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春天第一章 方剂课(1/1)

春风轻柔地吹拂而过,仿佛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大地。 它携带着丝丝缕缕淡雅的花香以及那清新宜人、充满生机的泥土气息,如同一位使者,将新学期的蓬勃朝气传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李介宾与大树二人迈着轻快的步伐,早早便抵达了教室。 步入教室之中,那些久未谋面的同窗好友们正成群地聚拢在一起。 他们或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各自假期中的奇闻异事,或兴致勃勃地探讨着新学年的宏伟规划,亦或是满怀憧憬地抒发对于即将开启的课程之旅的殷切期望。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如同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内回荡不息。 整个氛围热烈而融洽,让人不禁陶醉其中,感受到那份独属于青春岁月的活力与激情。 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位身材圆润、脸上洋溢着亲切笑容的老师缓缓步入教室。 他手中紧握着一本厚重的方剂学教材,毫无疑问,这位便是本学期方剂学课程的授课老师了。 在此之前,就曾听闻过关于方剂学主讲教师孙老师的种种赞誉——他不仅拥有渊博深厚的学术造诣,更以其独特的幽默风趣教学方式赢得了众多学子的倾心与喜爱。 随着孙老师的出现,原本有些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安静下来,同学们纷纷迅速返回自己的座位,翻开方剂学课本,假装准备了很久的样子。 胖乎乎的孙老师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讲台,站定之后,他面带微笑地环视一圈教室,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亲爱的同学们,初次见面,欢迎你们这个学期上我的方剂课,我是你们这个学期的方剂学授课老师,姓孙。” 孙老师的嗓音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且充满力量,那富有磁性的声线仿佛能够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方剂学啊,乃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可不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科学,更像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就在这时,台下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原来是某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了声。紧接着,他还调皮地吐出小舌头,试图用假装可爱的模样来掩饰自己刚才的失态,想要就这样蒙混过关。 孙老师看到这一幕,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嘴角也泛起了一抹宽容的笑容。 他并没有因为这位同学的无礼举动而生气发火,反而以一种豁达和包容的态度回应着这场小小的意外插曲。 “我是正儿八经的中医出身,后来更是有幸出国深造留学。正因如此,对于如今那些口口声声将科学奉为圭臬之人,我再了解不过了——他们究竟是以怎样一种方式,打着所谓‘科学’的旗号,却干着愚昧迷信之事。”他顿了顿,胖乎乎的脸上,目光坚定且锐利,仿佛能洞悉一切虚伪与谎言。 “要知道,科学本应是我们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真理的有力武器,而非成为压制人们求知欲望的托词。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整日里将‘不科学’三个字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呢?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对科学的质疑,反倒更像是因为某些事物违背了他们固有的认知模式,不符合其先入为主的观念罢了……” 此时,李介宾与大树两人正聆听着这番话语,心中不禁暗自感叹:这位老师,想法着实与众不同。 孙老师继续说道:“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功效、应用及其理论体系的学科。它的核心,在于‘和’与‘变’两个字。” 他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和”与“变”。 和,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和谐配伍,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治疗效果。 剂,古与“齐”通,即整齐之意,又作“调和”解。《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云:“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简言之,方剂即药物按组方原则(规矩)配伍而成。 而变,则是指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活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对方剂进行适当的调整。 方剂学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一定数量基础方、代表方及常用方的研习,领悟前贤配伍组方之要旨,并能根据临证之需,圆机活法地掌握方剂变化之精妙,即所谓“医之成,悟也;方之精,变也”。 “你们在之前的课程当中,想必都已经接触并了解过‘中药’这个概念了吧?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中药材就能够治愈各种病症的话,那世间恐怕也无需存在所谓的方剂一说了。 要明白,每一个方剂的问世,必然都是经过漫长岁月里无数次的实践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后所得出的最优解决方案! 它们宛如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组合,所产生的效果绝非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那般浅显,而是远远超越了其本身的叠加,达成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功效。 而后呢,这些宝贵的经验又借助某些特定的规律得以传承至今……” 孙老师在讲台上提纲挈领的讲述新学期该如何学习方剂学: 学习方剂学,首先要有扎实的中药学知识;并不是说学了方剂就可以不用学中药了,而是要通过方剂继续去琢磨这味中药的用法,这个用法,可能是超越中药功效本身的至于是为什么,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就慢慢理解了。 其次,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越往后学习,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现代学院式的教育分科,有好处有坏处,好处就是可以循序渐进。 第三,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并背诵方歌;孙老师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要求期末的时候,全员会背诵方歌。 第四,对组成、功用、主治相近似的方剂,要加以鉴别比较,从中掌握其配伍特点与变化。如此,才能熟练地据证选用方剂、变化成方和创制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