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大鱼(1/1)
开原总兵府。 总兵客厅不断有人进出,刘招孙穿着他那件二品仙鹤补子的官服,忙着接待民政和工坊的主官。 伤病痊愈后,刘招孙继续忙碌,一刻也不得空闲。 临近年关,诸事繁杂,很多事都需他亲自拍板决定。 杨青儿心疼夫君身体,怕他在外面吃住不好,死活不让刘招孙回兵营去住。 平辽侯还是参将时,便力行节俭,家中只雇了三个丫鬟烧火做饭。 府上很多家务都是杨青儿亲力亲为,两年磨炼,经略府千金习得多种技能,厨艺更不在话下。 不知杨镐回到开原见女儿变成这样会作何感想…… 腊八节后,她每天亲自下厨,照着老宋头开出的食补方子,精心为夫君准备他喜欢的菜肴。 刘招孙望着夫人忙碌身影,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 然而,开原仍不太平,刺杀外番商人的凶手迟迟没找到。 前日酉时,黑灯瞎火,一个民政官吏被杀死在回家的路上,凶手留下了字迹,大意是说他是在为死去的蒙古商人报仇。 次日清晨,巡逻的镇抚兵发现尸体,章东匆忙跑到总兵府向刘招孙报告此事。 这种类似后世独狼行动的空不袭击,让平辽侯感觉非常头痛。 此时正值整风的敏感时刻,开原人心惶惶,平辽侯下令封锁消息,避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汉人与外番之间的大规模的仇杀行动。 他现在可以肯定,幕后黑手是朝廷的人,不是东厂番子就是兵部派来的死士。 或许,他们还和内部叛逆有勾结。 看来泰昌皇帝已决意和平辽侯全面开战。 双方表面和谐的关系也不能再维持下去。 战争不可避免。 刘招孙很快意识到,不管他愿不愿意,照目前态势发展,开原很快就要和朝廷彻底决裂,而他自己,很有可能会被手下们推举为皇帝。 经历种种之后,刘招孙现在对称帝已没有任何反感,反而隐隐有些期待。 他这几日不出去走动巡视,便开始胡思乱想。 这可能就是上位者的人生吧。 新国号该叫什么。 哪个汉字可以取代明。 刘招孙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汉”。 刘招孙既然姓刘,和刘邦刘秀刘备等皇帝同姓,他建立的新国家,称之为汉,既能继承汉唐大业,有可能鼓舞汉人的人心士气,可谓一举两得。 马士英完全可以编个曲折离奇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平辽侯会和刘邦刘秀或是刘玄德等皇帝成为亲戚,从而证明新朝的合法性。 如果觉得这样的套路太过低级,可以先让康应乾先制造各种舆论。 刘招孙相信,只要自己开口表示愿意称帝,要不了几天,在康应乾等人的操作下,辽东便会出现各种神迹,准确来说是祥瑞。 士绅耆老们捧着高粱一样大小的麦穗,牵着几头皮毛发白的神鹿,用跳大神的口吻向军民百姓宣称: 刘总兵才是真龙天子。 朱元璋和他的不肖子孙,都是伪帝。 大汉王朝才是天命所归。 刘招孙想了很久,又开始纠结,国号定为汉是否会和以夏变夷的政策冲突,会不会给其他民族造成新朝排斥外番的不良印象。 毕竟开原的基本盘是辽民,辽民不止是辽东汉民,还有各族百姓。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本姓——齐。 如果将国号定为齐,和自己前世的姓氏一样,也未为不可。 按照目前的扩张态势,开原军在关内,下一步就要占领运河城市,控制整个山东。 等到那时,便将定都济南或临淄,以齐鲁大地为根基,席卷天下,所以,称国号为齐也无可厚非。 平辽侯还在浮想联翩,卫兵进来禀告,谢司长来了。 “民政已经盘点完了?这么快?” 临近过年,各部门都进入年终盘点,民政和工坊的主官们每天累的要吐血,连乔一琦也放下监斩官不做,跑到帮贸易公司帮他们对账。 刘招孙前世的那位,从小在国企长大,小时候每年到了腊月底,他父母都忙着在单位盘点,吃住都在单位,有时候一连两天不回家,只得让爷爷奶奶照顾孩子。 刘招孙对这些废寝忘食的主官颇为同情。不过同情归同情,事情还得有人去做。 谢阳捧着一大叠账本,来总兵府汇报辽东贸易公司今年的盈利情况。 平辽侯在客厅接见了这位兢兢业业的民政官。 案头堆砌着厚厚一叠账本,账本上记录了今年开原与大明各省以及朝鲜蒙古的贸易详情。 按照民政规定,大于一百两的钱款进出,都会记录在册,在账目上汇总。 刘招孙打开最上面一本账册,仔细查看。 账本上记载的是辽东贸易公司与山东的贸易细目。 山东是开原当前最大的贸易省份,刘招孙盯着密密麻麻的账目看了会儿,发现最多的贸易项目是矿石和海货。 山东境内矿石种类众多,招远的金矿,临淄的硫磺,芝罘的银矿,平定闻香教后,各地矿石大量涌入辽东。 朝廷对这种民间倒卖矿藏并不干涉,他们只负责收税,明中期以后,江南福建等地出现颇具规模的私人矿场,矿场背后的主人都是当地权贵,矿税自然是收不起来的。 刘招孙边看边点头,对谢阳勉励道: “好,铁矿多了,明年便可以制造更多的燧发枪了!” 刘招孙说罢,又看看海货账目,花了三万多两,不禁诧异道: “海货为何花费这么多?朝鲜不是可以给开原优惠价吗?” 谢阳听了,连忙对平辽侯解释: “刘总兵有所不知,开原住户以商户为主,嗜好海味,海货消耗巨大,往年都是跟辽南辽西买进,路途不远,价格也便宜,今年说对辽镇和后金封锁,他们也不卖货物给我们,海味不好买,价格涨了不少,贸易公司只能从朝鲜和山东拿货,朝鲜那边故意抬价……” 刘招孙连连点头,没想开原还有吃海鲜的风俗,他平日忙于军务,对民政细节了解很少,看来以后要好好补课了。 “没事,明年吞并辽南辽西,以后咱们有自己的港口,自己的渔场·····对了,” 刘招孙忽然想到一事,郑重其事道: “本官想着,明年成立一个海洋捕鱼队,归你们民政管。” “捕鱼队?” 谢阳呆呆望向平辽侯。 “对,专门出海捕鲸。” “捕鲸?” 生平从没见过大海的谢司长听了这话,摸了摸自己渐渐地中海的头顶,不知所措。 穿越者首先想到的是照明。 随着商贸的不断发展,整个辽东的城市化将不断加速。 这些冬季昼短夜长的城市对优质照明燃料的需求必然极其旺盛。 更充足的照亮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准之一。 想到那个被杀害的民政官。 想象着他被东厂番子围在中间。 番子们击打他的鼻子和眼睛,用匕首反复捅刺,直到他最后躺在血泊中····· 刘招孙攥紧拳头,发誓为这个民政官报仇。 不知不觉,夜幕下的开原城,已经变得黑暗阴森、危机四伏。 等灭掉这群刺客,刘招孙计划将增加开原各个街道路灯数量,将桐油换成鲸鱼油,增加燃烧时间和亮度,然后推广整个辽东。 据他所知,鲸鱼油与其他燃料相比,亮度高且无异味,照亮效率更高。除了照明,鲸鱼油还是良好的润滑剂。 此外,鲸鱼肉不仅能满足日常所需,制成罐头后也能作为战兵们的口粮。 鲸须和骨骼,可被用来制造各种有用的产品,比如鲸骨可以做成烛台或是胸衣…… 实际上,整个十七世纪,不论是欧洲人还是日本人,都对捕鲸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 1614年,英国探险家约翰·史密斯(johnsith)在科德角和长岛附近发现鲸鱼数量多且易接近,他竟将探险放至一边,转而捕杀鲸鱼。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1606年,被誉为日本捕鲸之父的和田赖元主张“兵法捕鲸”,将鲸鱼作为战场上的“敌酋”,通过战术协作捕猎鲸鱼。 正要对谢司长进一步解释捕鲸的意义。 卫兵敲门进来说,张队长和乔监军来了,有急事要见大人。 谢阳立即起身告辞,刘招孙送他出门,对卫兵道: “让他们一起进来。” 过了一会儿,副队长张潮满脸兴奋的走进客厅,后面跟着疲惫不堪的乔一琦。 张潮顾不上乔一琦在场,还没走到近旁,便大声叫道: “大人!抓住凶徒了!” 刘招孙喜出望外: “哈哈哈!刚才还在说捕鲸,现在就抓住大鱼了,快说说!” 张潮意识到自己唐突,连忙先请乔一琦坐下,这才继续道: “大人!那杀才知道工坊放假,没什么人,就扮成个镇抚兵,潜入火炮仓库,准备放火,被一个加班钻枪管的女工发现了,两人打在一起,幸好战兵及时赶到····” 刘招孙给乔一琦端上茶水,抚掌大笑: “好!巾帼不让须眉,女人也能顶半边天,那杀才还活着吗?” 张潮缓了口气,连忙对平辽侯道。 “还活着!担心打草惊蛇,末将把他关在工坊,派人严密看护。” 刘招孙攥紧拳头。 “好!传本官将令,让章麻子亲自去审,尽快审出他的同伙,今天,咱们要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