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绕着海岛下地笼(1/1)
神龙号钓鱼艇照例是先要开到水上加油站,把消耗的油箱补满之后,这才会向着远方的大海开去。 清晨五点半左右,神龙号钓鱼艇从小渔村半废弃的码头出发。它首先向着水上加油站的方向平稳前行,此时,海面被浓雾重重笼罩,白茫茫一片,浓稠的雾气仿佛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几乎难以看清前方数米之外的景象。 海岸线早已消失在这浓厚的雾气之中,只能依稀辨别出近处波涛在雾中不断地翻滚。天空依旧呈现出一片灰暗,与浓雾完美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沉闷压抑之感。 四周异常静谧,唯有海浪轻轻拍击岸边的声音有节奏地传来,偶尔还会响起几声海鸟的鸣叫,在浓雾中悠悠回荡。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腥咸气息,夹带的丝丝凉意让人感觉格外舒爽。 神龙号钓鱼艇在这浓雾中小心翼翼地航行着,罗科举将速度放到了最低。一段时间后,它顺利抵达水上加油站。 加油期间,大家抓紧时间往一百个地笼里面放置饵料瓶,没多久便完成了这项工作。 接着,他们又把两幅拖网取出,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其收好。 随后,渔船继续在浓雾中缓缓前行。一个多小时过去,海面上的浓雾开始逐渐变得稀薄。 此时,神农号钓鱼艇在广袤无垠的海面上保持着平稳的姿态不断向前,突然,前方一座神秘的小岛闯入了众人的视野。 这座小岛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静静地镶嵌在湛蓝的海洋之中。从远处眺望,它大致呈椭圆形,中部微微隆起,好似大地挺起的脊梁。小岛的植被繁茂葱郁,茂密的树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海洋。 靠近岸边处,洁白的沙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宛如一条镶着银边的裙摆。 然而,小岛的一侧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凶险暗礁区。那里怪石嶙峋,形状各异的礁石仿佛一群狰狞的怪兽,从海水中张牙舞爪地突兀伸出。 有的礁石尖锐如刃,仿佛能在瞬间将船体划破;有的则庞大而笨重,阴森地潜伏在水下。 暗礁区的海水呈现出令人胆寒的幽深墨绿色,好似一个无底的黑洞,似乎要将一切都无情地吞噬。 汹涌澎湃的海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持续不断地猛烈拍打着礁石,激起的白色泡沫和水花于半空中绽放,又迅速被卷入无尽的波涛之中。 那阵阵轰鸣声,恰似恶魔的怒吼,震耳欲聋,令人毛骨悚然,似乎在严厉警告着每一艘妄图靠近的船只:胆敢冒犯者,必将被这无情的暗礁撞得粉碎,永远沉沦在这片神秘而恐怖的海域,成为大海的囚徒。 船上所有人都被这座小岛吸引,李小龙指示罗科举慢慢靠近它,以便观察周边的情况。 罗科举谨慎地操控着神龙号钓鱼艇,逐渐向小岛靠近。他们先是沿着小岛的一侧前行,这边的海浪不断冲击着陡峭的悬崖,溅起高高的水花,悬崖上偶有几只海鸟停歇,警觉地注视着周围。 “科举,渔船开慢一点,靠悬崖近一点,这片地方可以放一些地笼。” “好的四哥,”于是罗科举慢慢的向着那片正被巨浪冲刷的悬崖峭壁靠近过去。 一般有海浪冲刷的悬崖峭壁上,往往就会有佛手螺这样的宝贝。 李小龙先提出一个地笼,抓住地笼的绳子,然后把地笼拿在手中准备着,等到渔船离悬崖还有三十米远的时候,他马上叫道:“科举,行了,不要再靠近了。” 同时,他开始拿着地笼往海中丢去,然后在渔船的移动下将地笼拉直拉伸。 下地笼一定不能让它在海中缩在一起,那样会妨碍鱼虾螃蟹进入地笼。 渔船慢慢前行,他则慢慢将地笼放到海中,同时利用地笼上的绳子吸水的原理,与大海建立了联系。同时运转水龙分身功法,成功在海底弄出一条水龙。 有了水龙分身在海底下做内应,他放地笼的速度就快啦不少,胆子更是加大了。 这边地笼放的十五个之后,李小龙便没有再放了这边的悬崖面积并不大。 渔船继续绕到小岛的正面,那茂密的植被越发清晰可见,绿色的海洋随风摇曳。 而靠近暗礁区的附近,一些破碎的木板和漂浮的杂物若隐若现,似乎是过往不幸触礁的船只留下的残骸,这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暗礁区的凶险。 李小龙异于常人的目力,清晰地看到暗礁区的那一块块礁石上面,密布着密密麻麻的无数佛手螺。 同时李小龙的水龙分身,已经发现前面潜伏着凶险的暗礁。 “科举,渔船向后面退一点点,咱们把地笼下在这离暗礁几十米远的地方。” 这片暗礁群,呈现一个凸字形状,前面小,到后面面积就变得宽多了,两边都是如此。 李小龙一边指挥罗科举渔船前进的方向,一边下地笼。 而杨大山他们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地笼守在李小龙旁边,当他下下去一个地笼以后,马上又将第二个地笼递到他的手上,现在李小龙下地笼,根本不需要移动一步。 绕着整个凸字形状的暗礁群周围一圈,间隔上二十米远,全部被李小龙用地笼包围了起来。 将这一片暗礁群整个绕了外围半圈,绕完之后,船上的地笼依然没能够放完,还有十来个在船上。 渔船继续航行,当绕到小岛的背面时,一片相对宁静的海湾出现在眼前。湾内的海水较为平静,水面上漂浮着些许绿色的海藻。岸边散布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在海水的长年冲刷下显得光滑而圆润。 这里也放一点地笼吧,反正把这些地笼放完,下地笼的工作才能结束。 最后,神龙号钓鱼艇绕着小岛完整地转了一圈,李小龙等人对小岛周边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一百个地笼,也终于全部放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