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从山东章丘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细胞生物学家高绍荣(1/1)

院士出生地 高绍荣院士,1970年3月出生于山东章县普集镇焦家村。 章丘现为山东省济南市所辖的一个区,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的东部。 章丘区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周村区、淄川区,南接泰安市岱岳区、济南市莱芜区,东北与邹 平市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区相望。 章丘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当时东、北部为蒲姑国。 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 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 战国时,属田齐。秦时,属济北郡。西汉时,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 自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开始,章丘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迁,直到2016年12月22日,撤销县级章丘 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 章丘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素有“中国黑陶之乡”的美誉。 章丘八景,包括危山、绣江、百脉泉等,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总之,章丘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 作为济南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章丘区在地理、历史和人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出生地解码 高绍荣院士出生于山东章丘,这一出生地对他的成长和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章丘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这种环境为高绍荣院士提供了广泛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章丘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为高绍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习条件。 他在此接受了早期的教育,为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章丘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传统激发出高绍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促使他不断追求学术创新。 由此可见,高绍荣院士的出生地山东章丘,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甚至影响到他后来的学术生涯和发展方向。 同时,他个人的努力和不懈追求也是成为院士的重要因素之一。 院士求学之路 1989年,高绍荣考入山东农业大学本科,1993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3年,大学毕业当年,高绍荣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高绍荣又考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0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期间在1998年—2000年,高绍荣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做研究助理,成为联合培养博士。 求学之路解码 高绍荣院士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持续不断的学术追求和深度积累,这一历程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到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再到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高绍荣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和深入探索,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 在求学过程中,高绍荣不仅在国内顶尖学府深造,还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进行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 这段海外经历使他能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和理论,拓宽了学术视野,为他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从本科到博士,高绍荣在多个学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独立科研能力。 他能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撰写论文,这些能力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 高绍荣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这一领域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 他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为他后来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高绍荣的求学之路充满了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这种精神使他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院士。 由此可见,高绍荣院士的求学之路,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院士从业之路 2000年—2002年,高绍荣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克隆羊之父”伊恩威尔穆特教授。 2002年—2004年,高绍荣在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2005年,高绍荣担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助理教授。 2005年回国后,高绍荣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2013年,高绍荣担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院长。 2023年11月,高绍荣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高绍荣院士的从业之路,展现了他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深化的专业积累,这些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和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高绍荣有机会与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专家合作,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和理论。 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增强了他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高绍荣在多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使他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 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的科研能力,使他能够独立开展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高绍荣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在国际和国内的研究机构工作,他不断深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这种深入的专业积累为他后来在这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基础。 长期在国际和国内的研究机构工作,高绍荣取得了显着的科研成果,赢得了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他的学术声誉逐渐建立,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5年回国后,高绍荣迅速融入国内科研环境,并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重要职务。 他积极推动国内外科研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博士后研究到助理教授,再到回国担任研究员和教授,高绍荣始终保持着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他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这种精神使他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院士。 由此可见,高绍荣院士的从业之路,为他后来成为院士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些从业经历,使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显着成就,成为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 院士科研之路 高绍荣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细胞生物学家,主要从事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工作。 高绍荣院士带领团队利用微量细胞chip-seq技术,首次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中的组蛋白h3k4 3和h3k273修饰建立模式,这一成果入选了2016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他们还进一步阐明了小鼠和人早期胚胎发育中异染色质相关h3k93修饰的建立及调控转座原件的分子机制,以及其与dna甲基化的互作和对基因印迹的调控。 此外,通过独创性的单细胞核小体分布检测技术,高绍荣院士团队首次描绘了受精过程中父母源基因组上核小体排布的高分辨率动态图谱,为理解早期胚胎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9年,高绍荣团队利用四倍体囊胚互补技术,与周琪院士团队分别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的真正多能性,这一成果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高绍荣团队还阐明了dna甲基化与羟甲基化对细胞重编程的调控机制,并发现核移植重编程相对于诱导重编程,更有利于修复端粒和线粒体缺陷。 他们进一步揭示了dcaf11调控端粒延伸的分子机制。 针对体细胞核移植中的科学难点,高绍荣团队创新性地利用胚胎活检结合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建立了胚胎命运追踪系统。 他们发现核心组蛋白修饰h3k93和h3k43的擦除异常是导致核移植胚胎发育低下的重要原因,通过纠正相关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克隆效率。 由此可见,高绍荣院士在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领域,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之路解码 高绍荣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早期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等领域。 这些领域均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他的研究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绍荣院士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例如,他的研究对研究胚胎发育异常、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相关临床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体细胞克隆效率低这一难题,他带领团队揭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表观遗传缺陷,并通过纠正关键组蛋白修饰酶的表达缺陷,极大提高了克隆胚胎发育率与克隆小鼠的出生率,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由此可见,高绍荣院士的科研之路,对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记 高绍荣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绍荣出生于山东章丘,这片土地孕育了他,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高绍荣获得了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学位。 这一连串的学术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他在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和美国天普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这段海外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让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科研技术和理念。 从助理教授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再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高绍荣的职业生涯逐步上升,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科研平台和更多的研究资源。 他在早期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他的学术地位,也为他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这些成果对理解细胞命运转变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的研究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的来说,高绍荣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共同塑造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学术成就。 这些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他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成就。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