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吊装舰炮(1/1)
工匠们见那传说中的山长李奇亲自前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他抱拳行礼,又好奇的偷偷打量。这山长真的如传说那样年轻,才十多岁的样子,那帅帅的样子与那邻家好小伙也没什么两样。 再与自己手中金票上的头像相比,却发现真人比那画像要帅多了,主要是那画像太严肃了,这真人却显得那样和气,并不像要领导这千军万马的样子。 但那气场却又使人有压迫感,这是上位者的惯有气势。 李奇也挥手示意他们继续工作,自己则沿着船坞边走边看。 他注意到,工匠们正在尝试用简易的钢丝绳索和滑轮制作起重工具,以将大炮吊上船。 龙门吊!工匠们制作的正是后世常见的龙门吊,这种吊装工具在这里非常罕见,那是因为以前这地区没有重工业,用不到这巨大的龙门吊。 但不常见不等于没有,事实是所有的大型造船厂都在用这个东西,龙门吊能极大地提高吊装效率。 原来这三江造船厂投产的时候,也是建造了龙门吊的,可是当时的工业底子太差,就是一群连农民都 称不上的山贼在搞工业,建造的小龙门吊只能吊装那些不太重的木板。 现在却是无法把这重达数千斤的大炮给吊装到船上去,只能是现做现卖,正在加紧时间赶制新的能吊装更大重量的龙门吊。 工匠们都在忙碌着,他们利用整根的原木,在那里制作着龙门吊行驶的轨道,这吊装的东西重了,那对地面的要求也就高了,这轨道必须坚固。 地基是早已打好了,使用的是绿水书院的那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现在绿水书院的水泥厂一期二期的扩产计划都已经完成,使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法,每一期扩产的量都不大,但胜在扩产的计划周期很短,能快速投产。 生产量一上来,很多地方的基建就可以用上这水泥了,但还是跟不上建设的要求,这水泥的审批权还是要掌握在张汉的手里,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过那三期扩产的地基也打好了,想来不久的将来产量又会提高。 “山长,这龙门吊只要组装起来,就可以进行吊装作业了,不会拖延装炮的时间的。”张二牛说道,他是李奇最早派来主持这船厂的建设的,船厂建好了,他却没法归建,因为这里需要一个负责人,就留了下来。 工匠们把那用整根原木加工而成的三角形支杆竖了起来,固定好,再把那横杆装了上去,那接口楔合的严丝合缝,这都是用的中国特有的榫卯接口。 而这榫卯结构又经特殊加工,一旦楔合,无法分离,结为一体,不需要用到那螺栓之类的东西,极为坚固。 不多长时间那龙门吊就组装完成,果然像张二牛说的那样,并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那几根放在地上并不起眼的木杆,组装起来后却显得那么的高大雄壮,巍巍竖立,有那直插云霄的感觉。 当滑轮组装上去的时候,这龙门吊也就算是组装成功了。 在李奇的注视下,张二牛让人缓缓把一门大炮吊了起来,非常稳,龙门吊没有一点变形,这大炮的重量在龙门吊的承重范围之内。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只要这龙门吊不出问题,那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 第一门大炮被稳稳地吊起,慢慢的移动到位,然后轻轻地下降,被放在船上的炮位里,大家紧张绷住的心情,突然就放松了,成功了。整个船厂都沸腾了。 李奇也鼓起了掌,工匠们欢呼雀跃,响亮的掌声响彻开际,终于是完成了这艰巨的任务,李奇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一刻的胜利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去面对。 在船上组装的工人可没有一丝的放松,他们紧张的上着螺栓,把这大炮固定,对于他们来说,大炮成功放到炮位只是第一步,不把所有的螺栓都上好,都不算成功。 大炮吊装成功,李奇也没有离去,他要亲眼看着这装好大炮的战舰下水,试航,还要成功的试射,确认没有问题才能放心。 毕竟这原来的铁炮与现在的大炮重量不同,装的位置不同,重心高低也不同,对船造成的影响不可预料。 虽然在前期的认证时候,这大炮装在船上,可以让这船的重心更低,应该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改善船的适航性,但认证归认证,一切还是要看实际的效果。 实事求是才是真理,那停留在纸面上的数据,与事实很有可能会有出入。 张二牛陪同李奇走上那三江岛上的了望台,那里早摆上了香茶,正煮得微微冒泡。 李奇说:“二牛,还记得第一次上这三江岛,那时,我乘坐的是竹排。” “是啊,我们第一次奉命来到这里的时候,那有什么船厂,只有那高高的芦苇。不过那河里的鱼倒是挺多的,那时候打鱼队才刚成立,梁队长常常带人在下面打鱼,我们船厂总是最优先得到最大最肥美的鱼。梁队长那时就常常说什么时候船厂能建好呢,让我们水军就不用乘竹排打鱼了。”张二牛说道。 都是老山寨人,说起这些却好像说很远的陈年旧事,可是这些事的发生才几个月,一转眼间山寨已经是不同凡响。 李奇站在那高高的亭子里,说道:“那时,我在下面的竹排上,听这了望的警卫说,发现船帆,大家都好紧张,真是没下过水的旱鸭子。” “后来,打下了中洲岛,就把这船给夺了过来。”李奇指了指正在下面改装的海船,这一艘船就是那次从中洲岛的水匪那里夺过来的海船。 “梁家富那时常在三叔那里唠叨,说什么时候给他制造几艘船,小船也好,不要让他这水军头领坐着竹排打仗。可那时我也没办法啊。”李奇笑道。 这一晃眼的功夫,回想以前的穷困,那就像是开玩笑一样,可这群山贼陪着自己胡闹,硬是用他们的勤奋,创出了一片天地。 “二牛,你也该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有没有看上的姑娘?”李奇道。 他可没有忘了那李四喜说过的话,其中第四喜就是要娶上媳妇。 这吃饭问题老山寨人应该没有人会挨饿了,怎么说现在自己每月发给他们军饷,大富大贵没有,吃饱穿暖是没问题的。 这年代普通的工人月工资1500元左右,李奇定的绿水书院的工资标准是2000元金票起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山长,这不呆在这山沟沟里吗?哪有时间想这事情啊。”张二牛说道。 “你家不在这里吧?新年在哪里过呢?”李奇问道。新自己去找那绿铜矿去了,也没有时间关心一下这些下属的生活,真的失职。 “我一家是从那江西逃过来的,当是过不下去了,就投靠了老寨主,家里还有个老父亲,现在也不知怎么样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回去看看。”张二牛说道。 “是啊,有没有从那边过来的人,打听打听,也许还在呢?”李奇安慰道。 “家里穷的叮当响,就是快要饿死了,我才逃难出来,也许那张老财会看在同是本家的份上,不让我爸饿死吧。”张二牛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这里很多都是孤身逃过来入伙绿水书院的,有的是在路上失去亲人,有的是亲人呆在家中,让他们年轻的出来闯闯,呆在家里那是一起饿死,还不如出去试一下,也许还有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