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移动科研中心(2/2)

‘顺天号’设有四层甲板,内部空间被分隔出大大小小十几个独立的研究场所,其中涵盖新药研制中心、育种中心、石油研究室、材料研究室、引擎研究室、引信研究室等等。</p>

除了这些研究室持续进行原有的课题之外,在二层甲板的船尾部分,还设有一个空间颇为宽敞的联合项目研究中心。</p>

联合项目研究的机制在远征军团向来存在,无论是制造枪械、迫击炮,还是后来的蒸汽船,实际上都需要多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彼此配合协作。</p>

现今蒸汽船的项目研发已然成功,相关的研究便落入引擎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等垂直部门继续深入。</p>

当前仍处于联合攻关状态的项目名为“顺风耳”,其目标是实现跨越千里的无线电收发报。</p>

上辈子的朱琳泽所学专业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对于无线电引爆技术自然非常熟悉。</p>

之所以迟迟未付诸行动,核心原因在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皆不具备。</p>

一方面,无线电涉及到的知识和理论很多,要想带出一批徒弟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那个时候朱琳泽有一堆研发项目要跟进,还要指挥作战,完全没时间。</p>

另一个方面,造出无线电收发器不难,可要制作配套的电气仪表,还要把电池、电阻、电容、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都研发和定义出制造工序来,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根本做不到。</p>

最后就是不划算,那个时候,无论是制造大口径的迫击炮,还是制作半自动步枪又或者是热气球,效益来的更加明显。</p>

可在攻打墨西哥城的时候,朱琳泽差点被滞后的情报系统弄崩溃,要是那段时间没有罗莎的鹰隼和重建的旅鸽队,这种多部队异地协同作战的指挥根本做不到。</p>

但无论是鹰之灵还是旅鸽的通讯一样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培养周期长难度大不说,还无法做到点对点双向即时通讯。</p>

所以在去年八月份后,朱琳泽就抽了批研究人员,静下心来,悉心教导,并亲自参与项目。</p>

可即使如此,在当今的条件下,做出可以远距离传输的无线电发报机,还是耗费了整个团队不少的心血。</p>

如今的收发报机已经可以实现几百公里内的信息传送和接收,但朱琳泽给的目标是实现非洲西海岸的鲲鹏舰队可以和徽州新府(原墨西哥城)之间的通讯。</p>

研究组内的成员都认为不可思议,但朱琳泽清楚这完全可以做到。</p>

前世的马可尼在发明无线电收发报机没几年,就将无线电信号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离,从爱尔兰传到了阿根廷,而他当时具备的条件未必又比现在好多少。</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