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以心磨剑以酒为生方为进益(1/1)
顾余生其实只是想要试探一下,没想到眼前的老人直接承认了,顾余生并没有从孙婆婆的身上感受到任何灵元波动,心中难免惊诧。 这种感觉,他只有在秦先生的身上感受过。 或者说,只有在秦先生盘坐悟剑时,才会有这种浑然天成,与常人一样,又完全区别于常人。 见顾余生不答,孙喜婆才知道自己被诈了,她嘿嘿一笑,蜡黄的脸抖动几下,给顾余生一种异常渗人之感。 如同那一夜他在陆家看见那尊石像一样,非常的恐怖。 若不是知晓这位孙婆婆曾经对自己不错,顾余生都想要拔腿就跑了。 这位老人家,修为绝对不输秦先生,或者说,在境界上,甚至可能比秦先生还要高出半筹。 顾余生虽然不知道授自己剑术的秦先生究竟是什么境界,可他知道,秦先生能斩妖皇! 八境? 还是之上的第九境? 顾余生在青云门见过儒道大儒的风采,能以圣书撼惊雷。 他听过佛家金刚能以肉身不灭修正果。 道家真人驭太虚逍遥四方。 皆为世上高人! 为什么青云小镇会有这样的隐世高人存在? 青云镇外那些古老的石像神只,究竟隐藏着什么? 顾余生心中充满疑惑,种种猜测在心间萌芽。 孙婆婆这时却将竹篮递到顾余生面前,竹篮里有几件缝制好的白袍,她声音低沉道:“小余生,天冷了,多穿一些衣服,这可是七秀坊最好的布料缝补裁剪的衣服,试试看,当前可能大了一些,等春天来的时候,就差不多合适了。” “谢谢孙婆婆。” 顾余生恭敬的拿起一件衣服,披在肩头。 孙婆婆围着顾余生,一点点的帮顾余生整理衣服上的褶皱,一双浑浊眼睛好似在欣赏自己缝制的衣服,一边围着顾余生兜转,一边道: “小余生,世上的事,顺心顺意就行,你要知道,你离开青云镇三年,这里其实没有任何变化,没人会在意你走了多远的路,也没有人在意你吃了多少苦。 更多的人只怕你长了本事。当年你爹啊,就是吃亏在这上面,青云镇就那么大,陆家没了,小镇真的就太平了吗?” 顾余生若有所思,片刻后,说道:“婆婆,至少我心里的气顺了。” 孙婆婆绕到顾余生的前面,仔细的端详眼前穿着白衣的少年,她的眼眸中,露出些许的追忆,随即又目光深邃的道: “你既然已经踏上大道,就应该远离尘世的喧嚣,若是时间久了,对你磨剑会非常不利。” “晚辈记住了。” 顾余生拱手道。 孙婆婆目光又落在顾余生腰间的木剑上,奇道:“这三年,你就用的这一把木剑?” 顾余生不解。 将木剑平放在手上,目光落在木剑的剑鞘以及那红绳做的剑穗上,他的眼中露出思念与青涩,轻抚道:“前辈,这把剑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老身明白。” 孙婆婆收回目光,弯下腰,从地面捡起一块枯黄的槐叶,放在顾余生的面前,遮挡顾余生一边的视线。 “老身不懂剑,可你的剑,缺了些东西。” 顾余生心中惊奇,这件事,秦先生怎么没有对他提起过。 “请前辈赐教。” “你看这一片枯黄的叶子。” 孙婆婆微微把手中叶子抬高一些,在顾余生好奇的目光中,孙婆婆手中的老槐叶一点点的变绿,仿佛恢复了生机。 “枯木逢春?” 顾余生不由地咋舌。 等等,这术法,好熟啊? 青云门中的何红念师叔,似乎也会类似的术法,用来治愈身受重伤的弟子。 然而,没等顾余生脸上的惊诧消失,孙婆婆手上的绿叶又眨眼间枯黄,并一点点的零落在地上。 “障眼法罢了,这世上,只有一种力量可以让枯黄的老叶焕发新的生命,那就是春天的风和雨,那是生命复苏的灵魂。” 孙婆婆说到这,她身体周围的雪花在瞬间消融。 她苍老的手指着顾余生手上的木剑。 “它也应该有自己的生命才对,不应该是如今的样子。” 顾余生惊奇道:“剑灵?” 孙婆婆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我观你气息绵长,其身如玉,基础打得极为牢固,已超越修行者中绝大多数人。” “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你的心历练得还不够,别说剑灵不在这把木剑中,就算在,你也绝对无法感应,唤醒,得到认可。” “如果没有剑灵相随,你纵然心通剑意,亦无法在感悟剑道时提升自身境界上的修为,你身上应该有些奇遇,也吞服过一些可以增长修为的东西,可你现在的境界非常模糊,未能做到泾渭分明。你应该有一段时日没有顿悟突破了吧。” 听见孙婆婆的话,顾余生如梦初醒。 他自青云门大比以来,纵然是在那一夜登山突破自我,在剑道上有所精进,可他在自身的修为境界上,可谓停滞不前,他以为这是因为自己三魂过魂桥,与常人不一样而有所耽误,故而并没有太在意。 毕竟在顾余生心中,他三年达凝魂境,已经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无形中,这种思想阻隔了他向前的动力。 顾余生连忙拱手,虚心道:“晚辈该如何历练自己?” 孙婆婆见少年躬身行礼,眼中又露出几分恍惚,她小声道:“村里的老石匠,藏有一块奇特的磨刀石,如果你能让他借你磨剑炼心的话,对你修行大有裨益。” “婆婆,你是说,那位整天背着石像到处跑山的老石匠?” “除了他还能有谁。”孙婆婆说完,又叮嘱道:“你找到他,可别把我给抖出来。” “晚辈记住了。” 顾余生默默记下,送走了老人家,便在屋内打坐,凝视手中木剑。 回想起孙婆婆说过的话,顾余生只觉收获颇大。 剑灵之说。 他自然是知晓的。 他原以为只有真正的好剑,传承之剑,天阶品质及更高品阶的剑,才能蕴出剑灵。 虽然心中有所盼,但顾余生还远未想那么远。 可今天孙婆婆的话,让顾余生心中感到惊喜之余,又觉得有些奇怪,难道青云门中,关于剑道的书记载有误? 顾余生思考一阵,又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那孙婆婆也不至于骗自己。 “难道我这把木剑是天品?” 顾余生随即摇头。 这个念头有些荒谬了。 那年,青云门的掌门玄机子当着那么多青云门弟子的面,将他的木剑折断,那是他藏在心中的痛,也是他对青云门没有任何情感和归属的原因。 若非他父亲的剑在青云。 若非他曾在那一片桃花林留下诸多童年记忆! 他自始至终。 都不会入青云门。 顾余生的手抚摸在剑鞘上,喃喃自语:“秦先生只对我提及剑修其心,则意可成,气可成,势可成,唯独不提剑灵一事,难道是因为我资质愚笨的缘故吗?” 顾余生微微叹息。 秦先生教他的伏天剑诀。 如今依旧只能施展出前四式。 明明他已经进入剑心境了。 后面的五式,一旦暗合剑诀心法,就会有一道阻碍,无法施展。 顾余生盘坐沉思。 窗外又下起鹅毛大雪,放眼看去,皆是白茫茫的一片。 顾余生心有所念,自然静不下心来修行。 于这茫茫大雪中。 倒是寻人的好时机。 顾余生白衣佩剑,以灵力裹身,纵然是白天行走在青云镇大街,亦非凡人能感应得到。 陆家因他灭门而改换门庭,可小镇依旧。 顾余生这几天彻底明白一件事:世上的不平事,不可强求改变,只求顺心意即可。 青云镇的人间烟火,只是顾余生心中藏着最美好的记忆。 心中念念不忘的记忆,是他的执念。 也是他这些年仗剑的念头。 他怕有一天自己真正的忘记了,那个决然离去的背影。 人间多有不平事。 拔剑的同时,也不要迷失自我,忘了初心。 风雪中。 顾余生在寻找那位老石匠的身影。 平常。 顾余生能偶尔瞧见老石匠背石像行走的蹒跚背影。 在顾余生的心中,这是一个老疯子。 可当他真正要找这位老疯子的时候,却在风雪中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对方。 不知不觉间,顾余生已来到小镇郊外的官道上,目光所及,是那一座破旧的道观。 一缕缕青烟,从道观塌斜的观顶上飘出。 空气中,弥漫着肉的香味。 不知怎的,顾余生的手下意识的就去握住腰间的酒壶,想要整上一口。 “唉。” 顾余生飘然一晃,已出现在道观前。 “方老先生。” 顾余生踏槛入观,惊得老书生方秋凉两手忙把那柴火上的土罐抱起来,往身后藏,咕咕的热气从他背后升腾。 不一会,方秋凉便被滚烫的土罐烫得满脸通红,嘶嘶的吹了吹手,又听那土罐哐嘡一声,就要歪倒。 方秋凉连忙转过身,用两只手当盖捂住土罐口,一脸吝啬与窘迫。 “你这小子长着狗鼻子啊,闻着味来的,去去去,我可没偷别人家的鸡吃,是那鸡不长眼,撞死在我土罐里的。” 顾余生闻言,忍不住哈哈哈大笑。 如同当年懵懂无知时,看父亲与方先生在老槐树下一起品读经典,不知看了什么内容,扬天大笑。 无半点读书人的矜持。 笑着笑着。 窘迫的方秋凉肆意敞怀的大笑起来。 风雪中,岁月蚀刻的痕迹在方秋凉脸上化作一道道沟壑般的皱纹,又被笑容一点点的熨平。 那他鬓边青丝星星点点。 白衣少年同样霜雪满头,一番敞怀大笑,方才觉已多年未曾如此的开怀笑过了。 方秋凉指着顾余生腰间的酒,捻须道: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不须归!你自添一双筷子便是,只是一会老夫喝光了你的酒,可不许哭鼻子!” 方秋凉取来顾余生上次留在架子上的竹酒杯,给顾余生挪了挪位置,让顾余生对坐。 顾余生摘下腰间酒葫芦,于风雪拂过的破观中面对火塘坐下来,豪爽道:“老先生放心喝就是,我有酒一壶,曾敬谪仙人,这酒啊,是喝不尽的!” 方秋凉透过那丝线般柔顺流淌的美酒,凝视眼前的白衣少年,一脸不信的道: “在吹牛这方面,你小子比你爹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