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九字真言(1/1)

走在回县衙的路上,吴勉笑着自嘲道,“今日倒是让二位看笑话了。” 走在他身侧的唐风微微笑道,“吴大人的养气功夫,倒是值得唐风学习。” 吴勉尴尬笑着摆手,“县衙失信于民这样的情况,在大盛已经是常态。” “本官想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要花费不少功夫啊。” 唐风朗声道,“吴大人,只要您这两条政令实打实地推行下去。” “自然能够让百姓再次相信县衙。” “不过吴大人,如果只是在县城里面张榜,消息到不了乡下,这似乎” 这便是唐风最担忧的一个问题。 吴勉郑重地点了点头,“不少村寨的村正,他们本就是当地地主乡绅的人。” “若是按照以往的程序,县衙发出的公文,一层一层下去之后,便会到那些村正的手中。” “本官十分清楚,凡是对于地主乡绅不利的政令与公文,那些村正都会捂着。” “并不会让百姓知晓。” “本官这次就要杀鸡儆猴,只要有人动歪心思,那就别怪本官心狠手辣。” “同时本官会让衙差直接下乡公布本次的政令。” “不仅如此,老百姓开垦出荒地之后,若是让他们亲自来县衙登记,对于他们来说,费时费力。” “本官会在各个村寨安排一个办事点,定期安排县衙的衙差直接下乡登记。” “这样一来,既能够知晓百姓垦荒的进度,又能够震慑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听了吴勉这番话语,唐风也觉得他这番安排,的确能够方便老百姓。 不得不说,吴勉对于内政安民的确有一手。 “吴大人已经有了章程,倒是唐风多虑了。” 说到这里,唐风看向吴勉,“吴大人,老百姓如今的农具缺乏,耕种效率低下。” “对此你没有好的法子?” 吴勉闻言,思索良久之后,才缓说道,“这个问题,本官也是想了许久。” “目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购置大量的耕牛。” “如今宝通县,耕牛都集中在乡绅地主的手中。” “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耕牛可用,耕种只得依靠人力。” “可是耕牛如今的价格昂贵,一头耕牛至少需要四十两银子,根本买不起。” “再有就是有银子,也很难买到。” “这个现状,短时间是不可能得到更改!” 唐风试探地问道,“吴大人有没有想过,售卖铁器农具?” 吴勉一愣,“售卖铁器?” “莫非你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若是在以前,有人要是这样说,他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相信。 不过眼下是唐风提出这件事来,那说不得真的能够实现。 原来他把器械坊要过去,是心中早已有了计划。 若是老百姓耕种土地的农具,从木锹,石刀换成更为坚固的铁器,那效率至少能够提高一半。 唐风点了点头,“打造铁器农具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需要大量的生铁矿石。” “除此之外,一旦铁器农具出现在百姓的手中,大人能不能顶住上面的压力?” 说着他用手指了指天空。 吴勉闻言,沉思起来。 好一会才缓缓说道,“谁知道那些农具是从哪里来的?” “那些百姓在黑市上买的,县衙并不知情。” 见吴勉已经想到了解决的法子,和自己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 “吴大人,在西域联军打入大盛之前,咱们得抓紧时间囤积资源。” 吴勉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本官已经安排商队,尽可能从外地采购粮食回来。” 唐风一愣,没有想到自己还没有说这件事,吴勉就已经提前做了。 果然是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得很。 “吴大人,除了粮食之外,生铁,石碱,硫磺,火硝,石炭,只要能够买到的资源,都尽可能多地买回来。” “至于银钱,咱们想办法赚就是了。” “若是最后实在是缺乏银子,大不了咱们卖刀兵。” 唐风双眼看向西方,“若是战乱起,肯定会有许多流民。” “根据我的了解,宝通县总人口莫约在六七十万,与大盛的其他县城相比,宝通县的人口算得上是多的。”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人远远不够。” “一旦战事起,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收拢百姓。” “过多的流民涌入,看上去既是一个负担。” “同时也是一个机会。” “有了人,就能够有更多的兵源,更多的劳力。” “开矿,修路,全部都需要不少的人手。” 说完之后他看向吴勉,“吴大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才是目前的上上策。” 吴勉听了顿时一愣,心中思索着唐风说的这这九字真言。 听到唐风说出这句话,他心中已经涌起了惊涛骇浪,同时又十分激动。 如今听了唐风的这九字真言,心中明白,唐风基本上已经相信了自己。 否则不可能对自己透露这般计策。 为官几十载,吴勉自然深知,虽然只有只有九个字。 可这九个字绝对是逐鹿天下的最佳纲领。 他赶忙对唐风恭敬拱手道,“少爷字字珠玑,吴勉谨记在心。” “一定会按照少爷吩咐,采购各类资源。” 见唐风把他当成了自己人,他也和石刚一样,连称呼都变了。 唐风一愣,没有想到自己刚刚说出的这句话,让吴勉有如此大转变。 不过他也没有怎么在意,而是笑着说道,“吴大人,如今秋收已过,许多百姓赋闲在家。” “我认为可以趁此机会修筑道路。” “同时矿山挖矿也需要不少的人手,可以吸纳不少百姓去矿山做工。” 吴勉一愣,他没有想到唐风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主。 刚刚才提到修路,这就安排上了。 他沉声道,“秋收已过,百姓再加没事做,的确可以让老百姓服徭役。” “把路先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