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叫行(2/2)

谁家想要赶紧举手,我大概估了一下,连布头带棉花,一千二百斤上下。

还按照一斤杂粮换半斤的价叫行。”

进了粮库,关了大门,海爷这边直接就开了口,说完之后,黑漆漆的粮库里一阵嘈杂,洼里的社员们各自报出了自己想要的数量。

李胜利摸黑听了一下,有的要二十斤,有的要五十斤,十斤八斤的几乎没有。

“有方,一床被窝,能用这么多旧棉花?”

捅了一下看不清脸色的赵有方,李胜利悄声问道。

“谁家没个亲戚,棉花可不好弄,这些旧棉花洗几遍,弹一弹,跟新棉花没两样的。”

听了这样的解释,李胜利点了点头,这买卖还是可以做上一段时间的,用户群很大,洼里的村民,就是最好的分销商。

“海爷,超了一千一百斤,再叫个价吧!”

叫行,属于部分洼里社员的秘密,所以粮库里没开灯。

打着手电算完账的村会计张连福,报了一下数量,想要的人太多,一斤的价不成了。

“差不多就成了,你们咋还要起来没完没了。

一斤半,有没有觉着多的,就叫这一次了,有些亲戚家不着调的,等下次。

山上打粮那么轻省吗?”

海爷有些不情愿的加了半斤的量,这就是叫行,跟拍卖一个样。

只是方法有些不同,一千二百斤旧棉花是有数的,一斤半换半斤,如果还是超量,就得继续加价。

“海爷,还是多了四百多斤,再叫一口吧!”

嘈杂的报价之后,张连福很快给出了数量,差的还是有点多,他觉得还得再叫一口。

“兔崽子,家里有存粮烧的是不是?

那些个要的多的,再减一下,家里又不是没被窝。”

海爷的劝告,没什么作用,减了之后,会计张连福报的还多了三百多斤。

“一斤八两,就这一次,你们这么叫行,这价可就没边了。

心里都有点数,眼见着就过年了,粮食都换了棉花,年嚼裹拿什么换?”

在海爷的呵斥下,第三次叫行虽说依旧多了几十斤,但总归是成交了。

见识了叫行之后,海爷这边又让赵家兄弟三个,打着手电,将打成包的旧衣服拆了。

一堆堆的分好之后,海爷这边才开了口。

“布的单衣、长衫一块五俩;绸衣、绸衫一块;夹袄、洋西服一块五;大衣三块,带皮子的四块。

都特么有点数,别见了好东西就上,这次不叫行,定价来的。

我家里还有几包,别特么跟狗抢食一样闹出动静来。

从四队开始挑,一队的最后挑。”

海爷连喊带骂的说完之后,有人不买账,就在人群里开了口。

“海哥,咱们一队怎么就得最后了,自家人不管自家人了?”

不服的人,李胜利还挺熟悉,换药箱的赵老敢,他这话一出,海爷登时就怒了。

“狗日的老货,我是不是管不了你了?

咱们一个村住着,四队是杂姓,村里一家本当的少,没人帮衬,让他们先挑,咋不合理了?

咱们家人多,帮衬的也多,不差一件衣服。

再敢狗叫,打掉你满嘴的牙。”

村里叫行跟开会也差不多,一家本当的有了矛盾,也是直接问候八辈祖宗。

甭管是不是一个祖宗,热血上头的时候,也要先问候完了,回头再论祖宗。

除非有驻村干部在,还能多少文明点,不然海爷不往外丢东西,已经算是文明了。

赵老敢被海爷怼的无话可说,众人也就认了海爷的排序方式。

一队队人开始交换手电,挑选衣物,最后拿了东西,在会计张连福、出纳王三昆那边记账。

东西没等挑到一队就没了,海爷没招儿,为了不让赵老敢接茬,只能让三兄弟回家再拉三包衣服来。

“你们差不多就得,谁家也没光着屁股上工,一家一年就能分几十块钱,拿住了修屋盖房才是正理。

这衣服,不打补丁的是好看,可打了补丁的也不是不能穿。

攒俩钱不易,别胡乱糟践了。”

海爷的说话方式,也证明了洼里人心齐整,不是知心人,也不说这得罪人的话。

可海爷的话,明显没什么作用,赵家三兄弟拉来的三包衣服,还是一会儿就没。

“你们特么爱咋过就咋过,到时候别拉了村里的饥荒就好。

回家都拉来,我倒看看你们有几个糟钱了,想怎么败家!”

衣服无论在哪都是价值不菲的,能改成布料的旧衣服也一样。

看着众人意犹未尽,海爷无奈只能一遭将旧衣服散了,他还想着联络联络别的村子,现在看来没什么必要了。

剩的四包衣服拉来,依旧一抢而空,看着眼里依旧意犹未尽的社员,海爷砸吧了一下嘴,这次没说话。

“海哥,这也不够给家里做衣服的。

有棉花要做被窝、棉袄,过年的新衣裳也得做了。

一家没个十几件,布料不够啊!”

瞪着黑暗中的赵老敢,海爷有心呲他两句,但吭哧了几下还是忍住了,毕竟这算是自家买卖,多多益善。

“差不多得了,那些个长衫、洋西服回家改改再穿,别特么烧糊涂了整些洋事儿出来。

散了吧,身上有毛病的待会儿上前面让胜利大夫给看下。

小毛病就等等,胜利看骨伤不错,那些个腿脚不好的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