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义子陆贽(1/1)
陆贽顿时陷入沉默不语。 陆羽同样跟着有些尴尬,他孤家寡人无法照料陆贽,因此这才不敢把他收为义子。 李冶对于陆贽产生恻隐之心,她随即面露笑容说道:“既然陆羽不愿认你为义子,不知你可愿意做我义子啊?让我百年后也能有人帮忙送终。” 这话一出,陆贽抬起头来感到不可思议。 眼前这人可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女李李兰,她还是大夏朝廷的谏议大夫,陆贽从来都没想过能够攀附到这种大官。 “孩儿拜见母亲大人!” 陆贽赶紧朝着李冶行跪拜礼,他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孩子,你起来吧!” 李冶连忙把陆贽扶起来。 她的眼底充满浓郁母爱,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陆羽也没想到李冶会想收养陆贽为义子,他站在旁边微笑说道:“季兰,陆贽这孩子聪明伶俐,他有独立见解和操守,你可要好好教导他。” “鸿渐,你放心吧。” 李冶双手搭在陆贽的肩膀上,她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贽儿,你今年多少岁啦?” “回禀母亲,我今年十二岁啦。” 陆贽恭敬有礼回答道。 李冶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她郑重其事说道:“今年科举你肯定赶不上啦,我要亲自教你读书,三年后你可尝试参加科举,要是能够考上进士,那你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全凭母亲大人做主。” 陆贽认为能有李冶这位伟大母亲教导读书,他也相信自己可以在仕途上取得好成绩。 李冶顺利把陆贽收为义子,随即带他出门购买文房四宝,同时还要挑选几个书童和小厮伺候他读书。 陆羽跟随李冶一起出门,两人带着陆贽走在洛阳大街上有说有笑。 李冶带领陆贽来到洛阳店铺购买文房四宝,正巧在这遇到两个诗人,他们两人分别为岑参和杜甫。 “拜见李大夫。” 岑参率先走过来对着李冶行礼,随后跟着杜甫介绍道:“子美,这是谏议大夫李季兰。” 杜甫亲眼见到李冶这位江南才女,他顿时感到非常惊讶,情不自禁夸赞道:“外界盛传世间有两大才女,北有秦玉卿,南有李季兰,今日所见果然名不虚传,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两位真是谬赞啦。” 李冶瞬间有些不好意思。 现在杜甫仅仅只是一个普通诗人而已,他还不是后世之人所尊称的“诗圣”。 反观李冶则是名满天下的江南才女,名声自然不是杜甫所能相提并论。 这时代文科生太他妈卷啦,想要以诗赋入仕简直就是地狱难度,强如李白都没捞到实质官职。 岑参和杜甫有意结交李冶,她是皇帝陛下的红人,与之交好百利无一害。 李冶带着陆贽买好文房四宝之后,岑参和杜甫两人建议共同游玩洛阳。 正好陆贽刚来洛阳不久,李冶正想带他到处逛逛,便答应跟着岑参和杜甫两人一起游玩。 李冶等人相谈甚欢,陆羽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震惊到岑参和杜甫,他们两人没想到对方竟能在茶道方面立书着传。 “大夏朝廷真是人才辈出啊!” 岑参和杜甫面面相觑感慨万分,他们回想起自己前半生的心酸经历。 天宝六载,李隆基下诏天下士子前来长安应试,杜甫自然也参加这场考试。 结果奸相李林甫以野无遗贤为借口,直接把所有士子全部淘汰。 杜甫毫不例外跟着落选,他见到科举之路无法走通,只能结交权贵奔走献赋,过着郁郁不得志的贫困生活。 后来天宝十载的时候,杜甫预先献上《三大礼赋》而得到李隆基的赏识,于是命令宰相出题在集贤院考试他的文章,最后只给他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 直到天宝十四载,杜甫这才正式入仕授予官职,而他这时已经四十四岁。 虽然杜甫前途渺茫,但是好歹还有一个官职能够糊口养家,于是返回老家奉先县,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没想到在家门口听到妻子哭声,小儿子竟因家中无粮可吃而活活饿死,这还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恰好这时安禄山起兵造反,杜甫只能带着全家开启逃亡之路,他听到李亨在灵武登基继位的消息,正准备只身北上投奔,不料在中途遭到燕军俘虏而送往长安。 杜甫在长安关押一个月后,殷无咎带着夏军正式攻入关中,只用十天时间便拿下长安,他也因此而得到获救。 死里逃生的杜甫没有再去投靠李亨,他直接带着家人返回老家居住。 要是杜甫名气稍大一些,那他肯定不会这么容易死里逃生,其中大诗人王维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当初安禄山带兵攻入长安之时,李隆基带着少量人员逃跑。 王维还来不及逃跑便惨遭俘虏,他的盛名反而成为累赘,竟然让他无法在乱世中自保。 安禄山直接把王维接到皇宫,强行委任他为给事中,要他写诗往脸上贴金。 王维非常清楚只要给安禄山写诗,那他全家肯定都要跟着遭殃,于是强行吃药搞坏自己身体,自残抗命拒不合作。 幸好王维宁可自残也不愿意写诗,不然的话,他的英名就要全部葬送,毕竟在这场安史之乱中,晚节不保的人多了去了。 岑参命运比起杜甫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他在天宝三载考上进士,经过三年守选期后这才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正九品上)。 天宝七载,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举荐岑参,他得以升任右威卫录事参军(正八品上),出塞赶赴安西节度使府担任掌书记。 本来岑参还想跟着捞点军功,没想到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惨败下来,搞得他只能跟着一起调回长安。 就在岑参以为仕途无望之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辟举他进入幕府。 天宝十三载,岑参再次出塞赶赴西域,他进入封常清的幕府担任节度判官。 封常清对于岑参极为重视,完全是把他当做接班人在培养。 当年封常清也是高仙芝麾下一介节度判官,仅仅几年时间便升到安西、北庭两镇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