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失踪十年(1/1)
裴元连忙躲开,笑眯眯地说:“活蹦乱跳的,一切正常!” 熊柏兴又看向薛馨安,刚想开口,就被薛馨安的眼神给堵了回去。 那眼神分明在说,“你也想检查我零件少没少?” 熊柏兴表情一僵,心想这薛馨安什么都好,就是太冷了点! 我像是那种人吗! 玩笑过后,裴元也没心情多说,直接回休息室睡觉了。 至于薛馨安,自然有女警休息室。 第二天,因为不是三组值班,裴元就带着三组和临时的刑警组一起翻阅旧案卷。 “头儿,你看这个,二十年前的一起凶杀案,当时就没锁定嫌疑人!” 迟古递给裴元一份案卷,说道。 现在,他们已经习惯叫裴元“头儿”了。 当然,其他人对裴元的称呼是“裴所”。 裴元翻开案卷,仔细看了看,摇了摇头。 有些积案,线索几乎没有,时间长了,就完全失去了侦查方向。 就算裴元再擅长推理,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线索吧! 而且这种案子,就算怀疑是某人所为,但没有线索作为证据,只要对方不开口,你就没法定罪。 所以,这种案子就没必要再追查了,只是浪费时间。 说到压力,裴元身上其实也有。 毕竟成立刑警组确实打破了很多人固有的观念。 所以他们需要尽快拿出些成绩,来避免别人的质疑。 这也是裴元让他们翻查旧案的原因。 这时,薛馨安也递给裴元一份案卷。 “看看这个,这起失踪案都十年了,性质恐怕早变了!” 失踪十年,家属还没撤案,大概率是生还无望了。 裴元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 失踪者竟然是一名智障人士。 本身就无法自理生活,现在活着的可能性为零。 仔细看完案卷,裴元眉头紧锁。 这不应该算失踪案了! 十年前,富林派出所管辖的地方还算不上城市,而是郊区,后来城市逐渐扩张,才变成现在的样子。 十年前的4月18日,一位老妇人来报案,她患有智障的30岁儿子庞兴不见了! 她找了一天后才来报案,也就是说失踪那天是4月17日。 当时富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查看了许多监控,但由于当时监控安装不多,只找到一段有用的录像。 录像显示,庞兴当时在路边走着,然后一辆面包车停下来。 车门打开,不知道车上的人跟庞兴说了什么,庞兴就上了面包车! 等到面包车从监控画面消失,就再也没出现过 当时熊柏兴还是普通警察,也参与了这个案件的调查。 裴元是从案卷下方的警察签名中看到了熊柏兴的名字。 继续往下面瞧,富林派出所的警察们随即开始追查那辆面包车的踪迹。 可气人的是,那面包车用的是假车牌,仅凭车牌号码根本没法追踪到车的真正位置。 更要命的是,当时那种型号的面包车满大街都是,光江北市估计就不下五百辆! 要是再算上外来车辆,数字就更可观了。 即便如此,富林派出所还是专门组织了一队人马,一家家地去排查。 然而,所有查过的车都没发现任何问题。 这样一来,唯一的线索也断了! 因为无法确认庞兴是否遭遇不幸,也就没法改变案件的性质。 因此,这件失踪案就这么悬着,渐渐成了积压多年的旧案。 一眨眼,十年光阴已逝! 裴元叹了口气,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心里不停地琢磨着。 这面包车为啥要带上庞兴呢? 如果是诱拐,又为何要诱拐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难道,他们是专门针对智障人士,要把他们送到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比如……缅北噶腰子? 但总觉得这不太可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裴元感觉庞兴多半已经不在人间了! 现在当作谋杀案来查? 当年都没能找到那辆面包车,这都十年了,那车恐怕早成废铁了! 他忍不住又摇了摇头,将案卷交还给了薛馨安。 薛馨安抿着嘴唇,神色中带着几分不服,她坚信这个案子值得重新调查! 在她看来,既然已经确定了车型,不可能找不到那辆车。 更重要的是,裴元都觉得没希望了,她就想证明给他看,你认为无望的事情,我能解决! 这不就是妥妥地胜过裴元了吗! 想到这里,薛馨安整个人都振奋起来,仿佛找到了方向,动力满满! 正当刑侦组和三组翻阅案卷时,今天值班的二组几位警察刚处理完警情回来! “这一趟出警,场面可真不小啊!” “我当时还以为要发生几十人的群殴呢!” “真不知道那些拆迁的人怎么想的,该补偿就补偿嘛,连人家祖坟都要动,却又舍不得掏钱!” “换作是我,我也不同意啊!” 几位警察边吐槽边谈论着刚刚的警情。 裴元只知道个大概,他们派出所管辖的边缘地带有一块荒地,之前被开发商买下打算开发。 但这片荒地上有几座坟墓,必须和坟主家属达成协议。 如果对开发商的补偿不满,还真没办法迁坟。 这不,刚才就是这些坟墓的后代和开发商的拆迁队起了冲突,差点大打出手。 多亏了几位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不断调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大概是多年前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辖区的边缘区域,很多年前属于郊区,有些思想守旧的人坚持落叶归根,不愿火化,硬是要土葬。 直到2004年出台了禁止土葬的规定,这种情况才逐渐减少。 对于这类纠纷,派出所只能出警维持秩序,确保不发生激烈冲突,但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双方自行协商。 “哎,我想起一件事!” “我记得禁止土葬的规定是十五年前出台的。” “但我刚才看到一块墓碑,上面刻的去世日期是十年前。” “你们说,既然我们发现了,能不能追究呢?” 二组的魏驰南提出了一个问题,挠了挠头。 大家都好奇地望过去,“真的假的?你没看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