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我们打算结婚了(1/1)

小君君倒也不认生,杨白衣抱着他举高高,逗得小家伙咯咯咯的笑出了声。 把行李搬下吉普车,夏冬恭敬的向暮雪打了个招呼,就开着车返回了机关大院,他还要去接萧青阳下班。 “小舅,你也该学学开车了,这样到哪去也能方便一些。” 人在什么位置,就要习惯什么位置的生活,堂堂市长家的公子,连车都不会开怎么能行? “我正在学,只是现在还不熟练,不敢开车上路,而且修车也太难了,我学起来很吃力。” 六七十年代,开车不需要驾驶证,不过驾驶员要自己学会修车。 这年头可没有大修厂,汽车出了毛病,需要驾驶员自己维修。 “你说的那是大货车,小车其实很少会坏的,而且你又不开长途,没必要学汽车修理。 开车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没事多练练就好了。” 杨白衣陪着姥姥和小舅说着话,时不时的逗逗小表弟,等姥姥把饭菜做好,姥爷萧青阳和周凤英也下班回家了。 “宛如,你们终于回来了。” 周凤英一到家,就从林宛如怀里接过儿子,和林宛如热络的聊了起来。 “嗯,回来了,怎么样?上班还习惯吗?” 周凤英穿着的确良衬衣,麻花辫也剪成了齐肩的短发。 “挺好的,我现在在军区小学教书,校长和同事们都挺好相处的。” 上了班以后,周凤英也能挣工资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那就好,教书的压力小一些,学校的关系也更简单纯粹一些。” 林宛如笑了笑说道。 周凤英说的,林宛如深有体会,自打她记事起,父亲就是军分区司令员,所以林宛如从小看到最多的就是笑脸。 “大外孙,过来陪姥爷喝几杯。” 杨白衣不在的这段时间,萧青阳喝起酒来都没劲。 萧复兴的酒量到底是没练出来,喝了好几年,还是一杯晕,三杯倒的选手。 萧青阳不是不能跟其他人喝,他和他的老部下们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可是他自从喝了杨白衣泡的药酒,嘴巴就被养刁了。 其他的酒喝不惯,大外孙泡的药酒又不舍得让别人喝,所以每次都是自斟自饮,每次都喝不尽兴。 “好,姥爷您只管尽情的喝,这次我去东北,又弄到了一套虎骨。” 杨白衣打开酒坛,舀了一壶出来药酒出来,给姥爷和舅舅倒上以后,又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 姥爷一家从洛水市回来,自己和妹妹留在了洛水市,过完年又去陈家屯待了半年。 时间总会在不经意之间溜走,粗略一算,已经一年没陪姥爷一起喝酒了。 “陈家屯现在怎么样?百旺和老支书都还好吧?” 说起东北,萧青阳的心情有些复杂。 那里有他最不堪的往事,也有患难与共的真心朋友。 “都挺好,他们俩经常在我面前念叨您,还想跟您一起喝酒呢。 陈家屯现在有了副业,社员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哪怕是在特殊年代,国家也没限制大家的发展,只是不允许个人做买卖而已。 在你能保证粮食供应的情况下,只要是集体行为,走的是共产主义路线,政府是鼓励你搞副业的。 说起陈家屯的变化,杨白衣带着一丝自豪,在陈家屯生活了四年,杨白衣还是有很深的感情在的。 对于他来说,帮助社员们把日子过好,比战胜忍者和半兽人还要有成就感。 “那就好,社员们都是淳朴善良的人,值得更好的生活。” 萧家困难以后,遭受了多年的白眼,来到陈家屯以后,社员们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才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虽然他们也知道,社员们之所以对他们如此尊重,完全是因为杨白衣,但依然会让他们冰冷多年的心感到温暖。 “姥爷,我还去了农场几次,看望了一下您的老朋友老余和老谢,给他们留了不少物资。 他们现在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让您安心工作,不用太记挂他们。 等他们也走出农场,就会找您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杨白衣知道,姥爷一直记挂着他在农场的两位好友,不然也不可能一到苏城,就急着给他们邮寄棉衣。 “大外孙,以后你少去农场,那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自由安排,你不用冒这个风险的。” 对暮雪来说,什么都比不上自己大外孙的安危。 “姥姥,我的身份特殊,有些事我做比你们做更安全。 您就放心吧,我不会拿自己的安危开玩笑的。” 吃完了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继续聊天,杨白衣宣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姥姥,我和宛如打算结婚了。” 虽然经历过极度开放的后世,但杨白衣骨子里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 在陈家屯,结婚的想法是林宛如主动提出的,面对家人的时候,杨白衣认为应该由他来说。 “大外孙,你说的是真的吗?” 暮雪做梦都等着这一天。 以前她隐晦的催了好几次婚,都被杨白衣和林宛如给糊弄过去了。 眼看两人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暮雪也就没再提这个事,只能眼巴巴的盼着。 “真的,我怎么可能拿婚姻大事开玩笑呢,我们的年龄也不算小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的结婚的结婚,有孩子的有孩子。 我们要是再不结婚要孩子,下一代就玩不到一起去了。” 两人相识的时候,林宛如十七岁,杨白衣只有十六岁。 一晃五年过去了,两人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再到如今谈婚论嫁,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老萧,你明天安排一下工作,后天咱们就去洛水市,找林老弟和凤霞妹子提亲。 文江是不是还在京海军分区?咱们用不用找他过来当媒人?” 萧青阳,林铁山,文江,当年在部队时就是有名的铁三角。 三人是同一年参的军,相互鼓励,奋勇杀敌,在枪林弹雨中,都幸运的活了下来。 一起立功,一起提干,直到全面胜利以后,萧青阳为了方便找自己的女儿,选择转业去了地方,林铁山和文江则是一起留在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