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断案(改)(1/1)

见到李恪站起身来,朝着那个大和尚走去。 在客栈中维持秩序的捕快们见状,还以为李恪要搞事情。 其中一个叫丁城的捕快,更是手按刀柄,警惕地走向李恪。 他担心李恪会突然发难,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而一旁,见到同僚兼好友的这番作死的样子。 那个偷偷看过李恪蜀王令牌的捕快,沈水,吓得直跺脚。 他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环住了丁城的肩膀。 将他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丁兄,既然这位公子,一口笃定那个和尚就是凶手,我们不妨听听他的见解,再做定夺也不迟。” 丁城被沈水一番话说得有些愣住,他转头看向沈水,眼中满是疑惑。 “沈兄,你怎知这公子的话可信?万一他是在故意” 只不过还没等他说完,一旁的沈水就拼命的朝着他使眼色。 两人本就是多年好友,默契十足,丁城立刻就明白了沈水的意思。 “这是个大人物,我们惹不起。” 只不过,两人的这番举动,却没能逃过捕头王宰的眼睛。 就连场外的吃瓜群里也注意到了这一幕,他们窃窃私语,纷纷嚷嚷着有黑幕。 王宰眉头紧锁,他自然看的出沈水和丁城对李恪的态度,有异常。 这让他心中不禁起了疑云,他走到两人身旁,低声问道:“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们真的受贿了?” 听到这句话,沈水和丁城面面相觑,两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沈水急忙摆手,解释道:“王头,您误会了,我们怎么可能受贿呢?只是这位公子……他他” 只是说了半天,沈水想到李恪的叮嘱,也没能干把他的名讳说出来。 虽然,沈水的话没说完。 但王宰已经从他闪烁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他心中一动,难道这位公子真的有什么特别的身份? 而一边,正准备朝和尚盘问的李恪,见自己还没有张口。 这个和尚就将头转向轮一边,显然是看他年纪轻,又没有当官的那层皮,不屑与他多言。 随后,又见到那个叫沈水的捕快,因为帮忙隐瞒自己的身份,而被上司刁难。 这让原本还想隐藏身份的李恪, 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暖意。 他深知,在这个世道上,能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帮助自己,实属不易。 更何况,沈水和丁城只是普通的捕快,与他并无深厚的交情。 于是,李恪决定,不再隐瞒自己的身份。 朝看向他的捕头王宰点了点头。 然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不慌不忙的从袖子里,取出了一枚金灿灿的令牌。 令牌之上,雕刻着精致繁琐的花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上面“唐蜀王令”四个大字,更是显得气势非凡,彰显着持有者的尊贵身份。 令牌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原本喧闹的群众,此刻都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李恪手中的令牌,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敢伪造皇家的物饰,尤其是令牌这种东西。 不说要掉脑袋的,甚至可能会牵连九族家族。 就算是家里的鸡蛋,都得摇散。 捕头王宰更是脸色大变,他原本威严的脸上,此刻满是惊惧和敬畏。 他连忙走上前,恭敬地行礼道:“原来是蜀王大驾光临,下官有眼不识泰山,还请蜀王恕罪。” 沈水和丁城也是一脸震惊地看着李恪,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公子,竟然有着如此尊贵的身份。 而那个原本傲慢的和尚,此刻也是脸色苍白,他万万没想到,刚才他甩脸色的竟然是这样的大人物。 李恪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却是一片平静。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虽然尊贵,但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否找到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 而那些吃瓜群众以及那些客栈旅客们,一开始的时候。 还以为李恪要拿出什么东西,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甚至还以为搞什么江湖小把戏。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一块金灿灿的令牌。 所有人的脸色大变,甚至很多人的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天菩萨啊!” 今天这是什么日子啊,遇到凶杀案也就算了,竟然还遇到了一个亲王,这可是陛下的亲儿子啊! 在跪下来的同时,很多人面面相觑,眼神中都透露某种信息。 “老乡,咋办?刚才我好像编排了蜀王殿下,说他跟赵老爷的遗孀有一腿,有什么法子,救我一救,挺急的。”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因为刚才我也说了,要坐牢咱俩一起。” 四周的人全部都跪在地上,一个个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仿佛在确认眼前的景象并非幻觉。 “这,这怎么可能……”有人低声呢喃,声音中带着无尽的震惊与敬畏。 平日中,就算是一县的县令,他们都很难遇到。 没有想到,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皇室贵胄,竟然真的亲自降临在了这个小小的客栈之中。 此刻的李恪,目光如炬,他环视着周围跪拜的众人,沉声道。 “诸位,起身吧,今日之事,还请大家放心,本王一定会给死者一个交代。” 话语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闻言,皆是心头一凛,连忙点头称是。 在与王宰等人做了一个简单的交流后。 在一群人期盼的眼神中,李恪也不想耽误时间,视线再次落在那名僧人身上。 “殿下,冤枉啊,我是无辜的。”在李恪的注视下,僧人跪倒在地,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模样。 “本王,认为你是凶手,你可是不服?” 李恪的语气冷淡而坚定,他并没有因为僧人的求饶而有所动摇。 僧人闻言,脸色瞬间苍白,但还是抬起头,战战克克的说道。 “不服!” 于是,李恪又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你为僧几年了?” 和尚回答道:“五年。” 李恪又问道:一般寺庙中,早晚课,唱诵的《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你可会背。 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个僧人就已经慌了。 当李恪最后问及道:你的额头上为何会有系头巾的勒痕时。 那僧人顿时脸色大变,额头的冷汗如雨下,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