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捕奴团的利与弊(1/1)

王直话音落下,文渊阁那翻动纸张的声音都停了下来。 “是抓流民,还是从外面抓人?” 于谦深吸一口气,看向王直问道。 闻言,王直道:“从外抓人,那些个夷人、獠人,在邦国之地,皆可合法抓捕买卖。” “若是以当前情况,某自是认可。” 陈循开口插话道:“可是,如今大明劳工数量渐多,凡工厂作坊,需支付劳工费用,若是捕奴,那岂不是只需买下,无需支付劳动费用?” 虽然是疑问,但也是提醒在场的人。 金濂揉了揉眉间,从大明不断改变开始,他们刑部的任务就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事,都需要汇总,并且建立合理的法规,这些事情,都要落到刑部身上。 以往那些混吃等死的人,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之下,都无所遁形,从而刑部也很需要新鲜力量。 “若是能够捕奴,那我大明百姓就可从事更加体面的工作,只不过,就以当前改革方向而言,这是退步,在走回头路。” 金濂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捕奴虽然能解决人力,可是对于大明的新规也会造成冲击。 外邦人能成为奴隶,那底层百姓就不行了? 给予劳工费用的影响,可不仅仅是工厂作坊,这样的影响,已经逐渐触及上层的奴仆,而刑部早就在研究这个方向,一下子引进奴隶,那不就是打自己的脸? 可是,人力缺口就在那里,捕奴也是解决的最好方法。 “某再问一点,所捕之奴,要不要阉割。” 于谦并没有强烈反对,反而透露出有条件的支持态度。 被他这么一问,所有人突然都瞪大了眼睛。 说是要不要阉割,而深意就是当今缺口大,那么所捕之奴就会很多,同时这些人在不阉割的情况下,就会繁衍生息。 华夏并不是没有血统论,若是不看重血统,就不会立那什么孔家。 只不过,华夏这类血统论并没有某些蛮夷那样带有强烈的歧视,随着战乱而融合,华夏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带有异族血脉的帝王,而其中,也不乏十分出色的皇帝。 可是,一旦涉及到奴隶,那就是卑贱之人,引进这样的人,让他们繁衍生息,就涉及到人群的分化。 这和如今大明的改革产生了冲突,甚至可能动摇辽地的融合发展。 要是手段残忍一点,把人阉割了,没有后代就谈不上繁衍,当成一次性的人力,自然而然就能和其他人区分开。 若是能做到这样,于谦觉得同意也不是不行。 “这,这,怎可如此。” 王直喃喃说道。 “若是要开这口子,阉割也不是难事,商人逐利,若是阉割之人为奴,大明的兽医匠也能参与其中。” 陈循眯着眼,他已经能想象到,若真按于谦的说法,大明的商贾和权贵,很乐于多一些自阉奴,毕竟这些自阉奴虽然明令禁止,但在权贵之间流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直没有参与的周忱,抬眉看向在场的人,弱弱说道:“某觉得,圣上必然不会认同捕奴团。” 这突然的发声,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诸位就不曾想过,若是要捕奴,整个辽地就无需派遣相当数量的官员,而沈阳城建设,完全能用辽地之人充当奴隶。” 面对众人目光,周忱咂了咂嘴说着,同时也看向于谦。 “如此,短期虽然解决了人力,但长远看来,辽地不稳,终将不断动荡。” 于谦立马就解释说道,并抬手拍了拍额头,继续道:“某也是昏了头,竟然会去认可如此短视之法。” “开了捕奴团,理想之下,是合法合规去抓捕周边邦国之人,可是,诸位能保证苗疆、云南、辽地、乃至甘肃等地,不会有人为求便利,抓本就是我大明之子民?” 想通之后,于谦立马就开始解释,继续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就算抓捕外邦之人,就不会出现如安南黎氏那般事态?” “别忘了,如今可尚未确立国境,这是何原因,就无须某多言了吧?” 有了于谦的开头,陈循也加入其中,道:“不仅如此,如今大明九百五十万余户,而需求奴隶之地,皆是我大明经济发展重地,如此分散各处,日积月累,就算占至户口千分之一,也能对大明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捕奴就是饮鸩止渴,有解药的话还好,可若是没有解决办法,那不仅是交坏了邻邦,更是为大明带来了一大群不良人口。 若是抓捕加阉割,那么这些人大多数对于大明必然产生怨气,必然不会有归属感,这在未来将成为不稳定因素,而未来要真是让他们繁衍了出来,那么这一届内阁的所有人,都将成为大明的罪人。 按照这个方面去想,就能想通为什么圣人情愿很麻烦的去接收辽地,也不选择最为简单方便的方法了。 华夏永远不缺有远见的人,而现在的朝廷发布任何政策都需要考虑长远后果,两者相加,在天下为公的概念下,自然能够拥有制定长远战略的能力。 在经过诸尚书的讨论后,王直直接将那奏折放到了另一边,这封奏折将会被收纳起来,除非有意查询,否则永不见天日。 “还是继续效仿商鞅实施徕民之策,此事急不得。” 将奏折收起来,王直才开口道。 大明虽然没有实施奴隶贸易,可是吸引愿意归籍大明这一策略一直在实施。 就好比辽地,麓川,乃至那些藏身山林的流民,都是在此列之中。 于谦看了看桌面的报告,感觉裁军的必要性更加急迫了。 在经过这一番讨论后,于谦不得不叹服朱祁钰的先见之明。 将军力转换成民力,可比那什么捕奴之法还要好更多,虽然实施起来可能比捕奴之法复杂,可以如今火器发展,这是顺着大势而为,符合大明切身利益。 “那诸位,这闽地、麓川裁军之事,可要加紧了。” 于谦拿起奏折,向着众人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