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返回的辽东将领(2/2)
“那就先在西安府观望吧。你和胡忠到了济南后,先与李寒阳、李无言等人会面,多熟悉熟悉陕西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再相机行事。如此可好?”刘卓感觉两人顾虑重重,当即就退让了一步,心平气和的交代道。</p>
“末将领命。”见刘卓退让至此,两人也不再扭捏。随即,齐声答道。</p>
前往陕西之事告一段落后,刘卓即刻将话题转移到了辽东的将士与百姓身上。</p>
</p>
“辽东的众将士状态如何?日常的训练有没有落下?粮饷军需是否充足?是否需要立即运抵的?”刘卓关怀备至,嘘寒问暖。</p>
“自从限制了那帮人的行动后,军中的一切便恢复如常,公子不必忧心。徐总兵日夜训练赤鬼、山岳二营,重甲卫不仅进步神速,战力大增,而且军阵也愈发熟练。”</p>
“重甲卫能有这样的进步,徐总兵功不可没,当之无愧的军中第一将。”</p>
“日常的对阵中,即便是面对训练有素的骑兵,阵型依旧稳如磐石,丝毫不惧来犯之敌。若与后金的骑兵对上,定叫那些后金八旗骑兵变成步兵。”</p>
高景轩瞅了一眼刘卓的脸色,目光闪烁,微微抿嘴,轻笑道。在随后的回复中,其毫不吝于对重甲卫与徐长庚的夸奖和称赞。</p>
“如此,我心甚慰。”刘卓嘴角微翘起,眼含笑意,一脸真诚道。随即,刘卓又继续关心辽东的其他问题。</p>
“复州城附近的百姓,如今过得如何?段千秋与丁敬臣有没有将运去的物资用在那些百姓身上?”刘卓一脸期待的看向几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辽东半岛百姓的状况。</p>
“辽东的百姓与大人离开时的处境相比,自然是好了很多。这也多亏大人的大力支持,不然,丁、段两位大人就算再有能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景轩脸不红心不跳的奉承着,听得刘卓也是极为兴奋,激动不已。</p>
“高景轩啊,你还是和以往一样,拍马屁的功夫丝毫没落下。”刘卓调侃道。</p>
刘卓的话音刚落,就引得几人哄堂大笑。</p>
“过会,就让卫道带着你们在济南城逛逛。自从我升任巡抚以来,你二人还没有到过济南,我还有其他公务处理,就不一块过去了。”刘卓耐心解释道。</p>
几人不胜感激。</p>
连续两次遭遇将领的拒绝,刘卓并没有因此恼怒,反而开始反思自身。自己是站在已有结果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避免、降低损失,而众人则是依据现有的信息、情报来推演结果。</p>
双方所思考的方式与考虑问题的深度、范围尽皆不同,也就有此结果。</p>
如此说来,刘卓也应该感到幸运。其一直致力于培养诸将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今总算是初见成效。</p>
至于李自成,也就那回事了。直至崇祯末期,即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率军攻入重镇洛阳,福王朱常洵被杀,缴获明军大量粮草辎重。至十一月,已连克多地,并围攻开封。</p>
但在巡抚高名衡的死战之下,击退了农民军。</p>
随后的一年半中,几次攻打开封均没有攻下。直到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被杀,才攻占了北方多省。</p>
就事论事,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实力也就那回事了,只能欺负一下精锐尽丧的残明。</p>
“大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陕西的旱灾、乱民呢?全国两京一十三省也多有旱灾,却不见公子关注其它外省州府?难道陕西的旱灾、反贼有什么不易察觉的大问题?”高景轩百思不得其解,开口询问身边的两人。</p>
“我虽然是陕西人,可也不清楚公子为何如此重视陕西。按理说,陕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难不成陕西的大旱会造就一祸乱天下的匪首?”胡忠压低了声音,壮起胆子说道。</p>
“不管陕西有什么大旱反贼,也不管那会出现什么匪首?公子慷慨,你们两人今日就跟着我好好放松,忘却那些糟心的公务,今夜不醉不归。”卫道满脸欢笑的劝说道。</p>
“卫老弟所言极是。如此看来,长期跟在大人身边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啊。起码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啊,不如在辽东自在。”胡忠拍了拍卫道的肩膀,显得颇为颇为亲近的样子,由衷感慨道。</p>
“老胡,你这嘴就没个把门的。这话私底下没人的时候吐槽抱怨几句就行了,不要总是放在嘴边,不然到时候出了麻烦别说没提醒你。”高景轩沉默了许久,才忍不住出言劝说,</p>
“都是自己人,卫老弟还能去大人那边打小报告?”胡忠满不在乎道。</p>
“景轩说的有理。若是被有心人添油加醋,说不定就真会发生点什么了。”卫道赞同道。</p>
“好。我听你们的,以后不说了。”</p>
三人遂你一言我一语的朝着济南城的繁华地段走去。</p>
喜欢明末:大周太祖请大家收藏:()明末:大周太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