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前往华山(1/1)

杨过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瞧你那个熊样,我现在不想杀你了,但你不配再当这个庄主。待珞柠回来,你必须把庄主之位传给她,听到了吗?” “没问题,我一定照做!”珞戈兴奋得连连点头,在这个结果对于他而言,无疑是最美好的结局。 杨过与小龙女都厌倦了在药王庄的生活,尽管珞戈热情挽留,但他们还是决定离开。 两人牵着手走出药王庄,此时,杨过的目光盯着东方,而小龙女则望向西方。一个想去襄阳,另一个则怀念那座静谧的古墓。 一路上,两人鲜有交流,不知不觉间已从晨曦初始,走到了黄昏降临。 饥饿与疲惫双双袭来。 两人决定在一处客栈稍作休息,待天亮后继续前行。 夜晚,万籁俱寂。 简单吃了一点东西之后,客栈的伙计领着杨过与小龙女来到一间客房面前。 只见“咔嚓”一声门锁打开,一间充满温馨感的房间便出现在眼前。 由于此地并不繁华,因此住宿费用比别处低了许多。杨过只花了二十文钱,便住上了襄阳城几两银子才能住到的房间。 小龙女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感叹已经很久没有住过这么舒适的房间,于是往床上一躺,大喊一声:“真舒服啊!” 一旁的杨过听到小龙女的叫声,慢慢来到小龙女的身旁。 两人双目对视,随后紧紧相拥,似有无尽的甜言蜜语未尽。 烛光熄灭! 杨过轻轻解开小龙女的腰带,宛如揭开一幅美丽的画卷。他扑倒在那如水般的肌肤上,感受着小龙女如擂鼓一般心跳。 不知经过了多久,床单已被汗水浸湿,四周陷入了寂静,唯有夜间虫鸣与急促的呼吸声相互交织。 由于连日来的疲惫,两人都睡得很沉,客栈伙计在门外呼唤了许久,才将他们从梦中唤醒。 杨过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快步上前打开房门,一脸尴尬地说道:“真的很抱歉,不小心睡过头了。” 客栈伙计有些生气,抱怨道:“谁没年轻过呢!别以为还年轻就不懂得节制!赶紧把房钱给结了。” 杨过知道伙计言下之意,双目瞬间凝聚成冰。他并未搭理对方,默默收拾好行囊之后,便带着小龙女离开了客栈。 辰时的阳光洒在两人的背影上,映照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 为了避免再沾染上古墓的阴寒之气,在杨过的的劝说下,小龙女决定暂时不回古墓。 漫步在前进的路上,小龙女的脸色始终阴沉无比。最后终于忍不住停了下来,忧心忡忡地问道:“如今襄阳已经沦陷,我们不回古墓的话,又能去哪呢?” 听到这里,杨过黯然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山河破碎,大宋岌岌可危,我也不知道还有哪里能找到一片完好之地。” 他们的对话飘散在风中,带着无尽的忧虑,仿佛预示着前程的迷茫。 两人继续向前走去,不问终点,也不问时辰,就这样大半天过去了。 杨过突然停住了前进的脚步,内心涌起想要前往华山祭拜欧阳锋与洪七公的冲动,于是小声询问小龙女:“我的义父和洪老前辈葬于华山之巅已有多年,我想前去祭拜一下两个老人家,不知你意下如何?” “什么?去华山!” 小龙女听了杨过的想法,内心猛地一震。虽然当下无处可去,华山的山水风光也能让人暂时忘却江湖的纷争与恩怨。 然而,一想到欧阳锋对她点穴,导致自己无法动弹,被尹志平趁机伤害,小龙女至今仍无法原谅。 杨过察觉到小龙女的忧虑,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过去的事不要去想了,我们会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让过去的恩怨随风而去。” 听了杨过的话,小龙女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一些。她点了点头,最终决定与杨过一起前往华山。心想着,或许到了那边,可以找回遗失已久的快乐。 有了前进的目标之后,杨过与小龙女迈着大步向前走去。 为了节约时间,他们打算抄小路前往,却不料,这条路并不好走。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到处长满了杂草。 他们走走停停,原本两三日便可到达的华山之巅,如今用了五日才到达华山脚下。 此时,已过子时! 四周一片寂静,整座山上见不到一家客栈。好在还有一户人家还亮着烛光。 杨过与小龙女走上前,轻轻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便“吱呀”一声打了开来。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探出头,紧张地问道:“大半夜的,这是蒙古士兵杀来了吗?” 老婆婆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对杨过与小龙女的到来感到深深的不安。 见此,杨过急忙解释道:“老人家莫要惊慌,我们并不是坏人,只是想在此借宿一晚。” “原来是借宿的啊!” 老婆婆听闻此言,神情稍缓,小心翼翼地打量着两人,确认他们并无危险后,才打开门让他们进来。 见杨过与小龙女一副憔悴不堪的样子,老婆婆猜想他们定是饿了,于是将所剩不多的饭菜端了出来。 见此,杨过急忙从衣兜里拿出一锭银子,递到老婆婆面前,说道:“老人家,这银子您拿着,就当是借宿和这顿饭的钱。” “这银子给我也没用,还是拿回去吧!”老婆婆接过银子,在手上晃了晃,随后又把它还给了杨过。 杨过见老婆婆家徒四壁,感到很是过意不去,于是又把银子推了回去,语气平和地说道:“这只是一点意思,您若不收,我们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 老婆婆见状,感慨地说道:“身处战乱年代,唯有粮食才是最宝贵的。你给我银子,也换不来吃的啊!” 听到这里,杨过感到有些吃惊,询问道:“难道这方圆十里之内,没有做买卖的商家吗?” 老婆婆点了点头,脸色沉重地回答道:“别说是方圆十里,就是方圆三十里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