于强烈的情绪中,如愤怒、恐惧、焦虑时,会干扰理性思考。如果自己的利益受损或者感觉受到威胁,就容易做出比较负面的归因。例如你精心准备的方案被领导否定,你可能会觉得领导是故意刁难(归因为“坏”),而不是冷静思考方案可能确实存在不足。</p>
三是刻板印象的作用。社会中存在各种刻板印象,这些观念会引导人们快速进行判断。如果一个人穿着奇装异服,可能就会被部分人归因为“坏孩子”或者“行为不端”(归因为“坏”),而忽略了对方可能只是追求个性或者是参加某种主题活动。</p>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对归因的影响?如何提高归因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引导自己和他人进行积极的归因?</p>
避免刻板印象对归因的影响</p>
?自我觉察: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刻板印象的存在。当对一个人进行判断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干扰。比如,看到年轻人穿着潮流就觉得他们不踏实工作,这时候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p>
?增加接触和了解:积极与不同群体的人交往,通过实际接触打破原有的错误认知。例如,参加多元文化活动,与不同职业、年龄、背景的人交流,这样可以发现每个群体都有各种各样的人,不能简单地以刻板印象来定义。</p>
提高归因的客观性和准确性</p>
?收集多方面信息:不要只根据单一事件或行为来判断。可以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包括询问当事人、观察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等。比如,同事在一个项目中表现不佳,除了看这次的结果,还要了解他之前的工作情况、是否有外部压力等。</p>
?考虑多种可能性:在归因时列出多种可能的原因,而不是急于下结论。比如,朋友约会迟到,可能是因为交通堵塞、临时有事,也可能是时间管理能力差,而不是马上认定是他不重视(归因为“坏”)或者很不靠谱(归因为“蠢”)。</p>
引导自己和他人进行积极的归因</p>
?对自己积极归因: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尝试从可以改善的角度归因。比如,考试没考好,不要只说自己笨(归因为“蠢”)或者老师故意为难(归因为“坏”),而是思考自己学习方法是否有问题,或者复习时间是否足够,这样可以激励自己下次进步。</p>
?引导他人积极归因:如果别人犯错,用鼓励的方式帮助他们归因。比如,孩子在比赛中输了,不要说“你就是不行”(归因为“蠢”),而是说“你这次可能没发挥好,或者我们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就有经验啦”,引导他们从可以进步的角度思考。</p>
喜欢生活随想随思记请大家收藏:(20)生活随想随思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