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秦国历代君主9(1/1)

秦哀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01年),嬴姓,名不详。《秦记》叫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公。秦景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 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申包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求救,尽管从亲缘关系上秦哀公是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 但秦哀公不理。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于是为之赋《无衣》,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 在东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由于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戌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弭兵会议”(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和,订下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当时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今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太子,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所杀。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留下了其母秦哀公之女伯嬴在郢都。 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出兵救楚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尽管从血缘关系上来讲,秦哀公是此时楚国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 ,但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秦哀公嬴籍派兵救楚国,秦军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都城,把叠唱的形式,抒写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是秦地的军中战歌。由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文字叙述简略,故而后代对于它的时代背景、写作旨意产生种种推测。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意见: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放此。” 清末吴闿生《诗义会通》:“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 清末陈继揆《读诗臆补》:“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 秦夷公(生卒年失载),秦哀公之太子,未及即位就死了。 《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其子惠公直接继承哀公之位。 秦惠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492年9月27日),嬴姓,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又称秦前惠公,在位9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92年)。 秦夷公是秦哀公的太子,未继位即已病故,故秦哀公让孙子(秦夷公之子)赢宁直接继位,是为秦惠公。鲁哀公三年十月癸卯 (前492年9月27日),秦惠公立十年卒,子秦悼公立。秦惠公元年,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行鲁相事);惠公五年,晋国赵氏与智氏联合灭中行、范氏。 秦悼公,嬴姓秦氏,名不详,秦惠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5年(前491年—前477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墓西。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 史料记载,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於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悼公立十四年卒。死后其子厉共公继位。 秦厉共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443年),嬴姓。秦悼公子。《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共公。战国初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 秦厉共公,嬴姓,名不详。公元前476年继其父秦悼公之位任秦国国君。 厉共公二年(公元前475年),蜀国前来秦国进贡。 厉共公五年(公元前472年),楚国前来秦国进贡。 厉共公六年(公元前471年),义渠前来秦国进贡,绵诸前来求援。 厉共公七年(公元前470年),天空出现彗星。同年,楚国王子英投奔秦国。 厉共公十年(公元前467年),天空再次出现彗星, 庶长率兵修补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县北) 。 厉共公十四年(公元前463年),晋国、楚国前来秦国进贡。 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派兵在黄河边修筑护城河;派军队二万攻打西戎大荔(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夺取其王城;派兵修补庞戏城(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 厉共公二十年(公元前457年),秦厉共公亲自率军讨伐绵诸。 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在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设县。晋国夺取了武城(今陕西省华县东)。 厉共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53年),知襄子战败被杀,其领地被赵、韩、魏三家瓜分。 厉共公二十五年(公元前452年),知襄子族人智开及其从属逃亡到秦国。 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长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建城。 厉共公二十八年(公元前449年),越国派使者迎娶厉共公的女儿。 厉共公二十九年(公元前448年),知襄子族人智宽及其从属逃亡到秦国。 厉共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45年),楚国与秦国结盟。 厉共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派兵征伐义渠,俘虏其国王。 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出现日食,白天光线昏暗,能看到星星。同年,厉共公去世,葬于人里。秦厉共公有子二人:秦躁公和秦怀公,长子秦躁公继位。 根据史料记载,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巉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县频阳。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 秦躁公,嬴姓(出生年月不详(一说公元前499年 )—公元前429年),又称秦趮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在位。 秦厉共公之子 (一说为秦惠公子 )。 公元前442年(秦躁公元年),厉共公薨,躁公即位。 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 公元前429年,秦躁公卒,其弟公子封从晋国归来继位,是为秦怀公。 秦怀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 。秦厉共公子(一说秦惠公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4年(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秦躁公卒,其弟秦怀公由庶长从晋国迎入。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太子昭子早卒,次年大臣立秦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躁公十四年(公元前429年),秦躁公去世,秦国国内重臣拥立在晋国的秦厉共公之子(或秦惠公子 )、秦躁公之弟回国继位,即秦怀公。同年,秦怀公之子秦简公出生。 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庶长晁联合大臣围攻秦怀公,秦怀公自杀,葬于栎圉氏。由于怀公的太子昭子早死,大臣们迎立秦昭子之子、秦怀公之孙秦灵公继位。 秦悼公十五年(公元前477年),悼公去世,其子厉共公继位。厉共公又称剌龚公,谥法上记载:“杀戮无辜曰厉”,“不思忘爱曰剌”、“愎俍遂过曰剌”。这暗示了秦厉共公是一个作风残暴之君。至于“共”则和“龚”是通假字,谥法上说 “既过能改曰共”,意思是,此君还不算太坏,后来又有所悔改 。 秦厉共公的谥号其实还暗示了一个情况,就是君臣不睦。在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不睦通常导致两种情况: 一、 臣弑君; 二、 君诛臣。 秦厉共公,在位整整三十四年。在位期间,国力强大,蜀、楚、西戎义渠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 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公元前443年),秦国发生日食,天色昏暗,繁星满天,秦厉共公就在这一年去世。《史记》说:“日食,秦厉共公卒”。秦厉共公去世后葬于入里。 其兄秦躁公 秦厉共公有两个儿子相继成为国君,他们是秦躁公和秦怀公。 秦躁公,《谥法解》说:“好变动民曰躁”。秦躁公继位于公元前443年,住在受寝。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 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 秦怀公即位 秦躁公是否有子,史籍无记载;即使有,也和君位挨不上了,因为大臣们把他弟弟从晋国弄回来继承了君位,是为秦怀公。 这位“晋归”国君很不幸,在位四年,无实权,无政绩,最后于公元前425年被庶长鼂率领众臣包围,被迫自杀,死后葬于栎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