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五岳事(三)(1/1)

老人等他们停下,才说道:“老朽以前听人说,这位令狐大侠,剑法高绝不说,为人潇洒不羁,对一些世俗看法,全然不放在心上,结交的江湖朋友,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论黑白正邪。就连当时魔教的圣姑,也是他的红颜知己,二人相互倾心,生死不离。后来令狐大侠临危受命,做了恒山派的掌门,三年之后,魔教的那位圣姑就嫁给他为妻。” 大家听了,更觉得惊奇万分,又是七嘴八舌说起来。 等到他们声音小了后,老人便说:“有令狐大侠夫妇在,加上弟子齐心一志,恒山得以保全门派。令狐大侠成婚之后,就辞去掌门之位,和魔教的圣姑隐居去了。恒山派未曾经历那一场江湖浩劫,底蕴自然深厚,加上门中的弟子,多受令狐大侠指点武功,虽是个女子门派,倒也出了许多好弟子。远的不提,只说现如今的‘恒山三真’,个个武艺非凡,有她们在,宵小不敢登门。” “老先生这话说的不假。” 冯七点头,笑道:“在下曾多次回过故乡祖地,虽没有见过三位师太的佛面,但她们的佛名,我在江湖上行走之时,却也经常听人说起。她们助帮弱小,都是慈悲之人,遇上奸邪妖魔,也有除魔卫道的雷霆手段。” 李掌柜道:“家父常说,三位师太是菩萨心肠,遇到敌手时,往往会手下留情,便是对上邪魔歪道,也只是废其武功,并不杀取性命。” 王鹏点点头,接口说:“真要说雷霆手段,除魔卫道,当属嵩山派的汤大先生。死在他手上的邪魔,也不知有多少。” 说到这里,他看向老人,笑问一句:“老先生,你说是不是?” “汤大先生的威名,那自然是如雷贯耳了。” 老人回了一句,看一眼众人,说:“既然说到了这里,那咱们就来说说这嵩山派吧。” 老人喝口酒润润嗓子,然后说:“那时候,嵩山派门中有十三个师兄弟,武功极其了得,是江湖上有名的高手,并称‘嵩山十三太保’。当初江湖大战,嵩山派弟子死伤殆尽,这十三位太保,也是先后死去,只有一个姓汤的太保,因为性子小心谨慎,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后来大乱止息,江湖事了,他是仅存的太保,又是副掌门,就做了一派之主,多方寻找门人弟子,尽心维护宗门,嵩山派渐渐恢复元气,后又经过两代子弟经营,不断壮大。如今的这位汤大先生,便是那位太保的后人,他胸有大略,武艺超父迈祖不说,手段也是了得,连任五岳联盟的盟主,终于将嵩山派发扬光大。” 冯七道:“我听人说,为了对抗魔教,汤盟主可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老人摇摇头,笑着说了一句:“说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就难免有些夸张啦。” “夸张是夸张了些。” 王鹏说道:“我听家师说,在和魔教的数次争斗中,汤盟主都身先士卒,出了很大的力气。” “这话不假。” 老人笑了笑,道:“汤大盟主他为了弘扬嵩山派门楣,确实花费了许多心思。” “不过呢,” 见大家都是点头,老人话头一转,说:“说起对抗魔教,也有一段故事,是这些年江湖争杀不断的一个引子。” “江湖争杀的引子?” 王鹏心中生奇,问:“敢问老先生,是什么故事?” 老先生说:“二十三年前,日月魔教和正道武林定下盟誓,双方约定十五年互不相犯。就这般,大家伙儿难得过了几年的平和生活,江湖中虽偶有冲突,也无非是几个宵小为恶,或是三二个人间的恩怨情仇,正邪两道之间,倒是没有大的争斗出现。” 老人说到这里,便看向王鹏,笑道:“那几年的江湖事,令师‘青莲剑’学白先生,想必是经历过的。” 王鹏点头,说道:“家师也曾和我说过,当初这江湖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平静祥和,极其的难得。” “确实是难得的安宁时光啊。” 老人感叹一句,说:“直到十二年前,五岳会盟于嵩山,汤大先生力压其余四岳高手,再次夺得盟主之位。嵩山派弟子振奋不已,纷纷下山行走江湖。这其中,就有汤大先生的胞弟,江湖上的朋友给他好面子,尊称他一声‘汤二爷’。” 薛丰听了,撇了撇嘴。 白脸汉子插嘴道:“我听人说,嵩山派的那位汤二爷,因为年纪小,汤大先生又心疼兄弟,对他十分看重爱护。” “这话也不假。” 老人点头,笑道:“嵩山派汤二爷,是汤大先生的姨娘所生,他是老来子,和汤大先生相差二十多岁,又是遗腹子,那位姨娘生下他后,当天也去世了,自然备受兄长疼爱。他吵闹着想下山,汤大先生怕他有意外,就安排十几位弟子和他一起,好有个照应。” 白脸汉子听了后,感慨道:“都说‘长兄如父’,这一句话,说的便是汤大先生这样的人啊。” 老人闻言,笑了笑,接着说:“汤二爷他们是次年下的嵩山,慢悠悠一路北上,后来便到了河间府。” 王鹏一脸惊异,道:“他们竟然一路北上,还到了河间府?” “是啊。” 老人点头,说道:“当时他们走得累了,就在河间府城外一座酒肆里歇脚。” 冯七听了,也很是惊讶地说:“到了河间府,那离黑木崖可就不远了,附近常有魔教之人出没,他们的胆子,却也忒大了些。” 老人笑道:“年轻人嘛,心气自然会强盛一些。” 白脸汉子便说:“我一路走来,常听人说,汤二爷颇肖其兄,一身的虎胆,天也不怕,地也不怕。” 老人又笑,说道:“老朽那时候,在酒肆里混口酒喝,就见汤二爷他们大咧咧落座,离他们不远坐着个高大壮汉,正低头和一个六岁大的稚童说笑。老朽我偷听了两句,原来是一对叔侄。那孩子见了汤二爷他们,就问那大汉,他们这些人可是嵩山派的。那大汉听问,回头看了一眼,然后笑着点头说对,又问那孩子是怎么知道的。那孩子说,是他娘亲告诉他的,说江湖上穿黄衣服的,就是嵩山派的人。老头子我瞧着,是个聪慧可爱的娃儿。” “确实是个聪明的娃娃。” 冯七夸了一句,就对老人道:“老先生,您接着说。” 老人点头,道:“嵩山一行人见听,就请教姓名。大汉却说,只怕他的名字,他们这些人不愿意听到。汤二爷让他说来就是。那大汉没理会他说话冲撞,继续逗弄孩子。汤二爷不喜,再次发问。不想,这一问后,嵩山派的弟子,就都没有了好脸色。” 老先生说到这里,略作停顿,问道:“诸位可知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