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西域故土(1/1)
润了润嗓子,冷若霜又接着道:“安禄山打出来的反叛旗号是“清君侧”,所以唐军内部议论纷纷,说是要不咱们去把杨国忠杀了,早点结束战争回家过年? 这些议论迅速传到了杨国忠那里,杨国忠发现哥舒翰呆在潼关一直防守,越来越担心前线军头们不去打安禄山,是不是在打自己主意? 所以一再给皇帝出主意,说赶紧让哥舒翰对叛军发动进攻。唐玄宗也糊涂,就逼迫哥舒翰赶紧出战,哥舒翰被迫放弃有利的防守态势,出潼关发动进攻,随后全军覆没,潼关基本和长安是挨着的,潼关陷落,长安不保。 听说哥舒翰全军覆没之后,李隆基连夜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了,准备去杨氏兄妹的老家四川成都避难。没想到,到了马嵬坡禁军发生哗变,把杨国忠砍了个稀巴烂,然后围住皇帝住的地方说杨国忠造反,我们已经帮皇上把他杀了,不用谢,此外请把他妹妹交出来,我们怀疑她也谋反。谁都不相信杨贵妃那个脑子会造反,但是一群军头手持滴血的长刀在外边要人,这还能咋办?皇帝只好一摆手,把杨贵妃交出来勒死了。 不过事还没完,皇帝正要走,一帮老百姓围住皇帝,说是求皇帝不要走,带领他们收复长安,皇帝说那啥,我还有点事先走了,你们有啥事跟我儿子说吧,然后丢下儿子跑掉了。儿子就是那个肃宗李亨。玄宗这次逃跑,直接把自己的合法性跑没了,权力在于人心,大家觉得你是个怂逼的时候,你的权力也就蒸发了。 所以当皇帝一定不能怂,要有君临天下的霸气。一个太仁慈,太柔弱的人,是当不了一个好皇帝的。你的外表可以仁慈,可以柔弱。但是内心一定要坚毅果敢,不能妇人之仁。” 听到这些,朱佑樘问道:“以前一直听那些老师说,要我当个仁君,一定要仁慈,要心胸宽广,可是嫂嫂却说一个好皇帝不能仁慈。难道以前那些老师教给我的是错的不成?” 冷若霜淡淡一笑,“他们当然是错的,你的那些老师们之所以这样教你,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是人都会有自己的立场。他们让你事事仁慈,就是希望你成为皇帝之后,对他们仁慈一点。说的好听点叫仁慈,说的不好听点叫放纵,这样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去剥削,去压迫百姓了。所以我觉得一个真正的好皇帝,是对官员,对皇亲国戚,对地主,对士绅残忍。而对老百姓仁慈。” 听了冷若霜的话,朱佑樘陷入了思考之中,忽然他问冷若霜,“嫂嫂,我很好奇,那你有立场吗?” 冷若霜并不生气,反而淡淡一笑,然后一脸坚定的道:“有啊!我当然有立场,我的立场是这个天下所有的老百姓,是我们华夏民族!” 冷若霜这话说的掷地有声,不禁令劳铁和朱佑樘两人都是甚为佩服。 冷若霜接着道:“咱们说回正题,玄宗去四川之后,李亨跟农民们沟通完感情,带着队伍去宁武了。去宁武干嘛了? 因为大唐帝国的军队有两大支柱,东北和西北各一个集团军群,现在东北的反了,西北还有一支边防军,他去找那支部队去了。 随后太子李亨到了宁夏灵武,然后李亨在大家的簇拥下称帝,表示要带着大唐抵抗叛军。 旗帜竖起来了,大家就有奔头了,大唐的中兴三杰,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带着队伍赶过来。而且大唐的长安京兆尹在长安城外带兵对叛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杀了叛军数千人,也去投奔肃宗。 李泌不多说了,少年天才。郭子仪,李光弼也不必多说,都是人中龙凤。 顺便说一句,哥舒翰是突厥人,安禄山是突厥和粟特人混血,而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李光弼也是契丹人,你可以感受下唐朝的将官组成成分。 郭子仪也比较奇,两次收复长安,第一次是从安禄山那里收复的,第二次是从吐蕃那里收复的,而且回纥人竟然叫他“郭爸爸”。安史之乱之后有次回纥人跟吐蕃人一起来长安打劫,郭子仪一个人上去竟然劝说回纥人反戈一起跟大唐去打吐蕃,吐蕃估计心里面骂了句娘,然后慌忙连夜逃掉了。 李亨的小伙伴来了,随后让人又去找回纥,从回纥借了骑兵,一起打叛军,前前后后打了8年,终于平叛成功。 不过在这八年里,大唐的一系列操作产生了一系列后果,让场面彻底无法收拾。 首先,西域的边防军都调到国内参加平叛,大唐迅速丢掉了西域,直到现在中原王朝都未能收复西域故土。下一次中原大军再次踏上西域的土地,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说到这里,冷若霜不禁叹了口气,为华夏民族丢失西域可惜不已。 朱佑樘忽然豪气丛生道:“嫂嫂放心,终有一天,我们大明要收复西域,再现汉唐故土。” 冷若霜见他如此豪气丛生,也是心中一喜,鼓励他道:“好,那我就等着你的捷报了!” 回过神来,冷若霜又接着道:“安史之乱导致了大唐丢失西域,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大唐不再是一个对外扩张型的帝国,军队失去了外部目标,开始愈来愈内讧。等到安史之乱结束后没多久,大唐的疆域就大大的缩小了。 其次,大唐在镇压这次叛乱中,疲态尽显,中央威严丧失殆尽,再也无法对地方绝对形成控制。以往大家不知道其他藩镇会不会听中央的来对付自己,现在知道了。藩镇们本来就可以自力更生,现在更不鸟中央了。 最后,大唐为了镇压叛军,把一堆昔日安禄山的下属封为了新的藩镇大佬,唐朝对这些节度使也没有好的办法,打又打不动,谈又没法谈,这些残留不听话的节度使,被称为“河朔三镇”,一直也不太听中央的,直到唐朝灭亡。 而且有个奇怪的局面,朝廷后来也掌握了一支禁卫军,规模不太大,不过足以形成一种战略平衡,军阀们灭不了朝廷,朝廷也灭不了军阀,就这样一直杠着,啥事都干不成,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说到这里你明白了吧,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家陷入了实际上的分裂,再也形不成合力,所有的能量都在内部被消耗。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安史之乱之前,大唐就是几匹马拉着的车,车上坐的是皇帝,负责指挥方向,节度使就是拉车的马,几只马奋力拉车,帝国一路狂飙。 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皇权被践踏,中央失去威信,以前拉车的马天天到处乱窜,天子再也没法约束这几匹马,马也不再理会天子的指令,失去了共同方向的马越使劲情况越糟,到处乱窜相互抵消了彼此的发力,最后谁都啥事都干不成。 这种乱哄哄的状态,要维持两百年,直到后周节度使赵匡胤起来收拾残局,建立宋朝,建国后杯酒释兵权,收拾掉了军头们,国家才重新回到之前的轨道,但是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疆域比唐朝小的多。 而且宋朝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是武功方面却远远不如大唐,简直可以在华夏历朝历代中排名倒数。宋朝的版图甚至都没有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大。 赵匡胤他弟弟赵光义庙号太宗,不过我不喜欢叫她宋太宗,我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高粱河车神”,纪念赵光义带着宋朝步兵去挑战契丹人,准备抢回汉唐故土,大军前进到安禄山当年起兵的范阳,也就是京城郊外的高粱河遭遇契丹骑兵,被虐成了渣,幸亏驾驶一辆驴车一路狂奔,连草原骑兵都没追上,才顺利逃脱。 历朝历代的太宗就没有这么窝囊的,简直是太宗这个庙号的耻辱!” 朱佑樘听到冷若霜如此揶揄赵光义,不禁哈哈一笑,心想:“还好本朝的太宗英明神武,否则说不准也要被嫂嫂揶揄一番,起个什么难听的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