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漫谈超长期特别国债与民族复兴的共进之路(1/1)

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向前,国家建设的征程中总有些关键节点需要我们去回望、去思索。2023年,一个全新的议题悄然浮现在财经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一提议,旨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资金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新的活力。

那么,何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指财政部基于市场和经济情况运行择机发行、期限大于1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不计入赤字的国债。这样的国债,不仅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更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国家意志和长远规划。

让我们先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探寻那些与“超长期特别国债”相似的经验。1998年,为了缓解国有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财政部曾定向发行了30年期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其中,2400亿元源于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300亿元源于四大行超额储备。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银行的资本实力,也为后续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回顾历年国债发行情况,超长期国债于2001年首次发行,2016年后发行规模明显抬升、以30年期和50年期为主。2001年,首批15年期和20年期超长期国债发行,推动国债期限结构优化;2016年以来,超长期国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高达6200亿元;2022年,30年期记账式附息国债计划发行期数达12期,与关键期限国债相同。为了配合地方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等,2020年以来地方超长期限专项债发行占比明显提升、2022年占比高达595。当前,各地提及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果发行,或可缓解地方超长期专项债发行及偿付压力。

回到现实,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似乎正当其时。它不仅能够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领域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并非易事。它需要经过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批准,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资金投向和使用计划。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规划。

如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是否具有项目抓手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之一。当前,国家级项目加快部署,“三大工程”、“东数西算”等国家级规划持续落地,而较长的规划建设周期或需长期财政资金匹配支持;同时,地方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通常在4年左右,地方重大项目建设营运或也需要长期财政资金支持。

想象一下,如果这样的国债得以发行,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它将如何与预算外的“准财政”协同发力,共同支撑起财政的稳增长?它又将如何助力那些国家级的大型基建项目和长期战略规划的落地?

或许,这样的国债将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股新力量。它不仅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更能在某种程度上引导资金流向,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当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如何防范可能的风险?如何平衡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