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都是见钱眼开的蠢材?(1/1)
:都是见钱眼开的蠢材? 乾清宫,朱元璋也回到宫里,召集杨宪胡惟庸,太子朱标议事。 事情查出来了,怎么处置怎么罚,朱棡那边做主。 但是为什么闹出这样的事情,就是上面这些人的问题。 但是毫无疑问,无论朱元璋怎么追责,这事都跟两个宰相关系不大。 毕竟两人上任时间不过半年。 议事的内容也多是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但胡惟庸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此事由李善长执政期间就埋下了隐患,偏偏在这个节点暴露出来。 “归根结底,是朝廷对地方上的了解不够多,不清楚朝廷政策落到地方上,是个怎么样的实施过程。” 朱标站在朱元璋的身侧,说出了自己关于这一次大案的总结。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到地方上就很有可能因为官员的歪解而好事变坏事。如这一次大案,清仓卖陈谷是国策,本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朝廷损失一些,但实惠了老百姓,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损失。” “但是却被贪官污吏加以利用,中饱私囊,这就是朝廷的失职也是为政者的失职。” “从此看来,朝廷对官员说什么、做什么、不甚了解。甚至对地方民情,百姓生计,也不了解!” 朱标声音逐渐严厉。 朱元璋点头:“官员是朝廷的官员,若是连官员做的事朝廷都不知道,那这朝廷的公文,国策,岂非成了空头文章?” 他眼神冷冰冰的扫了一眼两位宰相,冷冷道:“百姓受了官祸,冤屈无处得报。就只能咒咱这个皇帝!说咱朱元璋是民贼!” “去年凤阳的事,私底下百姓咋说的?啊?” 他冷笑道:“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两位宰相浑身一抖。 尤其是胡惟庸。 这句话,是坊间一些不知死活的百姓流传的,结果被锦衣卫的人给汇报给了朱元璋,老朱气得差点要杀人。 说到这,老朱气不打一处来。 “咱给你们权力,给你们人手,你们是咋办的事?” “开封是哪?是咱大明重镇,周王未来的封地,结果闹出这么大的事,你们还一点不知情!你们当的是什么官?” “千里做官只为财,难道我大明满朝文武,都是一群见钱眼开的蠢材不成?” 两位宰相面露愧色。 “臣等有罪。” 两人躬身道。 朱元璋找到了撕开丞相这个位置的口子,以此次贪污案发难,对大明朝现如今的两个宰相实施了无差别打击。 政事上的错误,宰相背全部的责任。没见谁敢把这种错误归结到皇帝头上的,而且每年各地和朝廷的来往并不少。 宰相没及时发现地方行政上的失误,就要背负责任。 胡惟庸和杨宪,各罚俸半年。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将开封府那些落网官员所在官职的候选人员准备好,这件事没有单独交给某一个人,而是两人共同讨论。 朱元璋旋即将考察制度的事情提了出来。 杨宪和胡惟庸两人无奈,两次案子,让朱元璋施行考察制的立场坚定无比。 官员既然做不好朝廷交代的事情,那就要实施新的政策。 在这种自身岌岌可危的环境下,下面的两个派系都不具备站稳脚跟的底气。派系掌握朝局,那是在皇帝都没有办法问罪的前提下。 可如今,自身难保。 胡惟庸和杨宪离开之后,朱元璋脸上挂着一丝淡笑的出神看着殿外。 烛火摇曳下,朱元璋的脸显得有些忽明忽暗。 “太子。” 一旁站着的朱标点头回应:“儿臣在。” “老四婚事就这两天了,你催着点。” “是。”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看的出来,朱元璋的脸色有些轻松。 毕竟想要办的事情想了那么久,这一次总算是有了眉目。 借着这一次官员失职的借口,朱元璋将‘官员审查’这个大名目从户部给挪了出来,虽然也是挂在户部之下,但是是由刘伯温直接对号皇帝负责。 这就开创了政务直接对交皇帝的先河。 朱元璋从洪武元年的时候,就不想设立什么宰相。 什么事情都让宰相做了,那皇帝拿来做什么? 而且,朱家人是农民出身,处理政务,谁有咱老朱做得好?地里的苗,田里的秧,咱老朱哪样没照顾过?让那些读书人去管这个,他会管吗? 也就是元末时,朝廷官员给朱元璋留下的固有印象,所以让朱元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文官就是一群趴在百姓身上喝血的蚊虫。 但是在建国时,因为李善长和徐达的功劳太大,不得不封赏为宰相。他也不想让兄弟们觉得他过于小气吝啬,所以只能设立宰相之位。 宰相,被朱元璋视作皇权的威胁。 表面上,朝廷的党争是淮西文武和浙东文官的较量。 可若是剖析表面,就可以看出来,大明洪武十三年以前的党争,其实是皇权和相权的角力。 直到洪武十三年之后,皇权在党争之中彻底取得胜利,才让朱元璋的皇权开始直面下面的争斗。 也正是朱元璋取消宰相之位的操作,才让皇权在明中叶、后叶开始参与下落在臣子之间的斗争之中。 这其中,嘉靖帝朱厚熜时期,尤为激烈。 没有宰相这个缓和带,皇帝和臣子的矛盾,越发激化。 毕竟内阁制,很多事情是需要票拟的。 哪一派的人多,谁就是掌权,而皇权,有一票否决权。 朱元璋朕和朱标说事的时候,外面的王景弘急匆匆进来。 王景弘躬身,无奈道:“陛下,锦衣卫的人到了,晋王殿下,将论罪一事交给了詹御史。” 朱元璋有些好奇:“詹微?此人一向向善,若是交付与他,那这场大案岂非成了虎头猪尾?天下怎么看我朱元璋?” 朱标思量一番,随即问道:“王大伴,可有此次大案受审官员的名册?” 朱元璋转头疑惑的看了眼朱标。 “儿子是觉得,老三不可能不知道此次大案的恶劣。不管是父皇,儿臣,还是老三,都认为要严办!” “老三想来是……给詹大夫挖坑呢。”朱标忍俊不禁的道。 不多时,名册取来了。 朱元璋打开册子一看,顿时笑了起来。 “詹微啊詹微,咱老朱家的人,你是动,还是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