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把农民组织起来(1/1)

好书推荐:

大政方针已定,行动决定一切。 辽王带来的工程队、工匠、工人和士兵,加起来有近三千人,说干就干,伐木的伐木,建房的建房。 由于人手有些紧张,辽王笑着给朱高炽和朱有炖带来的两千人马也安排了活:“两位贤侄啊,你们就和周兴的一营人马一起开渠挖沟,布置营栅。你们要想跟我学兵法,这是第一课。” 他现在倒不嫌两个便宜侄儿吃的多了,反而嫌他带的人有点少。 见朱高炽面露难色,辽王又问道:“你难道没听说,你皇爷爷表扬我在大凌河木栅宫台的事儿?” 朱有炖很有眼力劲,抢先答道:“侄儿知道。路上吴纪善给我讲过。我们这就去干。” 没过几天,准备安置到会宁府的三千户鲁王府护卫陆续抵达这里,周兴又从会宁府调来两营人马支援,基建大军越来越多。 两天后,郭镛也带领商队和大宗物资到了这里,进行有力的现场后勤保障。 辽王不由感慨道:“这可比本王当年在大凌河畔木栅宫台不知强了多少倍!” 郭爱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辽王的身后,突然冒了一句:“是啊,现在有了我们,至少晚上睡觉不会冷了。” 明珠说道:“冷也没关系,斗斗地主,劳逸结合,就不冷了。” 辽王不由再次无语起来,那么有意思的纸牌娱乐硬生生地被这两个货给带偏了,越来越像低级趣味…… 十天后,一个天鹅城初步轮廓已经初现,依然是木栅为墙,木刻楞为房,但是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大半人家的住宿需要,松花江南北两岸二十多里长的木栅和壕沟预示着未来天鹅城的宏大和高。 很快,辽王又调整了计划,让军民齐动手,开荒屯田,工匠们开始修建船厂,指挥建城的活儿则完全交给了一直带在身边的纪善吴亮。 吴亮见前面傅安、胡广、李喜旺都有了一城治理,早就跃跃欲试,马上撸起袖子拼命干,小说也不写了,决定比前面几位干得更好。 广宁右护卫的士兵们听说辽王是在给自己建天鹅城后,也是干劲十足,承包了所有烧砖烧瓦、采石淘沙的脏活、累活和重活。 按照辽王的要求,来自沈阳和长春的大批物资持续运到了天鹅城。 但是,各地耕牛还是比较紧张,紧急调来的一批蒙古黄牛和骡马只适合耕旱地,加之又过了培育水稻秧苗最佳时机,集体转业的鲁王府护卫们只好种起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玉米。 牲畜不够,他们就以锄为犁,以人为役,挥汗如雨。 在内地的时候,他们也经常这么干。并不是家家户户都养得起牛,买得起骡马的。 到五月下旬的时候,大家还是种下十万亩的玉米,另外又种了十万亩的麻。 就在这持续高强度的劳动中,大家的怨气越来越大。 有一天,终于有几个鲁王府的护卫,闹着要回山东老家,迅速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吴亮连忙向大家保证:“大家放心,你们种的这玉米是辽王发明的神奇作物,产量绝对能够满足年底天鹅城附近两万军民一年的口粮。” 有人抱怨道:“我们已经在路上走了几个月,还要等几个月,眼前没有粮食,让我们怎么活啊?” 吴亮解释道:“辽王殿下不会让大家饿着的。前面耽误了些时间,辽王答应,先给每家补偿五百斤大米。农闲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幼,帮助官军筑城建房,还可以额外领取工钱,换取柴米油盐。” 又有人问道:“辽王让大家种这么多麻干嘛?编绳子,在我们活不下去的时候给一个解脱吗?” 好多辗转数千里而来的鲁王护卫们现在对辽王很有怨气。 正在周围钓鱼的辽王闻讯后,迅速赶了回来,亲自解释起来:“各位乡亲,你们种的十万亩苘麻和亚麻,实际一点都不多。以后松花江下游的粮食产量有上十亿斤,你们想一想,得用多少麻袋装?” 一个胆子大一些的鲁王护卫就说道:“骗人,这里都是荒山野岭,哪里能种粮食?还上十亿斤?” 在这人的煽动下,许多鲁王护卫开始起哄:“骗人!骗人!骗人……” 辽王见江边有一艘船正在卸粮食,于是把小手向江边一指,说道:“你们知道这粮食从哪里来的吗?就是你们经过的长春,三年前的长春比现在的这里还荒凉?” 鲁王护卫们还是将信将疑,聚在一起,迟迟不肯散去复工。 辽王只好剑走偏锋,把牙一咬,说道:“各位一定要相信本王,如果到了秋收的时候,每亩玉米要是达不到八百斤一亩,本王就把两位王妃送给你们当老婆。” 见辽王竟然拿王妃打起了赌,鲁王护卫们又信了几分,但还是有人问道:“既然玉米产量那么高,那我们都种玉米好了,为什么要种麻?” 辽王只要继续耐心解释: “松花江千舟竞发,帆布和缆绳都要用麻来做;松花江到处都是鱼,家家户户要备个渔网,渔网也要麻来做……” “既然要织麻袋、织帆布、织缆绳、织渔网,还不得要建一个大大的麻纺厂?建一个麻纺厂,你们山东妇女勤劳能干,到了冬天农闲的时候,说着家长里短,掰着瞎话,还能在厂里纺麻挣钱,补贴家用不是……” 其实,辽王拿王妃来打赌,大家也不敢要,辽王说的建什么麻纺厂,是个新鲜事物,大家不懂,也不感兴趣。 但看着河边停靠的大船上的粮食慢慢搬上了刚刚建好的木棚仓库,堆得像小山似的,鲁王护卫们感觉辽王说话应该还是算数的,在辗转数千里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怨气也慢慢随风散去,最终还是回到工地上和田间地头。 看着田地里和工地上勤劳朴实的鲁王护卫,辽王也没了最初看到他们变卖车辆、牲畜时的不快,反而感觉这是平生和老朱做的一个最赚钱的生意,领养了一个便宜侄儿小鲁王,换了一万六千多户农民,多了近两万壮丁。 中国的农民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勤劳、也最能随遇而安的农民。 不过,按照辽王府的分田政策,这鲁王府的军户后面估计还要分户。因为一户只能分五十亩地,购买五十亩地,这样每个家庭里面人数越多越吃亏,还不如早日分户得实惠! 不出十年,鲁王府护卫就会奠定四、五个县的基础。 当晚,辽王这个地主因为把老婆拿出来当赌注,可把两位老婆气坏了,又被批斗了一夜…… 在大家埋头建设天鹅城期间,辽王也没闲着,隔三差五地带着两个老婆、两个侄儿和几个警卫在附近找钓点钓鱼。平息了鲁王府护卫们的群体性事件后,他更是天天竿不离手。 这次北上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地方,他可是有备而来,带足了钓鱼装备。 头几天里,他知道松花江里的鱼多且傻,就支了五个海竿,挂上羊杂、蚯蚓之类,不用听铃当响,只要竿稍一动,赶快摇轮子,绝对是一条十斤往上的土鲇鱼。 他偶尔也会中上百余斤的大鳇鱼,就是后果很严重,容易断钩断线。 等羊杂、蚯蚓用完了,他就将小鱼剪成两半,经常换两条大鱼上来。 朱高炽和朱有炖两个,也是第一次见识这辽王叔钓鱼也是如此霸道。两个人于是又从学习辽王叔钓鱼开始学兵法,也有模有样地学起钓鱼起来。 后来,鲇鱼越钓越小,辽王就让朱高炽和朱有炖用海竿钓鱼,自己拿起一只海竿改造的路亚竿,专门钓那凶悍的鳜花和哲罗等鱼。 等肉食性大鱼渐渐少了,辽王又拿起手竿开始钓起鲤鱼和鲫鱼来。 不管怎样钓,一天十几天下来,辽王等人每天总会有个一千多斤的鱼获。 辽王总算是过足了瘾,这可比老婆们做游戏刺激多了。 大家每天也是有鱼汤喝,皆大欢喜。 到了晚上,辽王不想回到船上那么早去创造人类,隔三差五地组织大家搞个篝火晚会,让随队的剧团来个二人转之类的节目,给大家解解乏。 工地上的气氛越来越融洽。 一天晚上,有几个从秦淮河加盟的戏子竟然壮着胆子起哄,请辽王给大家唱支歌。 辽王也不推辞,略加酝酿,就是一曲激动人心的长城战歌: 昏睡百年, 国人渐已醒。 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哪个愿臣虏自认! 因为畏缩与忍让, 人家骄气日盛。 开口叫吧,高声叫吧! 这里是全国皆兵。 历来强盗要侵入, 最终必送命!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 辽王这么一唱,随后一连几天,天鹅城的工地上都在回荡着长城战歌雄壮的旋律,全体军民个个如同肩负起国家中兴的使命,干得更卖劲了。 华夏的农民就是这样,没有人组织的时候,他们可以是逆来顺受的农民,待宰的羔羊,有人组织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是一群奋力一搏的狮子,一堵让人热血沸腾的移动长城。 只要把华夏的农民组织起来,事情绝对会成功。谁敢在这时候找茬,这些农民绝对会操翻他。 辽王之所以尊敬老朱,就是因为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把中国的农民组织起来了,赶跑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 不过对于穿越而来的辽王来说,泥腿子出身的老朱那些方法还有好多总结和提高的空间。只要方法得当,让蒙古人骑着马跑回来为大明打工应该没有多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