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勋贵34(2/2)

“什么!”听到朱见济的这句话,朱祁钰很是不解的看着他。 “其实吧,今天在坤宁宫的时候我就想明白了,这件事情我确实应该替你分担分担的。</p>

刚刚皇祖母的一番话说的很清楚,如今文官们在步步相逼,我们每退一步,他们就要更进一步。</p>

对于他们来说,您是皇帝还是我大伯是皇帝都是无所谓的。</p>

可对于我们来说就不一样了,真要是等到大伯复位,那么我们一家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死了。</p>

现在的朝堂我们,是真的说了不算啊!”</p>

朱祁钰点了点头,自己儿子的聪明他是清楚的,所以他并没有对朱见济所说的话,感觉到非常的惊讶。</p>

“爹!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想说了算就必须得有一个忠于我们自己的势力。</p>

您看那些文官们之所以敢如此嚣张,不就是因为他们抱成一团,同气连枝吗?</p>

我们也应该培养自己的亲信,建立属于我们的力量。</p>

这样,在面对他们的挑衅时,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p>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可在如今这朝堂之上,又有谁能真正忠于我们呢?</p>

那些文官们各有心思,武将们也未必可靠。朕实在是难以分辨谁可信任,谁不可信任啊。”</p>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p>

“什么方法?”</p>

“我们可以用那些勋贵们,比如英国公张懋,再比如成国公朱仪,又或者魏国公徐承宗,他们可和那群文官们不同,他们是和大明荣辱与共的。”</p>

朱见济的这个提议。使得朱祁钰再度陷入了沉思。</p>

这些勋贵家族,确实是与大明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更加忠诚于皇室,由他们来制衡文官集团,似乎是一个可行之策。</p>

朱祁钰停下脚步,看着朱见济说道:“济儿,此计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我们还是不可太过于乐观。</p>

勋贵们势力庞大之后,若不能妥善驾驭,恐会引发新的问题,你看历史上有多少个朝代,都是因为这些勋贵们膨胀,最终导致国家陷入混乱的。</p>

就如汉朝初期分封众多功臣为诸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勋贵势力逐渐壮大,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p>

七国之乱,便是勋贵势力膨胀的一次激烈爆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p>

又如唐朝,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割据,其中不乏勋贵出身的将领。</p>

他们掌握军权,不听朝廷号令,使得唐朝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国家陷入长期的战乱之中。</p>

朱见济点了点头:“所以,父皇,我们在借助勋贵制衡文官集团时,也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让他们势力过度膨胀。</p>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分散他们的权力,加强对他们的监督,确保他们始终忠诚于皇室,为大明带来稳定的同时,又不能接触到最高的权力机构。</p>

相互制衡才是帝王之道嘛,您看我大明现在有文官集团,锦衣卫集团,太监集团,这要是再来个勋贵集团,那就让他们狗咬狗去。</p>

您只需要在最为关键的时候,牵住那根绳子控制住他们就好。”</p>