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飘萍612(1/2)

第618章 飘萍</p>

李谕还没出南苑机场,一名记者就追了过来。</p>

“你好,李谕先生,我是《申报》驻京特派记者邵飘萍,想采访一下先生。”</p>

李谕说:“邵记者,你好,有什么要问的?”</p>

邵飘萍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飞机,而且听说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p>

“没错,”李谕点点头,“来自天津冯如飞机厂。”</p>

“那么它是不是落后于欧美非常多?”邵飘萍说,“恕我冒昧,因为经过我的调查,江南制造局生产的枪械、大炮等全部落后于欧洲。”</p>

李谕道:“你竟然还了解枪械?”</p>

“先生的总结太精辟了,我喜欢屠夫这个词!”邵飘萍说,“如果那些军阀无作为,也只能是屠夫。”</p>

邵飘萍点点头:“当然会。”</p>

“不去不去!”辜鸿铭立刻拒绝说,“我知道清华学校,太远,都跑到了颐和园边上,以后吃住都要在那儿。”</p>

他的堂会硬是办了三天。等北洋政府的三天禁令一过,他的院子也就偃旗息鼓。”</p>

邵飘萍失望道:“这些全都造不出。”</p>

邵飘萍嫉恶如仇,敢于揭露,后来就是死在张作霖手中。</p>

李谕说:“这是刚才在天上飞行时,夫人所拍。”</p>

——从他的原话中,能够切身感受到辜鸿铭对中国文化的那种极大的自信,每句话都说得不卑不亢。</p>

李谕说:“不过坦克并不一定会主宰整个战场,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非常多。此时的欧洲战争已经纯粹是添油战术,比的不是科技或者战术,而是谁能续更多的人命进去。所以笑到最后的将军,一定只会是个屠夫。”</p>

当初袁世凯也以为辜鸿铭是位帝制派,想请他当议员。谁知他堂而皇之去会场领了出席费三百大洋后,直接跑到八大胡同,每见一个风尘女子就舍一元。连逛了好几家青楼,直到将银圆花光,才放声大笑,唱着曲儿离去。</p>

辜鸿铭侃侃而谈,讲了接近两个钟头,台下的老外们全都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激烈地鼓掌。</p>

“早晚的事!”李谕说,接着打听道,“现在成志小学招生规模如何?”</p>

辜鸿铭迈步而去:“老了,我得回去歇着。”</p>

邵飘萍小心把底片收好:“估计这是第一张我们自己拍摄的空中俯瞰照片,我已经迫不及待洗出来看一下!李谕先生,我先告辞,等过几天就把照片给您送过去。”</p>

邵飘萍激动道:“阅兵的照片?而且是在天上拍的?”</p>

邵飘萍从兜里掏出两枚大洋:“可惜随身带的不多。”</p>

李谕说:“对的,不过它仅仅是一架普通的教练机,尚且无法代表冯如飞机厂的最高水平。”</p>

难道是因为事有两面性,有人极度崇拜西方,就会有人反着来?</p>

按照博弈论,还真要有这样的人。</p>

周诒春叹道:“本来就是想找他这样的狂士来改变清华学生的文科弱势,看来还是不行。”</p>

辜鸿铭还是不为所动:“清华学校的文科不受重视,只安排在下午,我怎么能受这气?”</p>

“辜鸿铭,”周诒春说,“之所以票价这么高,是因为听的大部分都是各国外交官。”</p>

是个很有意思的老先生。</p>

李谕道:“这位老先生此举开了演讲售票的先河,咱们去瞅瞅。”</p>

辜鸿铭对李谕说:“呦,原来是李大院士!还没恭喜你又有了不得了的学问成果。还是搞科学好啊!成果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那么多争议,更不用学口舌之利。百年之后,或许还有人记得我的名字,但千年之后,名垂青史的我看还得是你这样的人。”</p>

“什么飞机是最高水平?”邵飘萍继续问。</p>

李谕说:“你冲几张拿给我,剩下的看着办。”</p>

——</p>

邵飘萍说:“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要是登在报纸上,绝对会是头版!”</p>

芮恩施说:“难得有中国人用英文讲儒学,大家都想了解了解。”</p>

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p>

民国时期的火车票价格居高不下,不是寻常人能坐的。主要铁路太少,动不动又会因为战乱被破坏。</p>

李谕笑道:“确实够狂妄。”</p>

周诒春说:“每一期的学生数量都不一定。”</p>

不愧是当记者的,啥资料都能挖出来,连自己预测坦克的事情都知道。</p>

李谕摆摆手:“不着急。”</p>

周诒春说:“叫做《春秋大义》,地点在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p>

邵飘萍指着李谕身后的飞机:“就是这一架?”</p>

辜鸿铭讲完后,喝了口水,一名英国记者起身问道:“辜先生,我想知道,依据您的判断,怎么稳定中国的时局?”</p>

在我看来,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p>

……”</p>

而二十世纪初的绝大多数文化人,都是极度崇拜西方文化的。</p>

李谕好奇道:“谁演讲要这么高的票价?去听梅兰芳的戏,也才一元两角。”</p>

他一句话就道出了辜鸿铭在洋人圈那么火的原因:就是因为能用英语讲儒家文化。</p>

李谕拿出几张底片,问道:“你会冲洗吗?”</p>

李谕说:“帮我留个名额吧,孩子马上到了上学的年纪。”</p>

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是不同的文明导致的,那什么是文明? 车厢顿时鸦雀无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