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好大的胆子327(1/2)
李谕知道秋瑾的请求后,当即给在日本专门管留学生事务的汪大燮发去了电报。</p>
由于此前成城学校留学生的事件,现在日本对清国留学生的要求有了一定提高,需要经过公使馆的介绍才可。</p>
不久后,日本政府还会出台相关的正式文件。就是这份文件后来被误读了,成为导致陈天华蹈海自尽的直接原因。</p>
汪大燮在清末民初是个比较开明的外交家,他并不反对女子上学,尤其是在看到日本也在兴办女学后,觉得这么做能够开扬风气。</p>
汪大燮立马回信给京城的李谕,表示自己会联系留学生会馆。</p>
留学生会馆比较积极的是鲁迅和蒋百里等人,他们对这个刚刚赴任的留学生总监督还算有点好感,总比此前驻日大使蔡钧要好一些。</p>
不过实际上现在清廷已经注意到了日本留学生中革命思潮涌动,所以非常留意。</p>
清廷对前任驻日公使蔡钧也颇感失望,换成了一名叫做杨枢的外交官,他是广州同文馆的学生。</p>
杨枢倒是比前任好不少。</p>
在赴任的途中,爱新觉罗皇族还专门派了一名贝子载泽同行。</p>
载泽是清亡后宗社党的成员,也是溥仪刚登基时,力主杀袁世凯的皇族成员。</p>
新任大使杨枢与载泽表示对留学生事务十分关心(清廷的驻外使臣,大部分也没啥别的事可做,而且留日学生的确革命思潮太浓厚),正好汪大燮要去留学生会馆,于是一同前往。</p>
——</p>
东京·骏河台。</p>
这里是曾经德川幕府时代的重要观光区,也是江户时期幕臣与大名的聚集地,他们争相在此建造豪宅,因为这里能够俯瞰神田川和江户,眺望远处的富士山;距离日本皇室的皇宫也很近。</p>
中国留日学生会馆,就设立在这个区域。</p>
今天留学生们准备开办年度“促学共进会”。</p>
现在留日的群体已经超过千人,国内很快就看到了留学的好处,再加上汪大燮和新任公使杨枢的努力,再过一年留日学生就会接近万人的恐怖规模。</p>
所以这个群体还是挺庞大的,而且“破坏力”惊人。</p>
今天留学生会馆请来了优秀毕业生做演讲,——去年刚刚考入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系的马君武。</p>
京都帝国大学在目前的日本国,地位差不多仅次于东京帝国大学。</p>
马君武名气也挺大,人家是同盟会的八位起草人之一;后来投身教育,是广西大学的创办人,还当过民国的教育总长。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称。</p>
早年间国内留学生学工科的非常少,马君武后来还成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学位的人,挺不容易。</p>
鲁迅过去对他说:“厚山兄,听说今天公使还有一名皇室成员也会来,你今天的演讲要不要改一改?”</p>
“皇室?爱新觉罗?”马君武疑惑道。</p>
鲁迅点点头:“是的,与留学生总监督汪大燮大人一同来。”</p>
马君武纳闷道:“你怎么知道?”</p>
鲁迅说:“从国内传来的消息。”</p>
马君武问道:“你能和国内随时联络?”</p>
“对啊,”鲁迅说,“李谕你知道的。”</p>
马君武点点头:“当然知道。”</p>
鲁迅说:“他有时就会给我发电报。”</p>
马君武又问道:“你哪来的电报机?”</p>
鲁迅凑到他耳边小声说:“是《新民丛报》报社的。”</p>
马君武惊道:“梁先生的《新民丛报》?”</p>
梁启超基本是留日学生里进步派的精神领袖。</p>
鲁迅有些得意道:“是的!李谕先生说了情,我们可以使用他们的电报机,并且不用付费。”</p>
“这可省了一大笔银子!”马君武有些羡慕,“李谕先生是当今最厉害的科学巨擘,没想到你能和他保持联络。”</p>
鲁迅说:“不过他提的要求有时太难处理,我也不懂什么阴极射线管之类的奇怪东西。他让我帮他在日本采买,真是难死。”</p>
马君武连忙说:“我懂啊!”</p>
这话有点吹牛,不过他的确是比迅哥懂。</p>
鲁迅说:“不然我把你介绍给李谕先生?”</p>
马君武高兴道:“求之不得!”</p>
“好歹你是京都帝国大学的工科生,”鲁迅说,“你是不知道,李谕先生要的东西有多难找,恐怕也就京都帝国大学与东京帝国大学有。”</p>
马君武说:“你不是一直有好好学工科,前些日子我看《浙江潮》还发表了你写的两篇科学论文,《说鈤》(鈤即镭)以及《中国地质概论》。”</p>
迅哥刚来日本就是想学工科的,此前他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学习时,学的也是矿业和地质。</p>
鲁迅这两篇文章的确算作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p>
镭的这一篇发表在居里夫人获得诺奖之前,说明咱迅哥还是挺有上进心的,一直有在学最新的科学前沿知识。</p>
鲁迅笑道:“别提了!我后来看了李谕先生的论文,瞬间知道自己不适合学工科了。”</p>
马君武问道:“那你想学什么?”</p>
“医学?试试看吧。”鲁迅随口说。</p>
想不到李谕竟阴差阳错扼杀了迅哥的工科求学心……</p>
这时马君武感觉有点跑题了,兜回去问道:“你还没说怎么知道有宗室来。”</p>
鲁迅说:“因为此前李谕先生给我发过电报,问有没有合适的女学,要安排一名京师出名的女侠来日本读书。并且我在《新民丛报》那听说了新任公使和载泽贝子的事。这回留学生总督亲自来,必然要带来他们。”</p>
“推测得有道理。”马君武说。</p>
鲁迅说:“所以我让你改改发言,毕竟今天有皇室贝子到场,如果太激进地宣扬排满,恐怕……”</p>
马君武满不在乎:“就算皇室贝子不在场,事后早晚也会知道!该说的就要说,总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贝子就退缩。”</p>
鲁迅说:“当下形势,如果惹怒他们,怕不是什么好事。”</p>
“不用怕!”马君武说,“要的就是惹火他们,他们犯错越多,越容易推翻!” 鲁迅说:“嘘!你还是小点声,他们来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