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咱们提前逃荒去(1/1)

“啥?”李氏的嘴巴张得都能塞下一个鸡蛋了。 李氏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钱,猛的听到这价钱,简直像听到天下红雨那么惊讶。 “那……那么多银子,咱们能在这起多少间青砖大瓦房? 要是我能有这么多银子,我这辈子都不用干活了。” 周小花暗暗瞥向李氏,看她那样子,把这几百两说得像是几万两一样。 “现在就别想那青砖大瓦房了,我们都要上京了,还在这起什么青砖大瓦房?” “……也是。” 听到周小花这么说,李氏才想起他们很快就要离开村子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她继续想象,这鹿是她们家的,卖了之后得的钱能拿来干什么? “可是就算不在这里盖青砖大瓦房,咱们也可以拿银子去买辆大一些的驴车。 你看看,这几天咱们家收拾的这些东西,咋带上路呀?” 李氏的话倒是提醒了周小花。 本来这里没有飞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就只能靠着一双脚走到京城。 这空手空脚的都已经很辛苦,更别说还要带上他们收拾出来的这些家当。 “娘,反正这屋子咱们也不回来住了,不如把话放出去,看谁愿意买就卖给谁吧? 卖房子的钱咱们拿去买辆车,不然这么多东西,咱们怎么能走得到京城,路上不得累死? 如果赶不到有客栈的地方住,说不定咱们还要在野外露宿,最怕还是遇到下雨天,要是淋雨生病了那不麻烦? 如果有辆车的话,下雨天能躲雨,白天拉东西,晚上能睡人。” “嗯,我看这成!总比留着一分钱都得不到的好,说不定将来还便宜了哪个?” “娘,我们的东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今晚你催催爹,叫他明天找里正一起去府衙那里办个路引吧?” “府衙?是去找官老爷吗?娘哟,多吓人啊!咋的出个门还要去找官老爷办那个……啥啥路引的呀?” “自然是要办的,如果是遇到灾年,大量灾民一起逃荒,官府对路引就要求没那么严格。 不过也会对灾民们进行统一安排管理,登记在册。” 李氏听说出个门还要去府衙那里找官老爷,她就觉得紧张得要死,根本就没注意到周小花怎么懂那么多? “小花呀,要不咱们……”李氏想说还是不要去逃荒了吧? 结果,看到周小花正用那清冷冷的双眼看着她,后面的话她说不出口了。 “我试着和你爹说说,只是……” 想到周山根在外边比她还怵跟陌生人接触,何况还是去找官老爷办事,李氏都觉得希望渺茫。 “你先和他说,要是不行,我找里正一块去。” “那咋成啊?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李氏想都没想就开口反对。 “那我们家你说谁去?你不去,爹不去,你说哥会去吗?”周小花白了李氏一眼。 李氏有些诺诺地看了周小花一眼,平时作为娘亲的那股“威武”荡然无存。 办完路引回来的下午,全村都传开周山根一家要便宜卖他们家的房子奔亲戚去的事。 这消息,也传到了刚从镇上卖鹿回来的胡周祖孙俩的耳朵里。 听到这个消息,胡周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愧是穿书来的人,九年义务教育也不是白学的。 这不?知道旱灾一定会来,大家注定要逃荒,为了提高在路上的安全系数,当然是越提前走越好。 “这是不打算回来了?”老太太嘀咕。 “估计是,都卖房子了,再回来住哪?” “胖丫,知道他们家去哪投奔亲戚不?都在同村生活这么多年了,也没听说他们还有啥亲戚在外地的。” “听周小花提过一次,好像是去京城。” “啥?”老太太压低声音:“这快旱灾了,他们就跑去京城,他们那个亲戚还真是叫得及时。” 声音里竟有一丝丝的羡慕在里面。 听到老太太这有些羡慕的语气,胡周眼神闪了闪:“奶,要不,咱们提前逃荒去?” “啥?” 老太太睁大眼睛定定地看向胡周,生怕刚刚听到是自己出现幻听一样。 “奶,你没听错。你想想,如果真的注定大家都要去逃荒,那我们为什么不趁着路上还没有别的灾民时就出发呢? 就现在这时候,旱灾只是出现个苗头而已,人们看到水也只是普通的水,没人会觉得这水有多珍贵。 可旱灾一但来了,水就是命。 我们要是在路上喝个水什么的,路人看了也不会想着问我们要,或是想着要抢我们的水了。 你说,这个时候上路是不是要安全很多?” 老太太起初还不太明白,只是听胡周越说,她眼睛越亮。 “像周山根他们家有亲戚在京城,我们没有,那我们……” “我们有银子,到哪都不怕没地方住,奶,我们……”胡周把计划与老太太说了。 “我们不去京城?昌城是哪?”老太太还以为她们也往京城去呢! “离京城也很不算远,京城不旱,那里肯定也不会闹旱。” “好,待会我们吃完饭就开始收拾东西。”老太太马上拍板决定。 “嗯!奶,你明日继续在家里收拾东西,特别是神仙给的那些水和米,我明天先去府衙那里办路引顺便买辆马车回来。” “那,咱们这房子卖不?” 住老长时间了,老太太有些不舍的看着屋里的一切。 “奶,我觉得还是留着吧!反正地契在我们这里,不管我们去到外面多久,它都是我们的家。 以后有机会,我们就回来把这个屋子推了,或是往边上买地,起个大的房子。 然后每天就坐在院子这里,一边吃着好吃的糕点,一边听树上的鸟叫,或是听村里的娃儿们嬉闹……” 老太太听着胡周给她描绘将来的日子,感觉好幸福,她太向往了。 周小花把房子卖好后,这才过来找胡周,想告诉她关于旱灾的事,让她欠她一个人情。 人还没走到胡周家,就听到村里的“情报员”们开始“传递”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