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鸡蛋碰石头(1/1)
“这怎么成!” 周二贵大声道,“村里人不可能会同意的,这也……” 宋月华道,“我们只是一群庄稼汉,面对漠国的军队,无疑于是鸡蛋碰石头,只有置之死地,才能有活下去的希望。” 周大富拍了拍周二贵道,“二贵,这件事情,我们来跟大伙说,无论如何,都得让他们同意,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周二贵捂住自己的额头,重重地叹了一声。 次日,周大富叫上剩下的村民在大屋开会, 早上进去,晚上才出来,宋月华跟季明等人在高塔墙头守着值班。 直到第二天晚上,周大富才过来通知宋月华,说村里人都同意了。 宋月华看着他一脸疲惫的样子问道,“大富叔,进来喝碗茶吧。” “行。” 周大富毫不客气,进去后把一壶茶水全部喝光,才觉得畅快道,“其实咱们村的人都挺明事理的。” “没错。” 要准备的东西挺多的,从这天起村里人又忙了起来。 周大富跟周二贵带着村民在村子外面搬石头,挖坑,布网,架滚木。 在大屋给村里人开会的时候,周大富并没有如实相告,他用的是邪教的名头,说得口干舌燥,才叫村里人同意他们的计划。 邪教那伙人虽然可怕,但村里也是赢过的,大伙紧张归紧张,其实一个个都挺有干劲的。 用邪教这个说法,虽然可以瞒得过村民,想要瞒过张如山还是有些难的。 宋月华跟段一刀只得如实相告。 张如山一下子呆住了。 季明也难得说话卡了壳,“朝廷……从边关打到这里来……” 看到这两人的样子,狗娃子问道,“咱们能活命吗?” “可能……”张如山道。 狗娃子松了口气道,“死不了就行。” 他刚成婚,连娃娃都还没生,哪里舍得死。 张如山继续道,“真要打过来,咱们村可能全得死光。” 狗娃子,“……” “没有活路就挣条活路,大丫现在做的事总不会是在做无用功吧。”二锅头撑着脸问道。 宋月华嗯了一声道,“这件事需要保密,现在除了咱们,只有段夫子跟大富叔还有二贵叔知道,你们嘴严一点。” 说到段一刀,二锅头又问道,“师傅这几天上哪去了?” 宋月华含糊道,“段夫子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现在目前要解决的还是缺水的问题,段夫子自从回来后,就忙着引水去了,估计还得再弄些时日。 次日,二锅头跟狗娃子就跟没事人一样,练完武又去给村里干活。 只有季明过来问宋月华,“漠国人要是打过来了,你打算逃到哪里去?” “奋力抗争吧。”宋月华坐在石阶上,捡起一块小石子,用力往上一掷,石子飞出院子的围墙。 季明哼笑一声,眼睛盯着远方道,“昨天我本来是想逃走的,以我现在的本事,找个安全的地方不是难事,可我还有阿婆,有叔叔,堂弟,张蛋蛋,还有他的阿娘,汤圆跟他的阿婆。” “宋月华,你说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扎下根来的吗?” “原本我只是发烧被你带回来的一个小乞丐,怎么就长在这里了,家人,亲人,朋友,这么好一个地方,要是被毁掉了,多可惜啊!” 宋月华轻嗯了一声道,“我懂你。” 两人正说着话的时候,张如山也敲门进来了,看他的脸色,只怕一晚上没有睡着。 “大丫,你有没有留下后路?”张如山眼神直直地盯着宋月华。 宋月华,“……” 季明也愣了一下道,“张如山,你说什么呢。” “我只是……” 张如山揉了揉眼睛道,“我爹娘,阿奶,我想给他们留下一条后路,我觉得你……或许,会给大宝跟小宝留下一条后路……” 张如山颓丧地坐了下来垂着头。 昨天晚上他思索了一夜,如果说谁能找到一条生路,村里几百号人,他只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宋月华。 除了她,别人没有这本事,也没有这能力。 宋月华叹了声气道,“事情还没到这一步,与其想着怎么苟且偷生,不如想想怎么让所有人都活下来。” 张如山看了她一眼闷闷地嗯了一声。 季明一把搭着张如山的肩膀道,“你是可是我认识的第一个童生老爷,好好发挥你的本事,咱们村能不能活下来可就指望你了。” “闭嘴吧你!”张如山推了他一把。 趁着两人不注意,宋月华擦了把冷汗,这也是她不愿意早早跟他们说出实情的原因。 又过了半个月,不少留在村里的老人都病倒了,喜婆婆从大院出来,帮这些老人治病,不少老人还是没挺过来。 宋月华问是不是水的原因,喜婆婆点了点头又比划了许久,大意是说,干旱的时间持续得太久了,老年人身体本来就有些毛病,再遇到这种长久的干旱,小毛病变成大毛病…… 好几个老人仿佛约定好了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去世,还有些久病的也不愿意费水熬药。 大院里的人在得知这个情况后,不少人又回到村子里,想照顾照顾老人最后一段时间。 林氏的老爹,林里正也犯了病,喜婆婆这段时间里里外外地跑,折腾得厉害。 为帮这些人治病,要是反倒把自己累坏了,季明当天就去找了周大富,让他想想办法。 宋月华也害怕喜婆婆生病,同大富叔商量后,决定把那些生病的老人送去大院。 “不必了。” 何老头声音轻微道,“这都三年了,没想到我也能挺到这个时候,大丫,多亏了你啊!” 院子里的何家人呜呜地哭了起来,何雷被老爹推了一下,跪在了门口。 “能这样体体面面地走,我心满意足了……”何老头声音弱了下来。 “阿爷!” 何雷跪着扑了上去,家里人伸出手往鼻下一控,没了气息。 整个何家人恸哭了起来。 宋月华又去了几家,愿意进去大院的只有几个,剩下来的老人由家里人照顾着。 接下来的日子,宋月华每天晚上都到不归山同段夫子一起埋竹管,没日没夜地折腾了大半个月,终于把水引来了。 水流不大,勉强够用,最近村子里隔三差五还是有老人去世。 周里正也回到村里,帮着处理这些老人的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