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灾之年(1/1)

安西都护府,约特干城。 论惟贞带着李倓视察粮仓,他一脸兴奋说道:“殿下,吐蕃粮草集中在于阗镇,吐蕃大将尚结赞远在郅支满城,他的麾下还有两万精兵,必须依靠这里粮草接济才能活下去。” “如今吐蕃军队丢失于阗镇,只剩郅支满城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不妨派遣使者进行劝降,晓以利害,微臣料到他肯定会投降我军。” 这话一出,李倓有些不可思议问道:“你确定他会投降孤?” 论惟贞已经抓到吐蕃大将尚结赞的弱点,他拍着胸脯保证道:“他只有投降才能活下去,要不然他手底下两万精兵都会活活饿死。” “眼下正值快要入冬,即将大雪封山,吐蕃大将尚结赞就算想要带兵撤回勃律地区,那他一时半会也是走不掉,至少需要等到春暖花开之后。” “根据俘虏们的综合情报,郅支满城的粮草顶多只能坚持到明年开春,届时吐蕃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他们想走也走不掉啦。” 李倓觉得这话言之有理,他决定采纳论惟贞的策略,派遣使者劝降郅支满城的尚结赞。 尚结赞得知自己老巢失守沦陷,他害怕将来会受到吐蕃赞普的惩治,在一番考虑过后,还真下定决心投降李倓。 西域联军完全收复于阗镇。 虽然吐蕃军队接连丢失疏勒和于阗两镇,但是却在费尔干纳盆地击败呼罗珊军团,黑衣大食的呼罗珊总督率兵退至石国。 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跟着呼罗珊总督逃往石国,拔汗那国正式沦为吐蕃所有。 吐蕃军队好不容易占领到费尔干纳盆地这块肥沃土地,他们完全把注意力放到黑衣大食的身上,对于西域唐军反而减少压力。 因为吐蕃军队决定先消化拔汗那国,所以暂时放弃进攻安西四镇。 就在各方势力激战于西域战场的时候,大夏内部同样跟着暗流涌动。 这个时候已经来到年底腊月,入冬以来各地奏报陆续汇报洛阳朝廷,今年东南洪水泛滥,淹毁庄稼,使得扬州粮食收成只有往年一半。 外有粮商哄抬粮价,内有朝臣趁机搞事。 这次殷无咎总算体会到什么叫做天灾人祸。 危急时刻崔佑甫自请赈灾,殷无咎委任他为扬州牧全权处理,并且还给他调配三千羽林军。 崔佑甫骑着快马火速赶往扬州进行赈灾,他并没第一时间进行开仓赈粮,而是先把常平仓和义仓的储粮调查清楚。 常平仓主要作用在于平抑粮价,防止粮食丰收谷贱伤农,以及荒年谷贵伤民。 义仓主要作用在于荒年救灾,并且在青黄不接时向百姓免息贷种。 没想到常平仓和义仓的储备粮食所剩无几,这让崔佑甫气得想要杀人。 他本来想要依靠储备粮食开仓赈粮,至少优先保证百姓们不会饿死,没想到扬州官场已经腐败到这种程度,竟敢如此明目张胆侵吞常平仓和义仓的储备粮食。 因为大部分粮仓都是建立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所以并没遭受洪水袭击,然而仓库粮食仍然所剩无几,一问便是毁于洪水。 幸好崔佑甫不是酒囊饭袋,他直接反其道而行,下令关闭粮仓停止赈灾,以高价收购粮食,并且还把灾民们聚集起来,以工代赈修建水利、房屋、道路,农田。 灾民们通过以工代赈获得工钱,再去市场上购买粮食。 粮商们听说崔佑甫正在高价收购粮食,于是争先恐后把粮食运往扬州销售。 崔佑甫完全就是在跟时间进行赛跑,他深知要是把报告上奏朝廷,待到朝廷下令调配各地粮食前来扬州赈灾,只怕都要饿死无数百姓,到时候局势会更加恶劣。 在崔佑甫的操作之下,扬州粮价从一百五十文钱飙升到六百文钱。 粮商们为了逐利争先恐后把储备粮食拿出来贩卖,并且还专门去外地运粮回来。 扬州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南北又有大运河进行连接,水运成本十分便宜,因而很快便有大量粮食运入扬州。 随着越来越多的粮食运入扬州,崔佑甫逐渐打压粮价,他直接以四百文钱的价格将粮食投入市场。 粮商们把粮食从外地运来扬州都是需要成本,他们见到崔佑甫已经开仓赈粮,为了避免亏本,于是跟着降价卖粮。 扬州粮价随即维持在三百文钱到四百文钱之间,虽然比起平常时期还要贵上两倍,但是大灾之年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崔佑甫采取正确的赈灾措施,所以扬州地区很快恢复生产秩序,在这中间耗费六百万贯,这笔赈灾巨款皆由朝廷所出。 结果崔佑甫好不容易把灾情镇压下去,没想到朝臣反而上奏弹劾他。 紫微宫,含元殿。 殷无咎坐在皇位上审阅文书,他听着大臣们上奏弹劾崔佑甫。 “启奏陛下,崔佑甫上任扬州数月有余,勾结粮商抬哄物价,没有及时开仓赈灾,致使百姓哀鸿遍野,饿死无数,罪恶滔天,还请陛下为扬州百姓做主啊!”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大臣们纷纷上奏弹劾崔佑甫,不知道还以为他干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 殷无咎坐在皇位上沉默良久,他早已发现这些大臣都是来自扬州。 当初殷无咎派遣三千羽林军跟随崔佑甫前往扬州赈灾,他同样也知道扬州官员侵吞粮仓。 只是碍于当时灾情严重,殷无咎严令崔佑甫必须等到灾情稳定下来,他才能把这帮贪官污吏连根拔起。 没想到崔佑甫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这帮贪官污吏已经向他发起进攻。 这些上奏弹劾崔佑甫的大臣们,他们都是两年前调入洛阳为官,大多数人皆为扬州各郡的太守、别驾、长史、司马等地方官员。 这次扬州赈灾花费六百万贯,殷无咎已经想好办法把这个窟窿补上,他随即对着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谁对此有异议?” 文武百官早已知晓崔佑甫抬哄物价,因此他们也没有出来帮忙求情,只有谏议大夫李冶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