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奸臣李林甫在科举徇私舞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1)

唐玄宗脸色阴沉如水,此时总算是清醒了过来,得知李林甫竟敢在科举考试中做手脚。 这一消息令他震怒不已。 “李林甫,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科举之事上徇私舞弊,坏我大唐选才之公正!” 李林甫战战兢兢地跪在底下,汗水湿透了后背,却还妄图狡辩:“陛下,臣冤枉啊,这定是有人诬陷臣……” “诬陷?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 你t什么身份? 还值得天幕冤枉你? 唐玄宗怒目圆睁,指着李林甫大声呵斥,“朕对你信任有加,你却如此辜负朕的厚望,简直罪不可赦!”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李林甫叩头如捣蒜,声音颤抖不已。 “来人!将李林甫即刻罢免官职,打入大牢,严加审讯!”唐玄宗一声令下,侍卫们迅速上前,将瘫软在地的李林甫拖了下去。 此时的殿外,只剩下李隆基愤怒的喘息声,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余下寂静一片。 “这个时候杜甫的父亲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没了经济来源,杜甫再也浪不起来了,只能给贵族充当宾客。” “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成了家常便饭。” “杜甫不会任何花言巧语,他写的诗不是大唐盛世的赞歌,而是社会不安的现状。”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湫湫。” “他看到了大唐奢侈的生活后面是人民的血泪,他痛苦又难以忍受,于是写了《兵车行》,反映人们的苦难生活。” “由此他也开始了诗史的道路。” “751年,当年唐玄宗举行了三场大典,杜甫瞅准时机给玄宗上了三篇赋文。” “玄宗看了惊为天人,马上安排面试,又是李林甫从中作梗导致杜甫的面试通,直到四年之后才发下来。” “755年,此时的杜甫已经44岁,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官职:河西尉。” “这时家里尽管穷的叮当响,但是他还是拒绝了这份工作,只因为这个县尉主就是拜迎长官、鞭挞百姓。” “杜甫自然不肯干,所以他就说,不做河西东尉,凄凉为折腰。” “推辞河西尉后,杜甫又改任右卫率府曹参军,说白了就是个看管兵器的门卫大爷。” “虽然官小,但苍蝇再小也是肉,于是杜甫就赶回家 去报喜。” “而当时杜甫的家在哪里呢?在奉先县,自己在市区上班,家则安置在郊区。” “匆匆赶回家,结果刚一进门,他就听见妻子在嚎啕大哭,原来自己不到一岁的幼子刚刚饿死了。” 杜甫:什么?!(晴天霹雳jpg) 任谁得知未来孩子会饿死都淡定不了。 怎会如此…… “杜甫悲痛万分,他无能为力,只能任由儿子的身体在怀中慢慢变得冰冷,这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他呐喊出了那一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然而就在此时,更大的灾难也即将来临,同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它也撕开了整个大唐虚假的繁荣。” “按照《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这八年间唐朝人口从5000多万,骤降到1700多万,也就是在期间杜甫看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 唐·李世民:【你说夺少?】 唐·李渊:【???】 唐·李治:【!?】 唐·武则天:【??】 李隆基瞳孔猛然一颤,他身形踉跄往后退,这怎么可能?! “于是就写下了那不朽的诗史,三里三别,其中那篇石壕吏至今仍让up主记忆犹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喝怒!妇啼一何苦!”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史诗,是因为敢用美好诗句去记录凄惨的现实,去表达百姓在历史变迁中感受和遭遇。” “张爱玲曾说:乱世的人,没有真正的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对于杜甫来说,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家四处逃亡,最后逃到了鄜州羌村才算安定下来。” “当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继位的消息后,于是决定只身前去投奔,结果途中不幸被叛军俘虏,被押送到了长安。”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被叛军攻破的惨状心怀悲愤,从而便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57年,大军来到长安,杜甫趁乱逃了出去,而后又走了整整一个月,才找到了唐肃宗。” “此时的杜甫只穿着两只麻鞋,衣服破了双脚都露在外面,跟叫花子没什么两样。” “杜甫的忠心爱国感动了唐肃宗,于是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官职,这一官职也是杜甫一生中做的最大的官。” “但是很快就因为直言不讳被贬了,心灰意冷之下的杜甫决定辞官,为了维持生计,只好靠卖草药……” “可入不敷出,身体越来越弱,后来几经漂泊,杜甫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有了一个草堂。” “他终于远离了战乱,可以享受这难得的安宁时光。” “此时,他的诗作也不再那么沉重。” 上元年间。 “天下未宁,朕心忧忡。每每念及杜甫,感慨万千。” 此人一生,坎坷多舛,却心怀家国,情系黎庶。其诗作,如暗夜明灯,照见世间疾苦,诉尽百姓辛酸。 然逝者已矣,唯其诗作,将永留青史,激励后人。 想到太宗等人在弹幕质问的话语,唐肃宗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 如果武则天知道安史之乱的真凶就是李隆基,历史的命定轨迹还会依旧吗? 他在另一时空还会是天子吗? 哪怕必须要经历安史之乱这一劫。 奈何不给唐肃宗思考的机会,大唐百姓可不惯着他,看见太宗陛下关切的询问,心底的委屈似是终于压抑不住 。 唐·xx:【太宗陛下,我们好苦啊。】 唐·xxx:【我的儿平白无故地死在了自己人刀下啊!】 唐·xxx:【太宗陛下我们好想您】 唐·xx:【是您的秦王破阵曲,让我们能继续活下来啊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