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报告的样本(1/1)

好书推荐:

“那可不是有点用,非常有用。”说到这,王主任也笑了,“你那真还有吧,别为了送我自己没落着。”。 “您就放心吧,真有,红弄的那些花生起码还能出八九斤油呢。” “那行。”孙燕这么说,王主任也就没继续矫情了,从办公桌抽屉里拿了一张个人报告的样本给她,“这个给你,记得让你弟弟写。” “哎,我知道。”孙燕有些无语,这是多不相信我的文笔,偏偏这事还没办法反驳。 “还有一事,老太太房子办过户的事,你要不要和洪兴商量下,看是落你名下还是落他名下,落他名下倒是不麻烦,老太太的遗嘱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要是落你名下,那还的洪兴写一份赠送文件。”说着,王主任把那份由她代笔,聋老太按指印和盖章的遗嘱拿给孙燕。 看是可以看,只是还没开始看,孙燕就先说了,“落洪兴名下吧。” 为了增加这份遗嘱的真实性,王主任除了把聋老太太自愿赠送房子给孙洪兴写在了上面之外,还写了孙洪兴要在聋老太的孙子,也就是何雨柱,结婚时,赠送他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 只是没写自行车和手表一定要是新的。 至于让孙洪兴照顾何雨柱,这种事肯定不会体现在遗嘱之上。 另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王主任还劝聋老太把这辈子省下来的一百多块钱全都留给了易中海,算是感谢他这么多年的照顾。 至于其他的东西,也就是一些不值钱的家具和一对聋老太陪嫁时的银手镯,这些东西也都留给了何雨柱。 这么一来才能堵住大家的嘴。 因为在四合院里,跟聋老太关系最亲的肯定是易中海和何雨柱两人,而聋老太的遗产也可以看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房子,一部分是现金,刚好,两人一人继承了一部分。 只是何雨柱继承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相当于是老太拿房子帮何雨柱换了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回来。 这就是王主任做事比孙洪兴老到的地方,不然按孙洪兴和聋老太的关系,无缘无故地继承了聋老太的房子,别人不怀疑才怪,到时候怕是街道办出面都压不住场子。 看完遗嘱,孙燕还给了王主任,“王主任,还得是您,我和洪兴可没想那么多。” “你没想那么多我信,但是你洪兴想没想可就不敢保证了,你那弟弟沾上毛比猴都精,反正我是不相信他没想到这些的,至于为什么没提,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他提不提是他的事,我必须这么做,街道办的公信力肯定不能丢,回去你也跟洪兴说一嘴,让他别怪我自作主张。”这也是王主任的心里话,她不相信孙洪兴那么聪明一孩子会没想到这些。 事实上,孙洪兴就是没想到。 当时的情况他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不是因为一套房子的价值,就是单纯的因为解决了他最大的难题,想和家人住在一块儿的难题。 “呵呵,您就使劲夸他吧,那臭小子有时候是聪明,不过我觉着他聪明得有些过头了,不是有句老话嘛,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现在就担心他这个。 所以我才想尽办法和他住一块,我看着还能强点,也就我还能压一压他,其他人真不成”为了唯一的一个弟弟,孙燕也是操碎了心。 不过孙燕说的王主任也认同,“确实,你那弟弟是得看着点,他那样的,要是学好,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但要是学坏,那比其他人造成的麻烦要大得多。” 自己弟弟会不会学坏,这一点孙燕是不担心的,不过也没反驳,“可不就是嘛。” 一直到下班,孙燕才从王主任的办公室出去,直接回家,她知道今天不用自己去四合院拿油,自己弟弟下午肯定在四合院闲着。 也正如孙燕所想,一下午出了四瓶油,孙洪兴拿了两瓶,剩下的两瓶一瓶给了何雨水,一瓶就留在张家。 差不多5点,孙洪兴就拿着两瓶油还有十几根玉米棒子到了李军家里,东西往屋里一放就去公共厨房跟宋丽荣捣乱去了。 “大姨大姨。”人还老远了,声就穿来了。 “听到了。”宋丽荣一边做饭一边好笑地摇头,就觉得孩子总归是孩子,大多数时候的稳重也不能掩盖小儿子才15岁的事实。 过几两秒,孙洪兴从公共厨房门外伸出头,“嘿嘿,大姨,我回来了,你在做啥呢,好香啊。” “就你鼻子好使,今儿去市场,看见有卖野山葱的,就买了点回来炒鸡蛋,还有野蘑孤,加了点肉,炖了个汤。” 一听,孙洪兴就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揭开炖蘑孤的那个瓦罐的盖子,那香味只冲鼻子,“我说呢,这是枞菌,嘿嘿,我的最爱。” 这也是宋丽荣有些想不明白的地方,这小儿子连锅铲都拿不稳,但是各种食材却都认识,天生长了一张会吃的嘴,神奇,“是是是,赶紧盖上,还没熟呢,一会香味盘了就没那么鲜了。” 孙洪兴赶紧照做,然后不再捣乱,不过因为枞菌的出现,他的思绪又飘到外太空去了,不是在想怎么培育蘑孤,是在想哪能弄到更多。 “来,给你。”孙燕一回来就把个人报告的范本递给了自己弟弟,还问了一句,“几天能写好?” 孙洪兴不屑地看了一眼自己姐姐,当我是你呢,还几天,“晚上回去就写,明儿中午送你单位去。” “你可给我认真点,要是写的不好,小心我抽你。”孙燕这是担心弟弟敷衍了事。 “放心吧你就。” 东西给弟弟后,孙燕就去厨房帮忙了。。 晚上的主食是馒头,一般孙洪兴是能吃进去两个的,但是今天只吃了一个,那蘑孤汤和炒鸡蛋他是真没少吃,一瓦罐蘑孤汤,一家人喝得连底儿都没了,这是真鲜啊。 吃完饭回招待所,孙洪兴直接进空间,在空间里完成姐姐交代的任务,花了两个多小时,写了一篇差不多两千字的个人报告13,检查一遍错别字之后就算完工了。 之后又在空间里忙活了好半天。 第二天早上,拎着三十斤花生去四合院吃早饭,除了啃了一个玉米之外,还吃了半个烤红薯,空间里出产的作物虽然不能成为仙丹,但是作物的品质明显提升了一大截,这红薯一烤是真的很甜。 吃完早饭就去医院了。 正式上班前,孙洪兴还和自己师傅聊了一会,也知道了昨天的开会内容。 “翻过年医院就要改制了,会分成儿科,妇科,内科,针灸科等等,昨天开会就是商量这个,不过还没商量出个什么头绪。”说到这,王老叹了口气才继续说,“最近晚上是别想早下班了,不确定下来估计得天天开会。” 孙洪兴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这种事还轮不到自己说三道四,“那师傅,您可悠着点,年纪大了别累着,让他们商量去,您就随波逐流。” 王老没好气地看了一眼小徒弟,“你怎么看这事?” “我觉得挺好的,咱们中医太博大精深了,我这也算从小开始学习了,倒现在也就刚入门,十几年时间啊,换成西医,早就可以单独坐诊了。 所以细分也是好事,后面的人可以专攻某一方面,这样一来需要学习的时间就会缩短,不然长此以往,咱们中医怎么和西医争,人家六七年就能培养一堆合格的医生,咱们十几二十年只能培养一个。”这是孙洪兴的心里话,他很清楚,没有多少人能像自己一样做到十几年如一日。 还有就是,西医学个几年就能立马开始工作挣钱,中医呢,可能十年都不见得能出师,那那些学徒吃什么,喝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中医大多以家学方式传承的原因所在,没个好的家底,是真学不起中医,导致中医的传承越来越成问题。 打个比方,王老的家底殷实,还是国手,可他的家传不就出了问题,两儿子都转去学西医了,而这,肯定不是个别现象,很多老中医都会遇到类似问题,子嗣对中医不感兴趣。 “我也这么觉得。”王老笑了笑,显然很满意小徒弟的见解,“行了,准备一下,马上开始坐诊了。” “好的。”孙洪兴一边把看诊的家伙式拿出来,一边思考别的问题。 自己师傅送了块金表给自己,然后不知道又从哪弄了一块戴上,自己刚才可看见了,就是没看清是什么牌子,嗯,得想办法骗过来,小老头都那么大年纪了,戴什么金表,花里胡哨的。 至于应不应该找师傅要东西,这一点对孙洪兴不造成丝毫心里压力,师傅的,那就是自己的,没毛病。 有条不紊地过了一上午,看了十好几个病人。 孙洪兴觉得,这也是中医赶不上西医的原因之一,中医看病要想严谨,一个病人一套流程下来起码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