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诗豪刘禹锡(2/2)

好书推荐:

刘禹锡被贬之后,到哪里都不被待见。

地方官员一次次让他搬家,住进了狭小的斗室里。

因而,才有了《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换一种角度看,人不再能力多大,有好的位置,人家也会青睐你。

人不在乎朋友多少,有了贵人,就能风生水起了。

可惜,很多情感,都是理想化。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发出了感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很多人认为,柳宗元的诗,是天下最孤独的诗。

其意境,不就代表当年的他自己?

带着一家老小,往永州出发,到了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人安排。

加上母亲过世,他更加感受到孤独,人生无依无靠。

再好的朋友,也会渐渐走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你想办法和朋友重逢,事实上,是一次重新分开的历程。

唐朝元和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两个人相约出门走一走,一时高兴。

刘禹锡就写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言外之意,就是说现在朝廷里的人,不都是因为刘某让出了位置,才有机会提拔么。

当朝廷里的官员解读了刘禹锡的句子之后,心生怨恨,把刘禹锡和柳宗元再次贬出京城。

这次,刘禹锡被派往贵州的播州,柳宗元被派往广西柳州。

相对来说,播州更加偏远,并且生存环境恶劣。

好朋友,在关键时候,愿意自己多吃亏,保全对方。

这份人情,让朝廷感动,于是改刘禹锡到广东的连州。

再次被贬,也都是去南方,因此他们结伴而行。

走到衡阳这个位置,还是要分别,一个去南方,一个去东南。

他们还相约,在晚年时,一起隐居,一起嬉闹。

事实和愿望,背道而驰。

当天下大赦,刘柳都可以重新回京城时,柳宗元病故了。

那一年,刘禹锡扶着母亲的灵柩,又闻言柳宗元病故。

除了悲痛,还是悲痛。

原来,太多的分别,其实是一别永别。

就是你万般不舍,也毫无办法。

好朋友走散,这是注定的结局。

一是各自有家庭,各自要回家。

二是不能一辈子在同一个地方谋业,总得各奔前程。

三是生离死别,无可奈何。

四是利益之下,人性难以琢磨。

“翌年三月,桃花盛开,一帮好友相携前往长安城南崇业坊玄都观赏花。”

“刘禹锡触景生情,赋诗一首,这首诗导致刘禹锡等人再次遭难。”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不管刘禹锡是否有意讥讽执政,意思现在朝中新贵皆非十年前旧人。”

“但是执政武元衡听了很不爽,遂将刘禹锡等人再次贬谪。”

“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刘禹锡被贬播州刺史。”

“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被贬无人赡养,只能带着一起走,而老母根本经不起一路颠簸。”

“刘禹锡悔恨交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柳宗元给朝廷上书。”

“希望能跟刘禹锡换一下,他去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

“此时朝中大佬裴度伸出援手,刘禹锡虽然有错,但是上有高堂,情有可悯。”

“唐宪宗说,既然他知道上有八十老母,平时说话办事就得注意点,不要管不住自己这张贱嘴,连带老母一起受累。”

“唐宪宗思虑良久,叹息一声,改授连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日出薄晓,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朝途中。”

“刘禹锡和武元衡曾经是很好的朋友,由于政见不合,终至分道扬镳。”

“这回再次遭贬,武元衡出力最多。”

“现在老友不幸遇难,刘禹锡心情复杂难言。”

“唐敬宗宝历二年,落英缤纷,刘禹锡返回洛阳。”

“途径金陵城,只见晋时豪族,已成废墟,感慨不已。”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秋,落叶飘零,刘禹锡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不期而遇。”

“白居易心有不甘,大发牢骚,这辈子活的太憋屈。”

“除了混个诗名,别的啥都没捞着。”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经历点挫折在所难免,可是经历的也太多了。”

“刘禹锡安慰他,也比你好不到哪儿去,咱俩一对难兄难弟。”

“唐文宗大和元年,刘禹锡回到洛阳,此时他已经垂垂老矣,不复往日意气风发。”

“翌年三月,花开时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旧友凋零殆尽,只剩孑然一身。”

“唐武宗会昌二年,秋风萧瑟,凉气逼人,落叶纷纷,刘禹锡撒手人寰。”

“白居易哭之甚恸,作诗悼念。”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当时元稹白居易二人以诗名并称于世,刘禹锡还差点。”

“白居易在悼诗中将刘禹锡拉进二人组,合成三人队。”

“既是对老友最好的交代,也是对老友最高的评价。”

“毕竟文章千古事,如果能将诗名流传后世,便会千年不朽。”

“生前得失荣辱,也就无介于怀了。”

辛弃疾:一直被贬官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既头铁又嘴欠。

文人墨客,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缘故,大多都会入朝为官。

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进士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