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三弓床弩(1/1)
李侃一脸凝重,“郑长史,正因为内忧外患,我们才不能按部就班,很多事情要提前谋划,北上换马,南下换钱,刻不容缓。” 郑凝绩微微皱眉,“殿下,船可以很快建造出来,可人从哪里来?” 李侃笑着道:“商人逐利,郑长史将消息放出,自然有人主动上门,孤还可以派水师护送。” “殿下,商业贸易还需要水师出面?”郭琪一脸不解。 “水师短期内无战事,与其每日停在港口,不如找点事做,一来可以为商船保驾护航,二来可以练兵,三来可以了解沿途各地的情报,还能赚点护航费,可谓一举四得。” 郭琪一拍大腿,“妙啊,还是殿下想的周全!” “为了配合对外贸易,孤决定在润州设立市舶署,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 郑凝绩有些担忧,“殿下,朝廷在交州和广州设有市舶司,您擅设市舶署只怕朝廷那边不好交代。” 李侃微笑着道:“孤有便宜行事之权,可墨敕除官,只要能给朝廷上缴税赋,陛下不会有意见的,且交州市舶司地处安南,静海军和南诏冲突不断,广州遭黄巢屠城,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数十万,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市舶司也基本瘫痪,我们必须趁此机会发挥浙西的港口优势,将对外贸易发展起来。” 郑凝绩点头道:“下官支持您,如今浙西事务繁多,的确需要新的衙门处理事务。” “呵呵,郑长史近些时日辛苦了,除了市舶司,孤还要设立少府署。” 郑凝绩一脸哑然,“殿下,您这是打算将朝廷的部门都搬了过来?” 李侃道:“成都朝廷远在千里之外,凡事奏请多有不便,孤必须将浙西的诸多事务细化到各个衙门,少府署依少府监而置,掌百工技巧之政,置少卿,官阶从四品下,下设织染司,掌冶司和铸钱司。” 郑凝绩无奈地摇摇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侃又看向陆龟蒙,“陆少卿,你们司农署除了要推广曲辕犁,还要推广水车和筒车的使用。” 陆龟蒙微微颔首,“下官会嘱咐农具司抓紧制造和推广!” 李侃站起身,理了理衣衫,说道:“议事已毕,诸位随孤去一趟军器署。” 郭琪微微一愣,“殿下,您这才刚回来,为何急着去军器署?” 李侃轻叹道:“此次夜袭紫清寨,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还损失了数十名士兵,孤颇有感触” 郭琪安慰道:“殿下,战争死伤在所难免,您这次带过去的都是精锐士兵,装备都算得上精良,跟军器署关系不大吧?” “孤又不是去军器署问责的”李侃笑了笑,迈步走了出去。 军器署在润州城北,占地数十亩,因为是新设的衙门,人员配备还不齐全,军器署少卿是一位五十出头的老者,曾在军器监甲坊署供职。 “周少卿,军器署最近情况如何?可有遇到什么困难?”李侃问道。 “回禀殿下,军器署新立,三司人员缺额近三成,目前只能勉强运作。” 李侃微微颔首,“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军器署的作用十分重要,精良的兵器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甚至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周少卿务必招揽天下能工巧匠,研制革新兵器,钱的问题不用考虑,有困难可以直接提出来,万不可弄虚作假,误了士兵性命!” 周少卿一脸恭敬,“承蒙殿下器重,下官定当竭尽全力!” 李侃走进甲坊司,看着陈列的各种铠甲,问道:“军器署目前能够制造多少种铠甲?” 周少卿答道:“回禀殿下,唐甲十三种,军器署都能制造,不过目前人手有限,制造铠甲的速度有些慢。” “人手不够就抓紧招人,务必确保全军披甲。” 郑凝绩道:“殿下,按制铠甲全军六分,一军人,配7500领,全军披甲开支太大了。” 李侃摆摆手,“钱可以再赚,士兵死一个少一个,战争失败什么都没有了,一军盾牌目前配置多少面?” 郭琪答道:“步军牛皮牌二分,二千五白面,马军圆盾,四分支取,五千面。” 李侃摇头道:“太少了,步军按四分取,马军十分配置。” 郑凝绩无奈道:“殿下,目前一副全装铠甲大约40贯左右,胸甲20贯左右,这一下又多了数十万贯的开支。” 李侃笑着道:“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眼下士兵的生命和战斗力最重要,各军按营逐步配置,州兵暂时不考虑,另外弓弩手随弓所配的箭矢数量30支太少,再增加6支,具体装备比例30支透甲箭,4支生仳箭和2支长垛箭。” 郭琪点头道:“卑职记下了。” 话音刚落,一名男子满脸激动地跑了过来,“少卿,下官成功了!” 周少卿沉着脸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那人急忙恢复常态,好奇地打量了李侃一行人。 周少卿介绍道:“这位是越王殿下!” 那人神色微变,急忙向李侃施礼,“下官弓弩司监陈卓仁参见越王殿下!” 李侃摆摆手,问道:“何事值得陈司监如此兴奋?” 陈卓仁再次施礼,“刚刚弓弩司研制出一种强弩,下官一时失态,还望殿下恕罪。” 李侃眼前一亮,顿时来了兴致,“可否带孤去看看?” “殿下请!”陈卓仁面露喜色,新武器能被殿下知晓,奖赏肯定是跑不掉的。 一行人在陈卓仁的带领下来到一片空地,远远地便看见数名汉子围绕在一张绞车弩的跟前。 “这看着像是绞车弩啊?”郭琪开口道。 陈卓仁赶忙介绍道:“下官对绞车弩做了一些改进,将三张弩弓结合在一起,两正一反,大大加强了弩的张力和强度,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以硬木为杆,以铁片为翎,前端装有巨大的铁镞,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射程可在三百步至五百步之间。” “五百步?这么远的射程?”郭琪一脸震惊。 郑凝绩也是一脸诧异,“五百步的箭矢需要几人操作?” “大约需要十人左右。” “陈司监可否演示一遍?” 李侃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强弩,脑中搜索着前世的记忆,这张弩怎么越看越像宋代的床弩? “下官遵命!” 陈卓仁走到强弩旁边,冲着几名精壮汉子吩咐道:“装填箭矢” 几名汉子立刻行动起来,四人一边用力拉动绞索,张开弩弦,两名汉子开始装填箭矢,待箭矢装好,一名士兵用大锤猛击扳机,只听‘嗡’的一声,机发弦弹,七支箭矢‘嗖嗖嗖嗖’射向空地前方。 六支普通箭矢有两支直接扎在约三百步外的三个稻草人上,那支长枪般的巨箭穿透稻草人,继续向前飞行约一百多步,前端的箭头深深插入一堵矮墙内,只留大半截粗大的箭杆和尾羽露在墙外。 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这比床弩的射程和威力大多了,五百步,七百多米的距离,若是摆上几十张这样的强弩,那简直可以把对面的敌人穿成肉串。 李侃心中激动,连连赞叹,“好,很好,此弩可有名字?” 陈卓仁拱手施礼,“还没有名字,恳请殿下赐名!” 李侃微微颔首,“此弩大小和一张床差不多,又装配三弓,那就叫三弓床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