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小贺经济发展怎么看(1/1)
“他们弄了试验田研究种植农作物,还砌了兔舍养兔子。” “兔子繁衍太快了,兔舍养不了那么多,我说想做麻辣兔,陈教授让我同乡,他的学生给抓了两只兔子来。” “我做了两只,给爷爷奶奶你们捎一只尝尝味儿。” 听陆白薇甜滋滋喊她奶奶,老太太慈眉善目笑着。 “你这孩子有心了,一会儿你跟小贺留家里吃饭,我去将兔子给剁了。” 上回上门诊病,也是在这儿吃的饭。 老留在人家里吃饭不好。 这回还跟贺霆一块儿来的。 陆白薇忙打岔:“奶奶,您别急着剁兔子,我还要教您给爷爷推拿的。” “我带了两瓶药油来,我先教你怎么给爷爷做推拿。” 先教了老太太如何正确推拿,能缓解老同志腰伤,然后陆白薇给扎针施治。 一般留针得三十到四十五分钟,趁着这个功夫,老同志跟陪陆白薇来出诊的贺霆聊上了。 “小贺,你在京都大学经济系读得怎样?” “挺好的。” 贺霆搭话:“我们教授说发展经济,得与国际接轨,上回您让薇薇拿回来的报纸,我在学校也有读过。” “那看来当初支持启用有留洋经历的同志任教,这个决定做得很对。” “像小陆同志说的那样,发展经济要弃之糟粕,取其精华,别人国家社会不好的地方我们要摒弃,别人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也要学。”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发展,人民生活要得到改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经济两个字。” “上头对你们这批就读经济系的学生,寄予了很大的厚望。” 老同志和颜悦色跟贺霆说话:“小贺,你下乡回城入学几个月,我以为是时候检验你们经济系的教育成果了。” “你来说说,你对目前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看法?” 怕贺霆有顾虑,他鼓励贺霆:“不是什么正式的谈话,你看小陆同志上门替我看诊,咱们爷俩随便聊聊,你别有心理负担。” “这儿没有别人,你只管畅所欲言。” 贺霆也不是扭捏的性子。 从上门来接陆白薇诊病的军官,说老同志要见他那一刻,贺霆其实作好了心理准备,人家特意点名见他,一定另有深意。 果然跟他就读京都大学新开的经济系有关。 京都大学开创经济系,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据他们教授说,他们大学的经济系上边是寄予了厚望的。 上边对经济发展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过贺霆只是在心里稍微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坦诚心里的想法。 “爷爷,我就读经济系才几个月,说起来我对经济发展这方面的了解,其实是个门外汉。” 老同志以为贺霆是推托之辞,面露失望。 贺霆话锋一转:“但是,我能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解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 “在下乡之前,我跟着我们院里的周老,研究过一段时间旧物,鉴别旧物,当然得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功课。” “我以为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观整个古代社会,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给我们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老同志大费周章喊来一个读经济系的学生来,自然是想听真话。 他眼神亮了亮,示意贺霆继续往下说。 贺霆很配合:“唐朝万邦来朝,宋朝时商业达到高度繁荣,地方与地方的流通,国与国的流通,整个是一个开放流通的环境。” “我以为开放流通,才能将整个经济盘活,让国家得到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贺霆言简意赅:“总之一句话,我认为市场要流动,经济才能活起来。” 老同志提出疑问:“怎么个流动法?” 关于这个问题,贺霆跟陆白薇有很多次交流。 他知道自己妻子身上有秘密。 他当然不能将他们夫妻的交流结果,发展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实行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这些直接说出来。 怎么说话,特别是在领导面前怎么说话,是艺术。 可以涉及到相关方面,引人往那个方向猜,绝对不该由他直接提出来。 贺霆委婉的举例:“比方说咱们京都的友谊商场,能买到外国进口的不少商品。” “我们京都也有不少老品牌,这些品牌的商品,都是经过时间沉淀,品质经得起考验,既然咱们京城的友谊商场,能买到外国进口的商品。” “那为什么我们好的商品,不能更多的卖到国外去呢?” “外边对我们有很深的误解,我以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流通问题,我们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文明积累,我们有多少好东西好商品,我以为只有让我们的文化与国际接轨流通,才能让外人深刻认识我们,了解我们的社会。” 贺霆的话让老同志深以为然,他认同的点点头。 国与国的流通,就是加强对外贸易,本身京都大学开展经济系,上边也是这个打算。 此事已经提上日程,接下来宜徐步图之。 他提出一个犀利的问题:“那地方与地方的交流,你以为该如何着手?” 其实陆白薇这次上门,已经意识到老同志住的宅子,不是什么偏僻郊区,反而是京都十分中心的地带。 因为今天吉普车路过湖边,她看到了不远处的宫墙。 是小院这儿依山傍水,地势开阔,让她产生了身在郊外的错觉。 老同志跟贺霆聊这些十分私人敏感的问题,陆白薇就意识到他身份不简单了。 贺霆没法儿说出个体经济,私人经济,与贺霆十分有默契的陆白薇这时候开口了。 “爷爷,我有一个朋友,现在也是跟贺霆一块儿就读于京都大学经济系的。” “他来京都上学前,以前在省城运输队工作,他跑的那条线是南边线,去一趟南边,当然免不了给家人捎些当地的土特产啊,以及南边才有的海货果干什么的。” “一开始吧,他只是给家人带,家人觉得东西好,会送些给亲戚朋友。” “久而久之,谁都知道他能从南边弄来稀罕东西,每回他出车,都来托他从南边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