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太学之论(1/2)

这一句显然是憋了许久,颇有些不吐不快。</p>

“外戚之势是陈弊啊。”荀柔仰头,把葛巾覆在脸上,并不想去看旁边那碗飘着诡异味道的药。</p>

纵观封建王朝史,就没有哪朝没有外戚作乱的,最多就是轻重区别。</p>

“正如此,当为天子遴选良家淑女,以为后宫之德。”如磬清越的声音,自门外飘入。</p>

“阿兄。”脸上葛巾一把拿掉,荀柔回头。</p>

“这也是你为太傅,当尽之职责。”一身青裾的荀彧自门而入。</p>

“天子年岁尚小,且又在孝中,先守孝三年再议不迟。”刘辩从头到脚,能拿出去说,并符合天子身份的有点,只能是礼仪了。</p>

荀柔一向不屑于此,但此时也不得不拿礼仪这个“宝器”出来,给刘辩做依靠。</p>

故而先前独自相对时,他再四提醒刘辩,一定要在此事上谨慎。</p>

刘辩身边不止有宫女,还有以良家子选入宫中的姬妾,其中一位唐姬,算起来还是荀彧妻子唐氏的同族妹妹,其亲生父亲更是一郡太守,绝非寻常宫女子。</p>

“天子身担社稷,守孝三年虽为孝道,但天下如何?”荀彧蹙眉,“古来并无此旧例。”</p>

“正应天子身担社稷,才当为天下表率,”当初孔子重制礼仪,未曾没有将这些君主也关进笼子的意思,“方才仲兄说了一句,极有道理的话,这雒阳城中公卿,口称仁义道德,却不遵礼,己所不能,却要他人遵循,既非道理,如何服众,又凭什么令百姓遵循?”</p>

“难道要三年不行朝议?”</p>

“孝道要守,事,自然也要做,”荀柔扬起眉,“丧服置于朝服之下,悼于心中,既为天子,岂能因私心废天下事?”</p>

荀彧眉眼一惊,霎时间便想到如此后果。</p>

天子既为表率,有如此从权之例在,那朝臣公卿以下……</p>

“若依此行事,则守孝不存矣。”他沉声道。</p>

荀柔不言语。</p>

“你有意如此。”荀彧笃定道。</p>

堂弟自幼聪慧,岂能不明白到这样做的后果。</p>

“正是。”荀柔对上堂兄目光,咬牙点点头,“子曰,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则守孝之时,不作宴饮,不奏音乐,不为夫妻之事,睡前祭拜,心中持丧,不为可也?”</p>

他心里也打鼓。</p>

虽然他已为适应此时价值道德观,将这个提议改善许多,但仍然不知,兄长能否接受这种挑战旧俗之事。</p>

荀彧沉吟不语。</p>

荀柔唇畔一挑,又道,“阿兄亦明白,这朝中公卿守孝,非为心伤,只图名望而已,废之有何不可?若心中悼念,则不必置期,若无悼念之意,守丧十年,徒邀名尔。”</p>

比如说,当初说好要解党锢,杀宦官的袁绍,就在曹鸾上书解除党锢,反被天子论罪杀死后,迅速选择为他生父守孝,这还不够,还又为出生时,就故去的亲妈,再守三年。</p>

“你以为朝廷公卿,俱是以此邀名?”荀彧声音转冷。</p>

田仲顿感屋中气氛不对,一瞥旁边,将药盏端道荀柔面前,“小郎君,药要凉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