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套路:用饵包堆(1/2)

图乾看向音源,眼前一亮,“小锋刚才刚说他外公,这就见着他外公了。</p>

莫老哥你也来了。”</p>

莫其荪笑,“来了,这地方我可是常来,我的发家大漏就是在这里捡的。</p>

虽然那以后,再没在这里捡到大漏,但有时间就来的习惯是养成了。”</p>

图乾好奇道,“总听老哥你说捡大漏发家,一直没问你捡的是什么。故地重游,老哥你讲讲吧。”</p>

“好,那就说说。”莫其荪挺乐呵。</p>

“那是个清乾隆的洋彩御题诗花口瓶,我当时也是刚玩瓷器不久,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别人都不看好的东西,我五万拿下了。</p>

那可是九十年代末呀,我转手买了168万。”</p>

莫其荪说起当年勇,还有点小得意。</p>

图乾着实羡慕了,因为是个他还没收过的品类,“那个年月一百多万,现在可了不得了。”</p>

莫其荪咋舌,“可不是嘛,七年前,我看到那瓶子上拍了,550万呢。现在,怎么也八九百万了。”</p>

外公的故事,公孙锋早听腻了。</p>

本来还想跟外公装一装,这被撞见了,是装不成了。他不太高兴地问道,</p>

“外公,你那老黄历就不要翻了。你说说洋蓝料是怎么回事吧?”</p>

莫其荪笑,“我只知道是那么个东西,具体的还是让你师父讲吧,我也跟着听听。”</p>

图乾笑着点点头,“好,那我就说说。</p>

洋蓝,又叫青紫色洋蓝,是一种清中到清晚时从国外进口的青花料,是经过提纯的化学料。</p>

因为工业提纯成本低,适合商业化,所以广泛应用于光绪和民国时期的低端生活用瓷,高端和出口瓷器仍使用浙料等传统青花料。”</p>

莫其荪拍手,“听听,这还只是一种瓷器的一种釉料,随便拿出来都能说的头头是道。</p>

还得是专业的,我这种野路子,可记不住这么多词。</p>

小锋啊,跟你师父好好学吧。我不求你向你师父一样优秀,能得你师父的三分本事,将来的成就可就在你外公我之上了。”</p>

“知道了。”</p>

公孙锋拉长着声音,显然不爱听这话。</p>

他觉得拿自己和师父这样的妖孽比,并不公平,世界上有几个人,两个月就吃透了瓷器这个大品类的?</p>

图乾这时候就要维护一下徒弟了,</p>

“老哥,小锋已经很不错了。才入门没几天,自己就琢磨出来一个鉴物法。</p>

虽然还不完善,用起来也不纯熟。但好好打磨两年,必定会大放异彩。”</p>

“哦,还有这种事儿?”</p>

莫其荪不太相信,以他对公孙峰的了解,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脑袋跟榆木疙瘩似的。</p>

见外公不信,公孙峰不服,就要辩解。</p>

图乾压住公孙峰的肩膀,“小锋,沉住气。你的方法还不成熟,现在使出来容易拉稀。等将来你神功大成,才是给你外公争荣誉的时候。</p>

而且这里九成九都是假货,你要摸到什么时候去?”</p>

“没关系,”</p>

莫其荪摆摆手,“我还真想看看这混小子搞出来了什么名堂。</p>

小图你不用管了,自去逛吧,我跟着他。”</p>

图乾想了想,也好。</p>

有莫其荪这位老江湖照看,公孙锋吃不了大亏。自己也能随心逛逛。</p>

“好吧,那你们爷孙俩就慢慢练功吧,我去转转。”</p>

别了爷孙俩,图乾独自逛摊。</p>

坊市大集的品类太全了,什么都有。无论是寻古还是寻找儿时记忆,又或者只是单纯的闲逛,这里都很合适。</p>

难怪南市和滨市来这么多人游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