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组建西州军(1/2)
神武十五年,九月初一。</p>
洛阳城,含元殿。</p>
此时大夏朝廷内部正在陷入激烈争执,宰相们和文武百官围绕着西域问题展开激烈讨论。</p>
中书令颜真卿站出来发泄不满说道:“当初西域之战总共支出九千七百万贯,这还没算上移民戍边的额外费用。”</p>
“要是按照陛下所规划的迁徙三十万户汉人百姓充实西州各郡,每户人家补贴三百贯钱,那么合计就要九千万贯,两者相加在一亿八千七百万贯。”</p>
“纵使我朝国库富甲天下,那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再这么下去只怕家底都要全部败光,还望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啊!”</p>
殷无咎同样跟着头疼起来,他也知道颜真卿说得在理,开拓西域确实属于赔本赚吆喝。</p>
当初殷无咎以举国之力先后调动二十五万大军进行西征,还专门抽调两个万户的汉家牧民从草原进军,累计兵力数量接近三十万人。</p>
这么多人吃喝拉撒都是天文数字,这些都要朝廷财政出来兜底,而且里面还涉及到朝堂上的权力之争。</p>
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对于开拓西域表现出强烈不满,大家希望皇帝陛下适可而止,不要变成以关东之赋税,养关西之兵马。</p>
大夏朝廷想要加强对于西域地区的控制力,那么就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这肯定会引起关东集团的强烈不满。</p>
因为大夏朝廷的财政收入来自关东地区,所以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肯定不愿意把钱扔到西域,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利益回报。</p>
以往大夏朝廷开拓东北地区和南方之地,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都是乐于见成,这两大区域板块能够跟中原大地连接起来,前期投入资金建设,后期有利朝廷增加税收。</p>
西域之地对于中原大地实在太远,哪怕重新开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贸易上关东地区也无法获得多少利益,反而还要朝廷每年投入大量资金。</p>
最要命的是,大夏朝廷的财政收入来自关东地区,主要集中在幽、冀、豫、青、徐、扬、荆、楚、越等九州之地,他们宁可开发岭南也不愿意往西域投入资金。</p>
殷无咎只能顺势掐灭往西域方向扩张的野心,他毫不犹豫跟关东集团站在一起,并且唉声叹气说道:“这是朕之过也,众卿不妨说说该如何解决西州的后续问题。”</p>
御史中丞卢迈随即出来建议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西州应该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组建西州军更要量力而为,万万不可穷兵黩武。”</p>
本来殷无咎想要为西州军组建一百零八个营,统辖镇兵十五万人,每年军费大约需要四百万贯,没想到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强烈反对。</p>
对此殷无咎并没感到任何恼怒,他内心反而感到非常欣慰,这就代表着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敢于指出皇帝错误。</p>
西域地区想要养活十五万军队确实有点困难,这也难怪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纷纷反对。</p>
谏议大夫李冶通过察言观色,她敏锐发现到殷无咎此时愿意纳谏,她旋即站出来慷慨陈词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赞同卢中丞的意见,但是现有计划绝对不能打乱,此番开拓西域和移民戍边已经花费上亿贯钱,一旦放弃等于前功尽弃。”</p>
“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这十六字永远都是维护西北稳定的重要方针,微臣认为应该适当减少凉州军和雍州军的军队数量,转而抽调精锐骨干加强西州军,这样既不会穷兵黩武,又可保证边境安全。”</p>
“如今夏蕃两国处于友好状态,吐蕃战略重心转移至葱岭以西地区,加之大漠北南皆为我朝疆域,游牧胡人灰飞烟灭,因此凉州和雍州两地不再需要保持庞大军备。”</p>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纷纷赞同李冶的建议。</p>
“微臣附议!”</p>
“微臣附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