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九岁的春天(2/2)
八阿哥含着口水:“呜呜呜呜呜。”
“行了,别闹小八。”大阿哥打断老三的动作,“去抢点河鲜才是正理。”只要太子不在,老大还是挺有当兄长的样子的,这不,带着弟弟们呼啦啦冲到甲板上,又是挑鱼又是捡虾。最大的献给康熙自不必说,但连着每个弟弟的喜好也都照顾到了就很难得。
小八晚上自然是一顿饱餐。新鲜捞起来的野生鲈鱼,只加了葱段清蒸,哪怕是不加盐都好吃,鲜得人舌头都要吞下去。不过小系统不懂得欣赏,偏觉得最好吃的是重油重辣的水煮鱼。于是哥哥们就发现八弟的口味如同精神分裂,一时竟不知他是爱吃清淡还是爱吃重口的了。
“我前世,你知道吧,师门就是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药田旁边的那条河里盛产鲈鱼,就跟这个味道一模一样。”这种话,胤禩也只能在识海里跟系统唠唠了。“我以后要是能来江南定居就好了,那就仿佛回家了一样。”
小系统很同情宿主,但不得不打破他的幻想:“清朝的王爷都是留京的,不可能外放。”
胤禩心性豁达变通,且前世流浪惯了,并不以为憾。“那便等我出宫开府了,挖个大大的池塘,自个儿养鱼种药,也很美。”
吃过了太湖鱼,圣驾东出湖水,入江南运河,南下钱塘。这是继苏州之后的第二个上岸地——杭州。
康熙到了杭州就忙碌起来,又是召集官员,又是赏
赐驻防军官的。除了成年人身形的大阿哥要提着刀给皇阿玛高呼“威——武——”外,其他几个小的就放假了,扯掉黄带子戴上瓜皮帽,折扇一挥就是一副富家公子样。如此白龙鱼服,每日游西湖访名胜吃美食玩得不亦乐乎。
就连背负着给杭州药铺分发人痘疫苗使命的八阿哥,也只工作了半个上午,然后就被哥哥们带出去耍了。
等到皇帝爹回过神来,发现孩子们都已经玩疯了,很是罚了几张大字,又背了一日书,才将他们放出来。这下子一个个都老实了。当然了,也没少被大阿哥嘲笑就是了。
处理完了政务又处理完熊孩子的康熙大手一挥,走,上清河坊。
说到清河坊,那可是杭州城内最鼎盛的市井之地,最早因南宋的清河郡王府修建于此而得名。朝代更迭,从前的王府已然落寞,而酒楼茶肆却越发繁华起来,明代就有“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的美誉。不过因为坊中三教九流皆有,又杵着一栋花楼,因此之前无人敢领着小阿哥们来此处游玩。
现在皇帝带头,那事情就又不一样了。一行人簇拥着私服打扮的“黄老爷”,大摇大摆地走在青石铺成的江南小道上,感受着周围繁华的市井民情。
“江南果真是繁华啊,竟比京城前门大街还要热闹数倍。”三阿哥的眼睛都挪不开了,他一向在诗中听过江南的盛景,亲眼见了之后,觉得比书中所写还要吸引人。
康熙哪里看不出儿子们的钦羡,虽然江南一直是满清王朝提防的汉人之地,但对于它的繁荣也只能叹服:“江浙古有经商传统,又得天之厚,四处通航,水运便利;兼之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别处羡慕不来。”
可不是羡慕不来吗?就连街边小摊卖的折扇都是丝绸的呢,算命的瞎子先生还写得一手风流狂草呢,路边的小乞丐还会背唐诗呢。
沿着道路逛了一阵,一开始的兴奋消退了些,孩子们的目光就频繁朝着各种吃食上飘去。杭州富裕的市民流行一日三餐,此时正是饭点,各色餐馆开始飘出
诱人而驳杂的香味,不断勾引着远来之人的味蕾。
北方人喜欢吃面,于是微服私访的一行人进了一家生意兴隆的面馆,将招牌上的鳝丝面、鱼丸面、虾滑面点了个遍。江南的小碗盏怎么能满足京城大老爷们的胃呢?于是人均两碗面走起来,从老大到老八都吃了个肚儿滚圆。
满足地打了个饱嗝后,小八爷就靠在窗边消食。他们坐的自然是顶层的雅间,居高临下能够看到人来人往的街巷。
“八弟瞅啥呢?”同样打着饱嗝的五阿哥凑过来问,他打出来的嗝里都是红烧鳝段的味道。
胤禩拿手指着楼下一个小摊说道:“我看那题扇的书生的兰花画得好看,想买两把带给宫里的娘娘。”
康熙听了,也不像五阿哥那样伸着脖子看个究竟。这种小事不值得他关心,只是笑道:“若是喜欢,淘换些也无妨。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不带些礼物可说不过去。”皇帝一边说,一边开始琢磨底下人孝敬上来的东西,哪些可以送给太子,哪些可以送给太后了。他作为皇帝,自然不用去买几个铜板的纪念品,平白掉价,但小阿哥想买,便也随他们去。
小八爷完全没觉得普通书生的画有什么掉价的,买的就是那股江南的气息。虽没根据,他却觉得惠妃也好,良嫔也好,都是想见识见识江南气息的。这下得了康熙的许可,那自然是从周平顺手里要了荷包,高高兴兴地准备下楼买买买。
就在这时,变故横生。
只听得“哗啦”一下,楼下的粮店里跌出来一个老汉,刚好带翻了书生的桌布,连着笔墨和字画都掀翻在地,墨水染黑了街道,字画和扇子更是脏得不能看了。
被天降横祸的书生一脸呆滞。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楼上看了全程的小八爷手里还捏着荷包呢。
最怕空气突然的安静。
李氏粮店对吧?你摊上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