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理政(二)(1/1)

政务阁内。 偌大的会议厅内坐满了人。 各大司主副负责人只要在炎黄的,皆是到了场。 “教务司!”诸葛亮看向了下方一名精瘦的中年人。 教务司司长文翁。 “阁主!”文翁站起身。 “各地学府之事督办得如何了?我看其政报之中,各地都是欣欣向荣之景,是否如此?”诸葛亮问道。 政报。 乃是政务口的官员递交到政务阁的汇报文书。 政报换一种称呼名为“邸报”。 不过这是中枢内的称呼。 只有宫廷内皇帝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才能称呼为“邸报”。 政务阁的内部会议只能称为政报。 “回禀阁主!政报所言并无出入,从开办各学府以来,入学孩童数量达七十二万三千人,其中幼学二十二万人,初学十二万三千人,中学者人数最多,达三十万人,高等学府也有八万人。 幼学孩童,平均修为已经达后天初阶。 初学孩童,平均修为先天初阶。 而中学者,均达人阶二品修为。 高等学府最低修为已经是人阶七品,三分之一数已达地阶之数。”文翁如数家珍一般,将教务司的数据报出。 诸葛亮听着不觉的点了点头。 这与政务阁统计司统计的数据是一样的,而且文翁如此熟悉,说明下了功课,可见其能力不错。 之所以要将这些人集合在一起。 其一便是为了考察各司主官的业务能力。 其二便是为了看看数据有没有灌水,有没有阳奉阴违的家伙出现。 如今看来,教务司倒是落到了实处。 不过倒是还有一些瑕疵之处。 “根据统计司调查,各城的适龄孩童数量达六十五万七千余人,但教务司的政报之上,除却高等学府外,只有六十四万三千余人,其中差距一万四千人,文司长可有解释?”诸葛亮缓缓道。 听到诸葛亮如此精确的将教务司的数据报出,众官员不免一惊。 好家伙。 这数据比他们还要记得准确。 到底是卧龙。 文翁脸上闪过一丝无奈:“阁主,这一万四千人非是各级学府不接纳,而是他们根本不愿意来就读。教务司的官员都下村入户了,可有的百姓就是守着那几亩薄田也不愿送孩童入学,还有的孩童死活不愿意入学,有一部分因为是女童的缘故,被限制在了家中,做些手工活计。”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孩子读书的。 至少有的百姓就是如此。 如今炎黄来钱的途径很多。 狩猎、商贾、种田,甚至于成为一名家丁护院也不是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百姓选择多了。 倒是对这样的学府不在乎了。 比如有些有钱人,他们不入学府,依旧能够享受到比入学孩童还要好的教育,他们又如何会入学呢? “教书育人乃是国之大策,也是炎黄之基,主公说过,炎黄教育不能落下一人。文司长,这部分人还需要努力一番,切莫任其在外放任自流。”诸葛亮想了想,倒是觉得这样的理由是合理的。 有的人是有钱,有更好的条件,这部分人不用管。 但更多的人是愚,要处理这些愚人,问题还是在教务司身上,这非是政令能够解决。 就拿主公秦天纵跟他讲的事例来说。 在蓝星,有些人早上发的扶贫猪牛羊,下午就成了盘中餐,后面三百六十四天吃洋芋、红薯之物。 这就是部分百姓的局限性,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深谋远虑。 启迪民智,这非是一时半会能够生效的。 “是!阁主放心,卑下定当竭力。”文翁感觉压力山大,不过倒也松了一口气。 幸好没有责怪于他。 教务司这些日子以来算是整个炎黄花钱最多的部门之一。 几十万孩童的修炼,从筑基到功法武技修炼等等,这都是一笔极为昂贵的费用。 光是财政处拨款就达百亿之多。 这可是让一众同僚羡慕不已,有的人甚至天天嚷嚷削减开支。 也幸好下面人争气,倒是交了一份比较优秀的答卷,这从诸葛亮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 “农务司呢?”诸葛亮看向李湖。 李湖深吸了一口气,忙是站起身。 “回禀阁主,根据农务司统计,近日以来因为屯田令的颁布,百姓开垦热情高涨,共计开垦出三百六十七万亩良田熟地,季度轮产产量七千余万石,各类瓜果蔬菜也有近三千余万斤,其产出已经完全能够供给炎黄百姓所用。” 所谓的季度轮产,乃是炎黄民营田的专有名词。 炎黄以天灵稻为主,辅之以其他作物。 官营田的生长周期不到一月,从开垦到播种收割,总共也就一月左右而已。 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归于灵渠的应用。 磅礴的气运之力,通过灵渠融入水中,从而灌溉天灵稻,这将极大的缩短天灵稻的生长周期,并进一步增加其稻谷产量。 但民营就不同了。 民营之田,不可能应用到灵渠,这是要花费巨量的气运之力的。 而且百姓也不会将炎黄币投入到天灵稻的种植之中。 全靠自然生长。 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季度能够开垦、播种、育苗、收割已然不错了。 所以称其为季度轮产。 诸葛亮听着李湖的汇报,倒是很满意。 七千余万石的粮食和三千余万斤的果蔬,这倒是满足炎黄千万人所需了。 一人七百石左右,维持三个月,这剩余的拿来喂几头猪都够了。 当然,这三百六十七万亩说多其实也不多,若是拿来跟明朝中后期的大地主来比,这都不够看的。 明朝嘉靖年间的温州府张家,其田地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四十五万亩。 这还是一家一姓掌握的田地。 整个江浙地区何其之恐怖? 炎黄民间千万人,田地不过才三百六十七万,这数量可还不够。 “官营呢?”诸葛亮再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