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7章 苏氏疑惑(2/2)

一般来说,既然不知当不当讲却偏偏要讲,大抵便是不讲不行……</p>

李承乾眉梢一挑,颇有几分天下至尊之气慨,温言道:“你我夫妻一场,有什么话不能说?此间只你我二人,纵然与朝政有关亦是无妨,断不会被那些御史言官知晓。”</p>

太子妃出身名门,秀外慧中,自幼熟读典籍,见识不凡,故而以往会时不时的畅谈朝政、针砭时弊,往往令李承乾有不同之见解,颇为喜欢。但自从上次被房俊敲打一番,太子妃便不敢造次,平素谨言慎行,再不轻易言及朝中事务,以免背上一个“后宫干政”的罪名,落得个凄惨下场……</p>

李承乾自然明白后宫干政的坏处,也认可房俊当初之敲打,但觉得未免有些矫枉过正,夫妻之间无话不谈,只要说话,难免涉及朝政、关乎朝臣,难不成要相敬如冰,寝宫之内也三缄其口?</p>

苏氏犹犹豫豫,迟疑良久,在咬着樱唇道:“非是关于朝政,而是关于越国公……”</p>

李承乾一愣:“嗯?仔细说来。”</p>

此番东宫上下经历生死,覆灭曾在旦夕之间,之所以转败为胜,房俊居功至伟。以他对太子妃的了解,绝非刻薄之人,且一贯对房俊极为认同,也深知他这个太子对房俊之倚重、信任,断不会说出什么“功高震主”之类的话语。</p>

既然如此,却不知所言到底何事?</p>

苏氏见他面色凝重,心中一紧,难免慌张,有些后悔不该提及此事,但此刻也无法退却,只得娇嗔道:“臣妾又非是搬弄是非之人,自不会背后议论越国公的坏话,殿下何必这般严肃?”</p>

李承乾却面色不变,沉声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p>

苏氏只得说道:“臣妾只是觉得此番殿下决定出城恭迎圣驾,朝中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越国公却好似对此不甚在意……着实有些奇怪。”</p>

李承乾蹙眉不语,心念电转。</p>

首先排除太子妃搬弄是非之嫌,这令他心底一宽,毕竟若是自己的枕边人对房俊这个自己最信赖的臣子有所成见,的确是一件令人极为头痛之事。但是经由苏氏这么一提醒,他也意识到有些不对劲。</p>

眼下,东宫利益捆绑最深的便是房俊,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毫无转圜之余地。一旦东宫有失,旁人或许在易储之后人能高官厚禄、大权在握,房俊却是万万不行。</p>

所以,东宫任何一个决策,都会直接影响房俊切身之利益。</p>

自己出城恭迎圣驾,等同于直接向李积叫阵——要么臣服于孤,支持孤登基继位,咱们既往不咎;要么你带着麾下东征大军谋反,杀入长安城废了孤这个太子,另立新君。</p>

如此,势必造成局势剧变,万一李积一意孤行,欲废黜太子、另立储君,所有东宫派系都将直面李积及其麾下数十万东征大军,哪里有半分胜算?覆亡只在顷刻之间。</p>

此等情形之下,与东宫生死捆绑一处的房俊何以漠不关心、无可无不可?</p>

李承乾疑窦丛生,看向太子妃,问道:“以你之见,何以如此?”</p>

苏氏有些慌乱,忙道:“越国公乃殿下肱骨,功勋盖世,臣妾焉敢妄加议论?只不过臣妾觉得,越国公好像认为无论殿下如何决断,甚至眼下局势无论如何变化,最终之大局早已不可更改。”</p>

李承乾浑身一震,再次沉默。</p>

太子妃之言,令他猛然间响起房俊一直以来的确有种种难以解释之处,甚至屡次莫名其妙的向他暗示着什么,里里外外的意思大抵便是只要他这个太子死死守住东宫,其余无需在意……</p>

如今细细想来,亦或难免。</p>

为何对其余之事“无需在意”?</p>

是无关大局,还是……即便在意也没什么用?!</p>

很难相信父皇一道遗诏便能让房俊唯命是从,他一贯认为房俊对他父子之忠诚,远不如对大唐之忠诚,更何况若是遵从父皇遗诏,又何必死命辅佐自己这个太子击溃叛军,坐稳储君之位?</p>

这房俊到底在谋算什么?</p>

李承乾殚精竭虑,却始终不得其解。</p>

喜欢天唐锦绣请大家收藏:()天唐锦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