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下有对策(下)(2/2)

上午剩的二百六十八,现在还剩一百九十六,也就说车上的三十六包衣服,拢共就花了七十二块钱。

这哪是在做买卖,捡钱、短道也没这挣的多啊……

一千二买个大学生,对外甥李胜利而言,还真是不叫事儿。

有这本钱,在孙五洋看来,就该躺家里享福,出来风餐露宿的,何苦?

“胜利……”

“小舅,车上的衣服,你瞅空再挑一遍,多余的话不要说,也不要打听。

剩的钱你揣着就好,记着我给你说的,在学校里要多拉拢能打还讲义气的同学。

人一定要可靠,不可靠的不要去招惹。

你挑出来的衣服,也可以改一改邀买人心的。”

小舅孙五洋刚要说话,就给李胜利给顶了回去,他要说什么并不重要。

现在重要的是,孙五洋同学,能在学校里召集一批人手。

至于钱,上午挣的一千四,弄死他们几个,一天都花不完。

现在的大钱,无非是自行车、收音机、大衣、房产,而这些,没票没人一样儿也买不到。

吃的也一样,在饭店点个熘肝尖、炒肥肠,兴许多花点钱就不要肉票了。

点一碗红烧肉,该多少肉票还是多少肉票,有钱,在这年月里,吃好穿好都不一定能保证。

大学的一级教授一个月四百六,想要顿顿吃红烧肉,那也是奢望。

接下来第一波倒霉的,就是这些工资高、补贴高的人物,普通老百姓,反而在风雨之中不受什么影响。

洼里这样的,现在是什么样,十年之后,可能还是什么样。

有了李胜利的吩咐,孙五洋就成了接下来的主力,在行走的马车上挑衣服,肖虎几个都不成。

只有家传卖估衣的孙五洋有这个手艺,车还没到马店集,他就把三十六包衣服挑了一遍,速度跟效率不可谓不快。

到了马店集村部,孙五洋几个进粮库去交割衣服了,李胜利找到老支书,说了想买鸡蛋的事儿。

虽说一村人有八百多户吃不饱,但马店集的鸡蛋还真不老少。

这也是马店集社员的无奈之举,鸡蛋是抢手货,两三个鸡蛋,就能换一天的口粮。

扎紧腰带,让家里母鸡吃饱吃好,一只母鸡两三天给一只鸡蛋,也是许多人家的财源之一。

两个竹筐,二百个鸡蛋,连筐带蛋正好花了二十块,看着垫鸡蛋用的粗麦糠,李胜利摇了摇头。

存这玩意多半是为了不时之需,至于谷糠,那算是正经代粮的。

李胜利在看着鸡蛋筐发呆,王胜庭这个老支书,却嗫嚅着说不出话。

“老支书,钱不够是不是?

差多少就挂账上,马凤霞那套药柜,等时间合适给我送洼里,当是利息也好,当是诊金也罢,都成。

洼里那边有套破药柜,记得拉回来,具体怎么用,我给马凤霞说了。

旧衣服要是能换点旧医书、旧家具也成,一样送去洼里,这样您这边还能活泛点。”

不用老支书开口,低头发呆的李胜利就给他解决了难题。

一两千,马店集这样的大村拿的出来,五六千,在哪也是大钱。

八百多户吃不饱饭的马店集能拿出来才怪呢!

弄不好,上午那一千多块,都是老支书集资来的。

“胜利,啥也不说了,我王胜庭记着你的恩情了,下任支书也记住了。”

王胜庭算是刚强了一生,为了村里公粮的事,跪了公社跪粮所,屁用没有。

刚刚想着向李胜利这个小年轻低头,没想到人家心里啥都明白,根本就不让人为难。

“老支书,村里要是有空房子,给我留几处吧,修一修、整一整,钱往多了出,从账上扣就好了。

现在这风色不好,我也怕出事。

这事儿过了,咱们就算清账,这房子弄不好就一占很多年。”

人情债不好欠也不好还,更不好讨要,马店集老支书王胜庭的赌咒发誓没用。

李胜利也不打算放过他的人情,留几处住人的地方,直接抵了人情债,谁知道将来会为谁遮风挡雨呢?

“胜利,你仁义,咱马店集也不能不仗义。

只要不是特务,杀人的我们也给你藏好喽……

房子你放心,我们村里闲置的房产几十处,空着的地主院有五六处,明年开春修好,人来了,想住哪都成,我们村里管饭。”

李胜利交待的这活儿,王胜庭熟悉,打游击的时候常干。

为了村里的八百多户吃不饱的能过了年关,真是昧着良心的营生,王胜庭这边也得接下来。

当然大的原则是不能动的,特务这物件,村里就是全饿死也不能收留。

“老支书,放心吧,要是来了特务,您先弄死我。

真要是有人住进来,只怕您也得敬着。”

乡村是许多人逃过风雨的港湾,李胜利听说过。

大村,尤其是像马店集这样的大村,是最好的避风港。

外面来个千八百人,洼里的海爷都不怵,千户以上的马店集,一旦被老支书用卖估衣拢起了社员,那跟地堡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