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经济支柱不可单一(1/2)

“不瞒殿下!”</p>

当听到朱标让他同沐英一起清剿海上倭寇,吴江快步上前,脸上带有几分欣喜说道:“杭州沿海,已无倭寇!”</p>

“哦?”朱标有些惊喜的看向吴江。</p>

可此时吴江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冲朱标淡淡说道:</p>

“杭州虽也临海,可倭寇若想劫掠我杭州城,必先过钱塘、海宁两县的入海口进入内河。”</p>

“臣在钱塘、海宁两县临海处修建许多箭楼,但凡倭国敢路经入海口,便会被射成刺猬!”</p>

“而且!杭州世家资助海寇之物资也多用水路,也必将路过钱塘、海宁两县。”</p>

“臣自然下令驻守两县的兵卒,但凡杭州世家给倭寇运送的粮食、辎重,两县兵卒可自行劫掠,不必上报,所劫物资更不需上缴。”</p>

“只需取出三成分给周边百姓,剩下的由沿海驻军自己享用。”</p>

说到这里,吴江似想到了什么好玩的事,轻笑一笑后继续说道:“那些个世家一年多才知道消息,可他们也断然不敢找沿海兵卒的麻烦,更不敢找微臣索要这些个物资。”</p>

“他们除了自认倒霉便再没有其他法子!”</p>

收敛笑意后,吴江腰杆挺直,冲朱标沉声开口道:</p>

“也多亏了世家送给倭寇的粮草辎重,如今钱塘、海宁两县有能战兵卒两万有余!”</p>

“做的好!”</p>

朱标当即开口,冲吴江很是欣赏的点了点头。</p>

苏州地形和杭州相同,可苏州的知府却甘愿当世家走狗,给苏州世家、给苏州沿海的倭寇提供好处。</p>

两相对比。</p>

吴江不知道要比那先前苏州知府好上多少!</p>

更为主要的是!</p>

钱塘、海宁那近两万的兵卒并未记录在朝廷兵马册子中,朝廷也从未给过他们粮饷补给。</p>

若吴江当真似胡惟庸那般心存反志,亦或是畏死畏法打算自保,这些个私兵自然听命他吴江。</p>

虽说不至于功成,直接解决了自己和老朱。</p>

可是以吴江的头脑,也绝对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p>

然而这吴江甘愿赴死也不愿行那些反叛之事。</p>

仅凭这点,他便绝不是杨宪、胡惟庸之流!</p>

“杭州有你,孤自可放心。”</p>

“不过依你之见,杭州当发展何种产业,例如苏州织布制丝一般,为朝廷牟利、充盈国库!”</p>

朱标毫不忌讳,直接说出充盈国库这话。</p>

吴江虽觉朱标口出盈利之言,有几分自降身份的意思。</p>

可这也更让他更觉得朱标非同凡响。</p>

“殿下,杭州也是大有可为。”</p>

“和苏州一样,杭州百姓同样人人擅织,改农为桑也是可行。”</p>

“而且染缎、刺绣、陶艺、书法,这些都能发展。”</p>

吴江看了眼屋内金银,沉吟数秒后继续说道:</p>

“不过殿下既已在杭州大兴织布纺丝,不如臣在杭州开办由朝廷直接管辖的染缎坊。”</p>

“如此苏州织布制私,杭州染缎染布,苏杭共济,各司其职,当是作为之时。”</p>

“好!将织布制丝一行让给苏州,高风亮节。”</p>

“而且不贪多,没想过把好处都给占了,倒也是极好。”</p>

朱标称赞之声还未落下,吴江狡黠一笑,继续说道:“倒不是臣不贪多,恰恰相反,臣是贪的太多!”</p>

“杭州不以织布制丝为重,眼前钱财,还有杭州百姓自能投入其他活计。”</p>

“毕竟海外藩商不仅喜棉布、丝绸,更喜我中原刺绣、陶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